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近年来,人工养殖大鲵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总结出仿野生养殖大鲵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的动物,通常简称为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大鲵是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化而成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因其叫声似婴儿哭声,故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贵州省黔南州珍珠泉大鲵科研发展公司是从事大鲵驯养、繁殖及研究保护和经营利用等后续产品开发销售为一  相似文献   

3.
卓根 《农家顾问》2006,(5):19-20
当前农业发展进程中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是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种质资源的丧失日趋严重。不仅野生的动植物品种在不断地消亡,而且过去栽培或养殖的地方品种也在不断地减少。如湖南新邵野生鱼类品种至少消亡了十几种,有些珍贵陆地野生动物也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4.
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属于CITES附录Ⅰ,中国Ⅱ级保护动物,受胁等级为极危(CR)的濒危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甘肃康县大鲵资源及生境状况.【方法】2016年6-8月,对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该保护区野生大鲵主要分布于燕子河、清河、太平河、铜钱河、秧田河、梅园河、柯家河和素河8条河流.较上世纪末,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目前约4 620尾;人工养殖大鲵主要分布于阳坝乡、铜钱乡、白杨乡、三河坝乡和两河乡,人工养殖大鲵规模较大,约23 300尾.【结论】康县野生大鲵主要栖息于石沙混合、河底不规则、人为干扰较轻的深水潭中,较20世纪未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人工养殖规模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正>张家界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大鲵的主要原产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几年,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接二连三制定了保护与发展大鲵产业的规范性文件,保护野生娃娃鱼也成为了张家界市、县、乡、村各级干部的重要职责。2015年7月19日凌晨1时,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和乡杨家坪村村支书向国润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村里非法捕捞大鲵,像往常一样,向国润一接到电话就起身出门。然而,在劝阻非法捕捞的过程中,向国润等3名村干部遭到歹徒  相似文献   

6.
大鲵规模化繁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俗称娃娃鱼,其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和农业产业化及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大鲵是一种濒危两栖动物,尽管目前对它各种状况的研究尚未清楚,但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CITES的附录Ⅰ中。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布状况、栖息环境、繁殖和人工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价值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些保护生物学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在群众中人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完善法律制度、严禁在大鲵生活区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加强大鲵的生态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同时认为人类对其生境的严重破坏和过度的捕杀使其种群分布和数量遭到大幅度下降。因此,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大鲵生存的概况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大鲵的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大鲵是一种濒危两栖动物,尽管目前对它各种状况的研究尚未清楚,但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CITES的附录Ⅰ中。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布状况、栖息环境、繁殖和人工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价值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些保护生物学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在群众中人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完善法律制度、严禁在大鲵生活区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加强大鲵的生态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同时认为人类对其生境的严重破坏和过度的捕杀使其种群分布和数量遭到大幅度下降。因此,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大鲵生存的概况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属有两种,即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中国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具有高于甲鱼27倍的营养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下面主要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鲵水霉病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大鲵数量日益锐减,为了保护其资源,一方面对栖息地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进行增养殖以有效地扩大其资源。在大鲵的增养殖过程中,水霉病是危害大鲵的一种常见病害。通过对养殖大鲵水霉病的外形观察和镜检,对养殖设施的考察,探究大鲵水霉病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提出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鲵是我国珍贵稀有的物种资源,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目前在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有分布,并且这3个地区的大鲵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大鲵是我国两栖物种中特有的濒危物种之一,其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材料。近年来,野生大鲵在自然界中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和人工养殖的要求,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著述颇多。文章对近期大鲵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回顾,并简要探讨了大鲵今后主要的研究工作,以期为后续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鲵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大鲵资源锐减,栖息地越来越小,呈现零星破碎化和点状分布的特点。为中国大鲵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分析了野生大鲵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资源衰退的原因和大鲵人工驯养现状,并根据大鲵资源近年来的发展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因为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大鲵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由此我国各地区陆续开展了大鲵的工厂化养殖,对大鲵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贵州喀斯特山区大鲵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贵州大鲵产业的发展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贵州大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贵州大鲵产业战略决策与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隆回县高坪镇及周边地区一直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大鲵资源,曾经申请建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但未果。为壮大该地区大鲵群落、建立隆回县大鲵自然保护区,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隆回县境内野生大鲵群落的生存环境、现存数量、驯养繁殖等现状,分析了大鲵群落在有关部门重视和投入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未能壮大、反而萎缩的可能原因,建议依托高坪镇训养基地加强保护遗传学研究,全方位掌握本地大鲵资源的遗传背景,防止近亲繁殖,合理人工放流,实现野生大鲵资源的增养殖,从根本上解决其濒危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鲵资源保护、繁殖、利用是水产科研的一个热点,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品种.目前规模化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制约因素:一是雄性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力差:二是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 一、亲体培育 大鲵人工繁殖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有性腺发育成熟的亲体,再辅以外源性激素催产,才可能获得大鲵人工繁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是世界上最珍稀的自然资源,需要得到悉心的保护。对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人们进行讨论和探索。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本文从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2005,(10):16
7月22日,总投资近400万元的河南省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是继1982年在卢氏县设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以来,河南省在有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领域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该项目将建成集大鲵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大鲵资源种群观测、救助、科研开发、人工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项目建成后,将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氏卢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22日,总投资近400万元的河南省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是继1982年在卢氏县设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以来,河南省在有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领域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该项目将建成集大鲵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大鲵资源种群观测、救助、科研开发、人工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项目建成后,将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打下良好的基础。氏卢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启动$三门峡市农业局渔政站  相似文献   

19.
麝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是亚洲古老而珍贵的野生经济动物,而中国是麝的主产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建国后,种群数量以百万计之。然而,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偷猎滥捕,导致麝资源逐步趋于枯竭。据此,国务院于2002年10月24日批准,将麝类所有种,由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这是我国自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后,麝是第1批由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的重点保护物种。这一重大举措,为保护麝类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和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20.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人工养殖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项目。随着人工养殖的增多,大鲵的疾病防治工作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其中赤皮病就是危害大鲵人工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其病态特征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