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深刻阐述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强调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推动扶贫开发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扶贫开发从建国初期就已经实施,历代领导集体都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贫困和反贫困的思想为指导,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初步取得成效,但仍有大量贫困人口面临脱贫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做到真脱贫、脱真贫。鉴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深刻内涵,为有效落实精准扶贫任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抓住社会贫困的根源和问题,为无产阶级人民提供理论基础,给贫困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带去信心和动力。经过领导人的不断实践探索,2013年在湖南“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首次得到提出。我国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落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中结合实际进行实践并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具有自身特色的反贫困道路。本文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域下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原理中国化的新实践及对我国减贫事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扶贫开发工作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邓小平、胡锦涛和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作出了重要论述。新时期,习近平基于新时代扶贫工作实践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调研发现,四川省古蔺县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是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141-143
精神扶贫是习近平长期领导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实践基础上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不能以获得最多的物质享乐为准,而要考量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乡村的被动扶贫模式,使扶贫对象深陷精神困扰之中,同时也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的潜能。习近平在《资本论》的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激发农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在脱贫中的核心地位,深刻阐述"志智双扶"的正向作用,扶贫要唤醒贫困村民的主体性思维,重塑贫困主体可行能力。基于《资本论》中非物质的反贫困理论,对精神扶贫进行探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延续。皮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县,是新疆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皮山县的精准扶贫既具有其它贫困县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新时期,皮山县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其它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     
<正>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农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充分总结新中国扶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凝练而成的。习近平扶贫思想深刻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扶贫新方法和新途径。既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国际减贫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思想,是人们脑中人类社会应有的存在方式,是价值准则、是社会态度。对于全面小康这个宏伟目标,正确的思想是无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工具。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符合贫困实情、符合当前社会状况的意识形态产物。精准扶贫思想旨在精准、重在扶志、强在合力、难在从严,它是指引我国贫困群众走向富裕的行动指南,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这一思想围绕扶贫干预全过程精准,系统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围绕精准扶贫如何做、从哪里突破,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建构等方面作了创新和突破。指出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作风和状态上要再紧迫、精力和目标上要再聚焦、方式和措施上要再精准、落实和苦干上要再发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打一个漂亮的精准脱贫歼灭战。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安徽省皖北等深度贫困地区呈现贫困县占比 大、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多、贫困分布集中连片等特征.皖北地区面临着宏观层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和微观层面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双重困境.其扶贫、脱贫实践是安徽省乃至全国脱贫工作的一个 缩影.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设计优化“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如何退”贫困治理体制架构,并 提出建立一套相互关联、嵌入的精准脱贫工作运行机制,加快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对于贫困的认识与分析是我国当前扶贫的理论基石,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构建良好和谐的基层组织与受助群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一直是我国基层组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访谈与实地调研,对山西省Y县基层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与受助群众呈现出的信任关系现状进行考察,认为需要从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改善基层组织与群众的沟通渠道等方面强化信任关系,这不仅是后扶贫时代对于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进一步实践,也能为基层组织与受助群众构建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对扶贫工作持续下的理论探索是习近平扶贫理论的理论来源,其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是 其扶贫理论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精准脱贫等论断的提出标志着习 近平扶贫理论开始形成,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习近平扶贫理论臻至成熟, 成为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根据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对扶贫对象采取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确配置扶贫资源。要做到“精准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必须廉洁高效地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要做好精准监督,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要瞄准贫困对象,务必保障扶贫资金用在贫困户身上,用在正确方向上,避免出现优亲厚友、侵占扶贫款等腐败问题,真正帮助贫困民众脱贫。因此,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监督工作尤为重要。以H县为例,对H县扶贫资金投入、脱贫情况以及扶贫领域中腐败问题的监督问责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以及纪检监察角度提出了扶贫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  相似文献   

15.
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制度层面深刻揭示贫困根源,并基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列宁、斯大林开启社会主义制度下消除贫困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扶贫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并逐渐形成精准扶贫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注重增强扶贫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期实现扶贫工作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中国目前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面对差异化的贫困现状,精准扶贫理论是当前中国治理贫困的重要机制和指导性思想,是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理论创新,从制度、政策以及模式上保证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在实施步骤和工作方法方面也明确了具体要求,它的形成既是对国内扶贫开发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外扶贫开发模式的借鉴,有效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大目标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贫困人群如何实现精准脱贫是紧要任务。实践决定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结果,是习近平应对时代问题的智慧,也是他勇于完成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任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而且有人民性、科学性等重要特征,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体框架、核心要求、基本方针、力量之源。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极具实践性和指导性,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积极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结合黑龙江省科技厅工作实际,就做  相似文献   

19.
贫困与反贫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理论、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深入剖析了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面临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统筹、精准识别、稳定脱贫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等实践困境,提出了解决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扶贫产业收益分享机制、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与救助机制、统筹扶贫规划与稳妥推进脱贫攻坚,以实现高原藏区稳定脱贫。川西北高原藏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在阐述贫困问题在社会主义阶段将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指出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将成为中国扶贫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即要坚持以反贫困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的反贫困经验,重点要解决好确定贫困标准、明确扶贫对象、调整扶贫机构、设立扶贫企业、制定扶贫法规等问题,使精准扶贫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