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棋盘山林下大型真菌的生态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固定标准地(GPS设置)和线路调查方法,对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油松林下大型真菌进行定点详细调查,获得大型真菌116种,隶属于29科58属.将调查所得大型真菌划分为木腐真菌、落叶及腐草生真菌、土壤腐生菌、粪生真菌、植物寄生真菌、昆虫寄生真菌、外生菌根真菌7个生态类型,研究了棋盘山风景区油松林下大型真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外生菌根真菌所占比例.根据相似性公式,测定了棋盘山大型真菌与章古台、南迦巴瓦峰和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真菌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5%、59.3%和49.9%,表现出大型真菌种类的多样性.棋盘山大型真菌中外生菌根真菌占37.9%.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和龙林业局荒沟、星火、长兴3个林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和林间标本采集,并经室内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观察,参考相关分类资料对该林业局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大型真菌135种,具有食用、药用和食药用真菌共96种,占71.1%;食药用真菌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Polyparaceae),共有12属21种,占全部种类的15.6%;第2大科为伞菌科(Agaricaceae),共有6属16种,占全部种类的11.9%;第3大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共有2属12种,占全部种数的8.9%。种类3个以上的属有12个,全部是担子菌,共有45种,占总种数的33.3%,而属的数目仅占全部属数的15.4%。  相似文献   

3.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经初步鉴定,该保护区分布大型真菌有2个亚门48科100属187种。其中:子囊菌亚门真菌有11科22属35种;担子菌亚门有37科78属152种。保护区内食用菌种类有109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数的58.3%,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从致病和共生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保护区大型野生真菌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本保护区共有真菌165种,隶属2门4纲10目35科79属,其中以担子菌门层菌纲真菌的种类数量最多,为144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87.3%;共有优势科9个含47属111种,分别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科数的26.5%、总属数的59.5%,总种数的67.3%;本区大型真菌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 300m以下的区域,共有159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96.4%,大型真菌的种类、种群密度以及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从大型真菌在不同植被类型内分布看,大型真菌以分布于阔叶林带的种类较多,达126种,占调查总种数的76.4%,其次为灌丛林和针叶林。  相似文献   

5.
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了从黄栌枯萎病病根中分离到的几种根栖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 Fusarium spp.和 Cylindrosporium spp.的不同菌株均未发病,3个 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的发病率分别达到 60%,70%,90%;而 V.dahliae和 Fusarium spp.混合接种的发病率达到100%;分离自陕西棉花上的V.dahliae菌株也可以引起轻微的枯萎症状,但症状不同于分离自黄栌的菌株.V.dahliae 菌株占黄栌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的分离真菌菌株总数的61.7%,占叶部真菌菌株的96.97%.  相似文献   

6.
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在植物病害中.约有70%~80%是由真菌引起的.已有不少学者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鉴定作了深入的研究.为给生产实践中鉴定植物病原真菌提供参考,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这三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后河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采集到大型真菌样本180号隶属22科46种,其中隆纹黑蛋巢菌为湖北省新发现.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态分布,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后河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真菌资源,应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真菌资源,使整个生态环境可持续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千岛湖生物多样性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国内有关高保护价值森林(HCVF)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千岛湖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结合各专项规划和研究,运用WWF制定的判定工具,对千岛湖生物多样性HCVF进行判定,首次将HCVF概念应用到千岛湖森林的保护管理中.研究结果,千岛湖生物多样性HCVF判定总面积为87733.33 h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58.33%,其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HCVF面积417.53 hm2,占判定总面积的0.48%;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HCVF面积87315.80 hm2,占判定总面积的99.52%.提出强化对海南鳽栖息地的保护,加强HCVF监测、濒危物种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本溪关门山区域的森林真菌病害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关门山地区共发现50种真菌病害,33种树种发病,其中叶部病害发生较多,共有40种,占总数的80%。在叶部病害中,叶枯病和叶斑病又发生严重,占叶部病害的37.5%和17.5%,其余为锈病、白粉病、落针病、穿孔病和煤污病;枯枝病害发现5种,占总数的10%;干部病害发现5种,占总数的10%。在实验室内对这50种病害病原类别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显示,细菌类病害有3种,其余为真菌类病害达47种。在真菌病害中,半知菌占62%,子囊菌占21%,担子菌占17%。  相似文献   

