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机插、免耕抛秧3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栽培方式中,以免耕直播处理水稻生育期最短,为118 d;免耕机插处理水稻生育期最长,为134 d;水稻产量以免耕直播处理最高,为10 690.5 kg/hm2;免耕抛秧处理水稻产量为最低,为9 322.5 kg/km2;经济效益以免耕直播处理为最高,达19 234.5元/hm2;免耕抛秧处理经济效益最差,为14 776.5元/hm2。总的来说,免耕直播轻简栽培方式的表现最佳,其水稻单产最高、成本最低,但有一定局限性,只适应于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精量穴直播与传统播种相比,节省了育秧成本及拔秧、运秧和插秧等人工费用,克服了过去直播水稻"难发苗、草荒苗、易倒伏、产量低"等技术难题,改变了水稻播种无序分布、通风透光差等问题,达到轻简栽培、节本增效的目的,每667 m2节本增效400元以上,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生产上值得广泛应用。一、水稻精量穴直播的特点及优势(一)省工省力水稻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免去耕整秧田、育秧、拔秧、插秧等用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进入城市劳务市场,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以及水稻直播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播水稻栽培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衍生出多种直播栽培模式。根据耕播时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水直播、旱直播;根据耕作方式可分为翻耕直播、免(少)耕直播;根据除草剂使用类型可分为洁田(专用)模式、普通(非专用)模式。实践表明,直播水稻不管哪种模式,都必须做到选良种、保全苗、控草害、防倒伏,才能达到费省效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水稻直播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等优势,早熟高产,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生产。为了促进四川直播稻栽培的发展,本文作者对国内外水稻直播种植方式的概况进行了阐述,介绍四川水稻直播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直播稻技术应用特点和优势,并提出四川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单季超级稻有耕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有耕直播栽培是灌水犁耙平整后将种子或催芽的种子采用人工直接播种,省去了常规栽培育秧、拔秧和移栽作业,具有省工、省力、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该技术在水稻种植面积大、抛荒严重、劳动力紧张的地区值得大力推广。建宁县水稻有耕直播栽培主推技术是单季超级稻有耕直播栽培技术,经过几年试验示范,面积逐年扩大,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稻有耕直播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木兰 《福建农业》2010,(4):19-19,40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水稻有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有耕直播栽培是灌水犁耙平整后,将种子或浸种催芽的种子采用人力直接播于大田,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增产、增收、提早成熟等优点。有耕直播稻作为一项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得到  相似文献   

7.
水稻直播栽培是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具有省工、省力,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本文根据近年来在直播水稻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做法,总结了水稻直播栽培选种、播种、除草、施肥和管水等重点环节做法,为减少直播水稻难全苗、草害重、易倒伏现象,推广应用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增加粮食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水稻轻简栽培可持续发展,选择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直播、抛秧、机插秧等轻简栽培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直播、旱直播等直播栽培方式产量因素协调,亩产量和净产值均较高,值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抛秧和机插秧栽培方式适合因地制宜选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栽培方式的改变,水稻直播逐渐成为早稻主要栽培方式之一。由于天气、稻田耕整及播种技术等因素影响,直播稻常常出现出苗差,苗不均现象,为巩固现就直播稻全苗、均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衢州地区油菜—水稻双季轻简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和水稻是衢州市的主要农作物,传统栽培方式是育苗移栽,不仅用工量大、成本高,而且破坏土壤耕作层。通过几年的生产试验和大田种植,免(翻)耕直播模式高产条件是多穗,然后在多穗的基础上攻大穗,实现更高产。油菜—水稻双季免(翻)耕直播的生产模式只要选择合适的品种、适当的密度,合理的水浆管理等措施,就能够实现产量不减、省工节本、效益大增。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省桐乡市水稻生产的轻简栽培技术,以常规晚粳"秀水13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直播和精量化穴直播两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精量化穴直播栽培方式是常规晚粳稻较优的直播栽培模式,精量化穴直播栽培的水稻较人工直播栽培全生育期短2 d;精量化穴直播栽培的水稻产量为10 191 kg/hm~2,较人工直播栽培增加14.7%;精量化穴直播栽培的水稻生产成本较人工直播栽培低1 329元/hm~2,经济效益增加5 383.8元/hm~2,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机插秧水稻效益优于旱直播水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表明,机插秧水稻  相似文献   

13.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14.
王卫星 《吉林农业》2012,(8):113-114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水稻种播在田中,无须土地翻耕、育秧和移栽,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水稻免耕直播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缩短生育期、适于规模化生产等优势,是水稻栽培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介绍了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播种时期和播种量、防倒伏与自生稻控制、田间管理等内容。是一篇关于水稻免耕直播栽培具有指导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直播就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两个环节,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水稻栽培模式。"直播稻"本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与移栽稻相比,具有无缓苗期、分蘖早、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多、成熟期早、省工、省力等优点。在早稻和中稻种植上,每亩节本增效达到150-200元。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水稻直播有很多优点,但由于气候原因、种子原因、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目前水稻直播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难全苗。直播对土地整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环节,机械化直播种植水稻是一种高效、轻简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稻农的普遍欢迎。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具有抗旱、抗寒、节水、省工、省力、增产、环保、病虫害减轻、结实率提高、操作简便等的优点,一般可提高水稻产量5%~10%,节水50%以上。1水稻机械旱直播的优势根据我团近几年水稻机械化直播栽培的实践,分析了机直播稻的主要特点,了关键配套农艺措施,并为发展这一新型  相似文献   

17.
水稻直播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插秧等生产环节,在本田上直接将谷种撒播于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式,具有省种、省力、省投资、增产增收、提早成熟等优点。通过对江城县实施的水稻直播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适宜当地的最佳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结合目前国内外水稻旱直播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发展旱直播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制定旱直播栽培技术农艺方面相应的技术规范;二是根据农艺要求,研制开发与农艺相适应的配套机具及装备;三是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国家应针对其开发与推广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大力支持。水稻机械旱直播轻简栽培技术优势明显,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栽培方式。一、水稻旱直播机械化栽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探讨水稻品种原谷珍香在黄山市的种植表现,开展了移栽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对原谷珍香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播方式栽培的水稻基本苗和有效穗显著增多,但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明显,千粒重变化不大;采用移栽方式栽培的水稻实收产量高于直播方式,但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相比移栽方式,直播方式更省工省时,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原谷珍香水稻品种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稻直播栽培(简称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与移栽稻相比,具有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