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的养鸡地区,主要在鸡和火鸡中流行,主要感染雏鸡和雏火鸡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但近年来发现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禽伤寒沙门氏菌多感染成年鸡,但雏鸡、育成鸡同样可以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
正禽沙门氏菌病是危害养鸡业主要细菌病之一,其中,雏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雏鸡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的者危害着我国养鸡业的发展。本文对禽沙门氏菌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剖检变化及防治进行了综述。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本病特征为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鸡白痢沙门氏菌具  相似文献   

3.
鸡白痢是由鸡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的传染病,病鸡主要表现为衰弱消瘦、白色下痢,各日龄鸡均易感,尤其是生长期雏鸡,多由垂直途径传播,对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危害性极大。浙江省某鸡场的3周龄三黄鸡群疑似沙门氏菌感染,采集病死鸡肝、脾组织进行鸡沙门氏菌诊断。结果表明:从30只病料中分离得到11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36.67%,进一步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和生化试验,证实菌株为鸡沙门氏菌。研究可为鸡白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斌 《农家科技》2007,(10):29-29
<正>鸡非典型新城疫主要发生在已免疫接种的鸡群中,多因免疫减弱而导致发病流行。各种龄期的鸡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阴雨季节发病较多。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接触感染,病鸡及其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饮水、用  相似文献   

5.
王浩 《饲料博览》2014,(6):57-57
<正>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可感染各种日龄、不同品种的鸡,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尽相同,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水平传染,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本病造成鸡的成活率、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和雏鸡生产性能显著下降,并导致后代死淘率和永久带菌者大量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原鸡白痢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芽孢菌,不耐热,但对低  相似文献   

6.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血清型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性疾病。通常表现为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各种类型养鸡场均有流行,集约化养殖场可出现暴发,各个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严重降低家禽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该文对一起疑似沙门氏菌病暴发进行了临床资料收集,临床症状为鸡沙门氏菌病常出现的下痢和精神呆立等,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点状坏死灶,小肠充血、出血等。结合该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等流行特点诊断为沙门氏菌病。通过采取硫酸粘杆菌素、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并结合圈舍消毒和带鸡消毒轮番更替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此次疫情。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4-9月龄的成年鸡感染时出现明显的特征性症状。传染性喉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流行于冬春季。其主要传染源是康复带毒鸡和病鸡。该病在鸡群中传播较快,感染发病率可达90%-100%,死亡率为5%-70%,必须积极防制。一、发病情况2012年11月15日,我县一家养鸡场饲养蛋鸡2500只,按正常免  相似文献   

8.
邢锦梅 《农技服务》2014,(2):106+109-106,109
<正>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类常见多发病的总称,包括鸡白痢、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发病率极高。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养鸡业危害较大。一、流行特点1、鸡白痢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2、鸡伤寒  相似文献   

9.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成年鸡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沙门氏菌可以经种蛋垂直传播,是造成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病鸡和带菌鸡为主要传染源,带菌蛋在孵化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死胚,从而大大降低孵化率;同时,一部分被感染的鸡胚孵出后多会在一周内死亡;耐适鸡终身带菌,是环境污染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传播途径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感染母鸡所产的蛋有三分之一带菌,这主要是由于卵排出后被污染所致,尽管鸡白痢沙门氏菌在产蛋后可经蛋壳而穿透进入蛋内,但这种途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1鸡霍乱1.1病原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禽类的一种传染病。1.2流行特点本病可以感染多种禽类,鸡、鸭、鹅、鸽、火鸡均可发病,多种野禽也能感染。在鸡多见育成鸡和成年产蛋鸡多发,鸡只营养状况良好、高产鸡易发。病鸡、康复鸡或健康带菌鸡是本病主要传染来源,尤其是慢性病鸡留在鸡群中,往往是本病复发或新鸡群暴发本病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1.
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禽沙门氏菌病是由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它们广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最主要的贮存宿主。该菌根据细菌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类:鸡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有宿主特异性,主要引起鸡和火鸡发病,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则能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5,(2)
<正>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鸡呼吸困难、黏膜和浆膜出血及神经症状等。且发病不分年龄和季节,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1.流行特点鸡瘟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鸭、鹅能带毒传播,但多无发病症状。该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多发;同群鸡通过接触  相似文献   

