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养殖模式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模式化养殖试验。试验池4口,编号1#、2#、3#、4#,面积分别为11×667m2、14×667m2、10×667m2、15×667m2,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规格为380尾/kg,放养密度1#、2#为6000尾/667m2,3#、4#为12000尾/667m2,4口池每667m2搭配40尾规格约100g/尾的鲢。1#、2#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76216尾、4740kg,667m2均产量189.6kg,平均规格62.2g/尾,回捕率50.8%,667m2利润4915.2元;3#、4#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120790尾、4020kg,667m2均产量160.8kg,平均规格33.3g/尾,回捕率40.3%,667m2利润3164元。  相似文献   

2.
以池塘主养、池塘混养、水库套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鯝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鯝鱼种投放密度为2000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平均起捕规格为200.7±26.2g/尾,平均单产为401.6kg,亩产黄尾鯝可获利4538.4元.池塘混养和水库套养黄尾鯝分别为90尾/667m2和94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时,平均起捕规格分别为221.2±27.1g/尾和250.5±24.2g/尾,平均亩产20.8kg和22.54kg,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纯利润450-60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胡春锦 《河北渔业》2009,(10):36-37
2008年4月21日在4口共80m2网箱养殖巴西鲷,放养平均规格11.5g/尾鱼种2万尾,经过178d的养殖,10月16日收获商品鱼6940.6kg,平均单产86.8kg/m2,成活率95.6%,饵料系数1.73,平均利润593.9元/m2,投入产出比为1∶1.84。  相似文献   

4.
网箱规格3 m×3 m×2.5 m,实行二级放养,投放规格为10~12 g/尾的鱼种1.2万尾。经152 d养殖,平均规格3.0 kg/尾,大的个体达到5.0 kg/尾以上,小的个体也在1.0 kg/尾。共生产商品鱼19 798kg,平均单产37.6 kg/m2,平均成活率55%,平均饵料系数3;投入产出比1∶1.41。  相似文献   

5.
水库深水型网箱养殖虹鳟220 d,放养密度为26尾/m3,鱼种规格188 g/尾,共投放鱼种3010 kg;4个箱共产虹鳟20265 kg,折合单产33.5 kg/m3,平均规格为1473 g/尾,平均成活率为86%,出箱个体最大规格2500 g/尾;总收入为526890元,总成本303450元,纯利润为223440元;投入产出比为1∶1.74。  相似文献   

6.
在故县水库90个规格为12m×4m×4m的网箱中进行鲟鱼成鱼网箱规模化养殖试验,取得成功。5月中旬投放鲟鱼种,平均规格125g/尾,投放密度41/m2,养殖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0月中旬至12月份完成生产、销售。试验共生产鲟鱼成鱼15.56万尾,105.8吨,平均产量245kg/m2,平均规格0.68kg/尾,成活率88.4%;共投喂饲料166吨,饲料系数1.98,平均利润154.7/m2元,投入产出比为1.29:1。  相似文献   

7.
杨斌 《水利渔业》2006,26(1):48-49
经197 d培育,鱼种成活率70.7%,单产18.28 kg/m2,平均规格17.25 g/尾,最大个体25 g,最小个体10 g,饵料系数1.34。鱼种经170多d养殖,成活率80%,产商品鱼9 454 kg,单产32.8 kg/m2,平均规格77.5 g/尾,最大个体174 g,最小个体69.5 g,饵料系数2.24。总产值226 896元,折合788元/m2;净产值128 425元,折合445元/m2。投入产出比1∶2.3。  相似文献   

8.
陈志援 《内陆水产》2007,32(12):16-17
冷泉水流水养殖史氏鲟,养殖面积2000m2,放养规格为20.4g/尾的史氏鲟3万尾,放养密度15尾/m2,经257d,共收获商品鱼24246kg,净产量23634kg,成活率94.42%,单产12.12kg/m2、净单产11.82kg/m2,饵料系数1.23,平均日增重3.25g,产值72.74万元,利润35.12万元、单位利润175.6元/m2,投入产出比1∶1.93,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方美娟  李智强  陆红法 《水利渔业》2005,25(5):18-18,30
网箱规格5m×5m×2.5m,放养规格3~4cm的花(鱼骨)夏花鱼种,放养密度1200~1800尾/m2,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38%~4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5个月养殖,花(鱼骨)冬片总体平均规格14.8g/尾,平均成活率92.3%,平均单产13.6kg/m2,平均饲料系数1.31,单位平均净收入为535.4元/m2.  相似文献   

10.
淡水黑鲷经156d养殖池塘主养,平均规格从40g/尾长到380g/尾,667m2产量为309.6kg,667m2经济效益7456元,投入产出比1∶2.34。  相似文献   

11.
Gold, bronze, and black (normal pigmentation) body colors in Tilapia mossambica ar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autosomal gene with incomplete dominant gene action: GG fish are black gg fish are gold; Gg fish are bronze. Because gold body color is produced by the recessive genotype, it is easy to produce and to maintain a truebreeding population of gold T. mossambica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If all other colors are culled, the population will breed true, because gold × gold will always produce 100% gold offspring. The G gene will be a valuable genetic marker for many genetic studies,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gynogenetic T. mossambica .  相似文献   

