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加快内蒙古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牧区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发展生态畜牧业,必须使牲畜同环境、生产同资源充分协调、合理配置。尽快建立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农牧业、农村牧区和农牧民是关系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农村牧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论与政策研究重大而现实的主题。对"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农牧业正处于一个新旧体制转换、新旧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促进内蒙古农牧业尽快步入现代化的经营轨道,有效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笔者从战略的高度,从分析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入手,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的整体思路及具体措施,并从改革、建设和管理上提出了当前需要着力做好的6项基础性工作。即: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兴农兴牧步伐、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及转变工作职能。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农牧业正处于一个新旧体制转换、新旧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促进内蒙古农牧业尽快步入现代化的经营轨道,有效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笔者从战略的高度,从分析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入手,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的整体思路及具体措施,并从改革、建设和管理上提出了当前需要着力做好的6项基础性工作。即: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兴衣兴牧步伐、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及转变工作职能。  相似文献   

5.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综合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发展农牧业现代化,推进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个值得农牧业人事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综合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发展农牧业现代化,推进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个值得农牧业人事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笔者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内容;内蒙古"十一五"时期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重点;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现状;制约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牧民意愿、带给农牧民实惠、得到农牧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草地退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内蒙古牧区2000、2010、2015年的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分别为3.68、3.88、3.89,均大于1.250。2000—2015年,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内蒙古牧区各旗县的草地退化指数均小于90%。[结论]内蒙古牧区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和牧业人口均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部和北部较稀疏的分布态势。内蒙古牧区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关系表现为人口超载状态,2000—2015年人口超载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加强生态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我区畜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内蒙古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进行实地调研和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研究,提出在坚持牧民主体地位和改革创新驱动的基础上,以草原畜牧业的肉牛、肉羊、驼、马、草五大产业为主导,引导推进牧区一、二产业融合,鼓励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构建“三保障”“五支撑”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思路,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产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内蒙古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现状,阐述了全区玉米秸秆生产量和饲料化利用情况,分析了玉米秸秆饲料进牧区的路径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期为秸秆饲料进牧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总结分析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及采取的一些重大发展措施,得出了内蒙古畜牧业改革发展的启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经营体制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经营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提高科技含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坚持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对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在阐述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进资源节约、提升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绿色畜产品品牌建设、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加快草地生态建设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内蒙古草地已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对牧区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实行区域开发,调整草业生产结构,发展集约型畜牧业,加快产业化步伐。同时,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建设与利用、种草与养畜的关系,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引弟  孟慧君  塔娜 《草业科学》2010,27(5):130-135
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伴随草原新三牧政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实施、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型、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过程集中出现,又事关牧区民生与构建和谐新牧区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研究命题。本研究阐明内蒙古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与特征,指出伴随草地流转出现租赁期短、草畜平衡对草地流转限制等问题以及牧区草地流转动因与东中部土地流转不同、草地类型流转程度不同的特征。畜产品是牧民主要收入来源,草地流转价格低影响牧民增收、加大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风险。在牧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与完善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