13.
张翔兵 《新农业》2015,(3):40-41
<正>家兔大肠杆菌病是由一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及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仔幼兔水样、胶冻样腹泻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传染源。本病主要感染1~3月龄的仔幼兔,特别是断奶前后仔兔发病率较高,成年兔偶见感染发病。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寒冷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本病原菌属条件性致病菌,长途运输、饲养不当、日粮  相似文献   

14.
羔羊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羊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羊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断奶或断奶不久的羔羊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气候寒冷多变时发病最多。舍饲羊易发,常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病原菌通过羊的粪尿、乳汁、流产胎儿、胎衣、污染饲料、饮水、食槽和周围环境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羊,也可通过交配或其他途径传播。各种不良环境均可诱发本病。本病以羔羊急性败血症和腹泻、  相似文献   

15.
于柳 《新农业》2022,(16):67-68
<正>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慢性、败血性疾病,临床常见的沙门氏菌病如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等。1鸡白痢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病,对雏鸡危害较大,雏鸡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成年鸡大部分为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鸡白痢杆菌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鸡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为典型的经蛋垂直传播疾病,亦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传染。患病的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发生卵巢炎。患病雏鸡表现衰弱,拉白痢,发病急,死亡快,通常在出壳后2个星期内死亡最多。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雏鸡,2~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中鸡偶然也出现高死亡率,成鸡主要呈隐  相似文献   

17.
<正>蛋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传播范围广,感染性强,养殖户需加强防治措施,提高蛋鸡生产质量。一、流行现状蛋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以呼吸道发病症状最为明显,病程长,病情发展缓慢,剖检时切开检查有气囊炎为主要特征。该病在各个日龄的鸡群中均可发生感染,4~8周龄的鸡只更易感。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寒冬时节及早春最为严重。此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鸡和隐形带菌鸡。  相似文献   

18.
鸡顶辐孢霉病由顶辐孢霉感染所引起,呈散发式流行,病原为一种嗜热性真菌,对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日龄越小,发病越严重,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于病原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侵袭,导致病鸡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剖检以大脑部位炎性病变为主;根据发病日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等特征可对本病进行初诊,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本病;预防本病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重点提升鸡场的管理水平,做好全方位消毒工作;本病目前没有好的方法能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发现病鸡时第一时间对大群投药预防。  相似文献   

19.
<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IBD)又称甘波罗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法氏囊淋巴细胞的严重破坏为主要特征,其他器官损害较轻。鸡群感染本病后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并对多种疫病增加了易感性。1990年以来,本病在我省呈爆发性流行,发病鸡群占鸡群总数的70—90%,死亡率在20—30%之间,重者可达80%。这次流行的特点是:无论非免疫鸡群,还是免疫鸡群或无母源抗体的雏鸡都可感染发病,病程5—7天,呈一过性。15—150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剖检死鸡,可见骨骼肌出血;法氏囊严重出血,外观呈紫萄葡样;肝脂肪变性,质脆;心冠脂肪、肠道有时也见出血;肾脏肿胀,呈灰白色。据不完全统计,我省1990年因本病致死的鸡达60万只左右,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禽痘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4种。禽痘发生范围广,涉及禽类品种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也会发生曾出现过禽痘和其他病毒同时感染的鸡群中。带毒病鸡和其分泌物、排泄物、病痂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蚊虫对禽痘的传播也不可忽视。根据禽痘发生的特点和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预防主要是通过刺种和气雾免疫,进行疫苗接种。对于已经感染禽痘的鸡群,应该将病鸡隔离,对症治疗,同时加强消毒,并对未发病鸡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