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因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钙的代谢密切相关,产后泌乳使大量钙质从乳中排出,此时奶牛血浆中钙含量必须通过增加胃肠吸收和骨钙析出得到补充.但母牛分娩前后胃肠机能易紊乱,使钙的吸收率降低,同时由于母牛雌激素水平的升高,阻止骨钙及时转送到血液中,造成钙的负平衡,最终导致低血钙性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该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失的钙  相似文献   

3.
肉牛常见的产科疾病有产后瘫痪、不孕不育、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做好肉牛常见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利于提高肉牛产量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母牛产后瘫痪也叫生产瘫痪,或乳热证。是5~9岁母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舌、咽、肠道麻痹,四肢瘫痪,知觉丧失及体温下降为特征的常见多发性产科疾病。1发病原因1.1日粮搭配不当常见的是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钙和磷是构成牛骨骼的主要矿物质元素,来源于日粮。如果日粮搭配不合理,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或维生素D含量不足,就不能从血液和间质中源源不断的获取,即会妨碍吸收,引起牛的蹄叶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病因1.母牛产后急性缺钙是引起奶牛产后瘫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分娩后开始泌乳,大量的钙质从乳汁中排出,使血钙含量急剧下降,造成奶牛急性钙代谢调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母畜产前产后瘫痪是由钙代谢调节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产科疾病。多见于饲养良好的壮年母牛和高产奶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有50~60%的发病母牛在短时间内多匕亡或致残。严重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肉牛的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养牛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科疾病,产科病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牛的繁殖功能和哺育后代的能力,导致肉牛不能正常生育。常见的肉牛产科病有胎衣滞留、瘫痪、子宫脱出和不育不孕,产科疾病产科疾病一般多发生在肉牛产前和产后,本文针对这些产科病,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不孕现象,以期为肉牛养殖户提供参考。1对胎衣滞留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养牛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些农户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但是母牛的产后瘫痪,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1发病原因引起发病的原因有营养方面的、管理方面的、助产方面的、疾病方面的等诸多原因引起,母牛产后瘫痪是产后1~3d,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于年龄5~9岁的母牛,病牛是由于血钙调节机能失调,母牛在高钙饲养条件下甲状旁腺的机  相似文献   

9.
牛产后感染是养牛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常见的表现有产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和产后脓毒血症;初产母牛发病较多,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乘机通过开放的产道感染,也可以通过自身菌血症引发;发病特征以局部炎症为主,严重者可继发全身感染;预防本病需要加强管理和做好消毒工作,局部和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能有效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产后瘫痪是发生于母猪产后的一种急性疾病,表现为母猪产后体质衰弱,产仔后四肢不能站立,知觉减退而发生瘫痪,是母猪的常见多发病。主要发病因素是日粮中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生产强度过大等因素所致。1发病原因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影响因素是饲料中钙磷不足或营养不全,此外饲养管理不当,产后泌乳影响血中钙的含量,妊娠期间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母猪缺乏运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在奶牛产后发生的生产瘫痪疾病中,常常会出现使用传统的补钙疗法疗效不佳的病例,这些病例发生的原因并非十分明确,表现的症状也较复杂,但都发生于生产瘫痪期间,以表现不能站立为主要症状,统称为“爬卧母牛综合症”。据报道,患生产瘫痪的母牛在发病初期或恢复期,由于试图挣扎起立,往往引起后肢肌肉、韧带及骨骼损伤,另外在分娩过程中引起的骨盆韧带及神经损伤或发生产后截瘫,或发生其他代谢性疾病,或产后严重感染,体液发生改变等,都有可能发生爬卧母牛综合症。笔者在近年从事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中记录了比较典型的爬卧母牛综合症16…  相似文献   

12.
确切地说,母牛生产瘫痪主要是指母牛临产前孕畜截瘫、产后瘫痪、产后截瘫。孕畜截瘫多发生于产前1个月以内的孕牛;产后瘫痪多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的产犊母牛;产后截瘫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难产助产的母牛、在产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母牛生产瘫痪是养牛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病之一,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全身肌肉  相似文献   

13.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也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左右。1.病因⑴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后能量  相似文献   

14.
季辉 《新农业》2005,(9):26-26
预防母毕产后瘫痪,应从母牛怀孕抓起。一要重视饼柏娄类饲料(如豆饼、麻饼,菜籽饼)的补喂,有条件的还要补喂骨粉,其钙、磷的比例为1:1.25。二要使役适度,据调查非专业肉牛养殖户的怀孕母牛90%以上部进行使役,按现在实行的母牛配种时间产犊高峰的春夏两季也正是农忙对节。因此,怀孕母牛一定要适度使役,同时注意已怀孕7个月的母牛应停止使役。  相似文献   

15.
母牛生产瘫痪又被称为产后产前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之后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不能正常站立,丧失知觉,四肢严重瘫痪,被称为乳热症或者低血钙症,是牛养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母牛生产瘫痪主要发生在饲养良好的高产牛群当中,尤其是生产胎次相对较高生产能力较强的母牛群发病率最高,常发生在3胎次~6胎次的母牛中,一般在顺产的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发生在产后的12h~48h之内该类疾病发生流行呈现地方流行或者散发流行,会造成牛群反复流行该种疾病并且存在遗传倾向。所以在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一定要对病因进行有效的判别,明确具体的致病菌,然后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6.
牛刚 《农村科技》2008,(8):75-75
母牛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症,是产后母牛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产后母牛发生的急性钙代谢调节障碍,与本病的发生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在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也是近年在产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奶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瘫痪,卧地不起,重症者知觉丧失,体温下降至35℃左右。 一、病因 1、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  相似文献   

18.
乳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病,是由于高产母牛妊娠后期对钙的需求增加,为供给胎儿发育及产后排出大量初乳,而使血钙骤减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多发生于5~9岁的高产乳牛,以1~3天内昏迷丧失知觉、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消化道麻痹、体温下降和低血钙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牛的产后阶段作为牛饲养阶段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剧烈下降,使得自身的新陈代谢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养殖者不对其进行产后护理或是采用的产后护理方法不正确,很可能导致母牛出现产科疾病,如产后瘫痪、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等。本文就对牛产后常见病的病因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希望对养殖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蛋鸡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饲料中的蛋白质、钙、磷含量偏低,或鸡对这些物质吸收不良所致。预防鸡产后瘫痪要从饲料入手,在蛋鸡进入130日龄后,要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系B3;开产后应补充适量的骨粉或贝壳粉;当产蛋率超过5%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