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稻曲病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症状识别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  相似文献   

2.
正一、稻曲病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症状识别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症状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叫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5.
正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发病规律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A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为了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稻曲病的危害和蔓延,确保水稻高产、优质,现将其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的病原是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它喜欢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水重等天气,在这种天气下稻曲病发生严重。这种病菌的寄主有水稻、玉米、野生稻以及马唐属的水社黍等禾本科作物。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可以达到3%-5%,严重的达到30%以上,减产可以达到20%-30%。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病菌在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休宁县主要病害。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农民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并不了解。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农民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并不了解。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粒黑粉病与稻曲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怀国 《农技服务》2014,(6):135-135
<正>水稻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生产中每年都在发生的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制种母本品系的改变,黑粉病危害一年比一年加重,黑粉病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种子品质以及商品稻的外观,发生严重的年份,给制种农户造成20%~30%的减产。稻曲病是水稻穗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随着水稻种植粳稻化、大穗密穗品种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曲病在我国发生呈加重趋势。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病原菌附着在稻谷上污染米粒,严重影响品质。病粒  相似文献   

12.
<正>稻曲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别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属真菌类病害.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是我市近年来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一、水稻稻曲病的危害随着优质稻的推广,我市近几年来稻曲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容易发生.稻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上部谷粒,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稻谷,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在生产过程,为了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不仅需要掌握好栽培技术,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也至关重要,下面主要水稻稻曲病进行研究及防治。水稻稻曲病俗称"生谷花",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主要病害。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休宁县主要病害。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农民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并不了解。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主要危害水稻穗部的单个谷粒,一般情况下稻曲病的田间穗发病率在5%~15%;单穗病粒在10粒以下,产量损失3%~5%,严重时田间病穗率可达40%以上,单穗病粒数多达10~30粒,可造成产量损失8.7%~45.7%。通过不同时期接菌诱发试验,得出水稻破口前7~10d是稻曲病菌侵入的敏感期;在不同药剂、不同时期施药防治试验中得出水稻叶枕平后5~7d防治效果最好。据此提出对单季晚粳稻稻曲病可选用稻曲清、瘟曲克星等药剂在水稻叶枕平后5~7d进行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病害一般分为苗期病害和生长期病害。生长期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生理性烂秧、苗期侵染性病害。在北方粳稻区,一般常见的苗期侵染性病害有立枯病、腐烂病、恶苗病等。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通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一、稻曲病的发病规律1、发病规律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导致发病。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危害较大.本文对引起水稻稻曲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规律和水稻稻曲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农民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并不了解。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合皖南烟区稻曲病防治的杀菌剂,为皖南烟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南粳9108水稻稻曲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稻曲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南粳9108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较严重,发病率达62%;稻曲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稻绿核菌属绿核菌;6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30%苯甲·丙环唑EC和6%井冈·枯芽菌WP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245 7和3.150 1μg/m L。[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和6%井冈·枯芽菌WP的防治效果较好,可进一步用于大田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