12.
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描述了红色锦鲤从出膜到体色形成的过程,总结和归纳不同发育阶段体色变化异同点,筛选出6个体色变化较显著时期,分别为1、2、3、4、12、48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6个体色变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TFa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48日龄时(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期(P0.01)。48日龄时表达量次之,亦极显著高于2、3、4、12日龄4个时期(P0.01)。2、3、4、12日龄4个时期MITFa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P0.01),4日龄时表达量显著高于12、48日龄(P0.05),与2、3日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表达量在2、3、12、48日龄4个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MITFa和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形成过程中,表达水平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MITFa基因表达量表现为先降后升,TYR基因则先降后升再降。以上结果显示MITFa、TYR基因与锦鲤体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但MITFa和TYR基因在体色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锦鲤养殖业是观赏鱼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近年来锦鲤的市场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各地都有锦鲤养殖,养殖锦鲤以港、澳、台三地的质量较好,价格较高,大陆的质量则参差不齐,这是经济水平的差异所致。锦鲤可分为13大品系,大正三色是其中之一,它与红白、昭和三色合称为“大三家”或“御三家”,它们是锦鲤的13大品系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3个品系,也是市场中销量最大的品系。无论锦鲤比赛级别如何,这3个品系都是单独的比赛类别,而其他品种可能会因为比赛级别不够而合并,只有较大的比赛才会分13大品系进行评比。大正三色的体表具有三种斑纹:红斑、白斑、…  相似文献   

14.
鱼类色素细胞及体色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鱼类体色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形态、鱼类体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光照等),并从基因水平揭示了鱼类体色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4种体色类型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大花”–BR、“粉花”–BW、“全红”–WR、“粉玉”–WW)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程度,本研究对12月龄的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相关形态性状(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头长X4和尾柄高X5)与体质量(Y)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全红”体色在所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为最高,具有相对较大的选育潜力;4种体色瓯江彩鲤中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体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程度最高。应用逐步引入–剔除法分别构建了4种体色瓯江彩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即BR为Y1=–517.069+12.628X1+67.916X2+94.885X5;BW为Y2=–525.711+38.085X2+ 68.869X3+72.206X5;WR为Y3=–502.952+90.980X2+18.172X4+113.965X5;WW为Y4=–537.119+22.932X1 +55.113X2+48.203X5。通过通径分析发现,BR和WR群体的X2对Y的直接作用最大(0.387,0.504),BW群体的X3对Y的通径系数最大(0.546),WW群体的X1对Y的通径系数最大(0.508)。研究表明,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形态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将为瓯江彩鲤的进一步选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10)
文章综述了蛋壳颜色形成的机理,并了分析了动物、环境、营养、饲养管理等四大导致蛋壳颜色变浅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调控措施,为蛋鸡养殖过程中预防蛋壳颜色变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鱼类体色成因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近年来我国养殖鱼类体色变异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鱼类体色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从鱼体色素细胞的种类、色素体的合成与代谢、体色变化的内在生理调控机制(基因、神经和内分泌凋节)以及营养、光照、水温、重金属、饵料等诸多外部因子方面,探讨了鱼类体色的成因以及上述因素对鱼体体色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对鱼类体色变异进行合理人工调控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鱼类对背景颜色的选择偏好,以红白鲫(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个体和群体条件下红白鲫在不同彩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背景和白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以及往返次数。结果显示,实验连续观测20 min,在个体条件下,红白鲫在白色和彩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各单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其在白色与不同彩色背景间的往返次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绿色(17.5次)蓝色(15.7次)青色(15.3次)紫色(13.4次)橙色(12.0次)红色(10.0次)黄色(9.0次)。在群体条件下,与白色背景相比,红白鲫在橙色、黄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显著更长(P0.05),在红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显著更短(P0.05),而在其他彩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单色背景对红白鲫的停留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在橙色、黄色背景中停留时间显著长于红色背景(P0.05),而其他单色两两之间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其在白色与不同彩色背景间的往返次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色(15.1次)橙色(14.0次)黄色(13.6次)蓝色(12.2次)绿色(11.8次)青色(10.2次)紫色(9.1次)。研究表明,红白鲫对背景颜色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特别是在群体条件下偏好于橙色和黄色,不喜欢红色。  相似文献   

19.
贝类壳色多态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贝类壳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态性,并受环境、遗传等因素的调控,且与生长发育、营养成分有关.近十余年来,贝类在育苗与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个体小型化[1].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海区环境恶化、养殖结构不合理、病原生物增加等有关,也与其种质质量有关[2].  相似文献   

20.
“养虾先养水”是业内人士都认同的观点 ,它说明了水色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要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色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度很大。现针对对虾高产养殖生产中经常碰到一些有关水色调控的问题 ,提出一些处理方法 ,以供参考或共同探讨 :1 虾池水色的标准及作用水色是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的综合反映 ,它与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对虾养殖生产中通常以池水的颜色、透明度的大小和清爽度来衡量池水水色的好坏 ,良好的水色应是黄褐色、黄绿色 ,清爽而亮泽 ,硅藻和绿藻同时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