10.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庐山蕴含较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通过查阅标本和野外调查研究,根据观赏特性整理出野生观赏植物549种,隶属于118科318属,分别约占本区系科属种总数的63.1%、37.7%、27.5%.其中蕨类15科17属22种,裸子植物5科7属8种,双子叶植物85科224属422种,单子叶植物13科70属97种.根据野生观赏植物的资源分布状况,探讨了野生观赏植物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为保护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枣球蜡蚧是满洲里榆树上的主要害虫,以若虫和雌性成虫严重危害榆树。为了掌握该虫发生规律,对其展开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满洲里7个地区平均虫口密度为3.57个/10 cm,平均有虫株率为57.86%。危害最严重和最轻的地区分别是203国道和机械化林场,危害指数分别为30.2和0。不同地区枣球蜡蚧有虫株率图显示,由远方中学到机械化林场这7个地区枣球蜡蚧发生规律可能与榆树种植区地理方位有关,本次调查研究为今后防治杏球坚蚧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大青山设立不同植被类型、坡位、密度、林龄的林分样地进行调查,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相关数据,在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性原则指导下,从森林结构、功能、环境三大方面选择森林未覆盖率、人工林面积占有率、近成过熟林面积占有率、近成过熟林蓄积量占有率、针叶林面积占有率、林分郁闭度、单位面积森林生产力、综合侵蚀面积风险程度指数、综合有害生物灾害面积风险指数、综合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综合火灾面积风险指数等11类风险因素为森林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得到了11个森林健康风险评价指标的水平值,最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功效系数法构建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得到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值,对森林健康风险进行了类比评价。研究表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健康风险综合指数为0.5736(综合法)或0.6125(功效系数),风险等级均处于轻度,今后应加强森林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知网(CNKI)公共信息平台,从7个信息角度分析了榆树(白榆)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榆树(白榆)的研究始于1955年,2008-2017年间为黄金时期。研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研究信息来源主体;研究成果以林业类的工程技术(自科)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为主;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湿度进行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与土壤水热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生长季5~9月土壤呼吸速率大小表现为:7月﹥8月﹥9月﹥5月﹥6月;月平均呼吸速率值区间在1.272~3.702μmol·m-2 s-1,平均值为2.323μmol·m-2 s-1。生长初期5月、中期7月和末期9月的单日呼吸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在12:00~16:00出现,最小值在03:00~06:00出现。(2)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高于土壤温度,与土壤0~15 cm层湿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复合线性关系(P﹤0.01),线性模型对生长季土壤呼吸碳通量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乌海市胡杨岛胡杨林移植的准备工作、移植技术及养护管理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今后的胡杨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2)适当加大间伐强度对林分林下植被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均以间伐强度30%为优(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新型沙袋沙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内部添加物、不同外层材料袋沙障内部、外部风沙土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土壤微生物总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沙袋沙障内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沙袋沙障内部风沙土环境,沙障内部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总数量分别达到了7.35×10~7 cfu/g、9.47×10~7 cfu/g,分别是对照(只灌装风沙土)沙袋沙障的113.11倍、145.62倍,并且添加玉米芯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土壤微生物总数比添加玉米秸秆的高28.77%;添加玉米秸秆、玉米芯均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大,真菌数量可升高至微生物总数量的50%以上;玉米秸秆、玉米芯添加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多,添加物体积百分比达到20%时,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1.01×10~8 cfu/g,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沙障内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增加趋势;3种外层材料黄麻纤维、玻璃纤维、稻草沙袋沙障内部微生物总数排序为黄麻纤维>稻草>玻璃纤维,黄麻纤维沙障内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者总数分别比稻草、玻璃纤维的高58.80%、112.64%。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着丰富的杨树基因资源,通过对杨树优良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无性系,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根据育种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组合的杨树杂交育种,大力推进杨树遗传基因优化,获得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不仅满足环境变化方面和用材林建设方面的需求,也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这些新品种优势明显,具有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形成的风蚀坑问题,采取工程固沙和植物治沙技术,重建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材料、不同规格沙障,当年风蚀坑风蚀得到控制,植被盖度平均达到14.7%;3年后风蚀坑内植被覆盖率平均为35%~65%,并且植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随治理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促进风蚀坑植物种趋于正向演替过程,巩固了治沙成果。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肥在土壤改良、促进植物生长方面有诸多优势,研发适合沙漠风沙土环境的微生物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选取Rhizobium sp.、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mucilaginosus接种于草炭土载体,制备具有固氮、溶磷和溶钾功能的微生物肥,并通过对杨柴、沙冬青、甘草开展微生物肥应用实验,确定复合型微生物肥配方,掌握其与无机肥等的促生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微生物肥对杨柴生长促进作用显著,杨柴的高度、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是未施加微生物肥风沙土处理的5. 74倍、8. 56倍、4. 66倍;确定具备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复合型微生物肥配方为N(2~3)P2K(2~3),其对沙冬青、甘草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复合型微生物肥在第2个生长季依然有较强的肥效,杨柴生物量、高度均显著高于未施加微生物肥风沙土处理,分别达到了8. 96倍和2. 4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