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饲养方式对南川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8日龄、体重大小基本一致的南川鸡2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只,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采用笼养与地面平养方式进行饲养,饲养至80日龄时进行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地面平养南川鸡80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笼养(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笼养(P0.05);笼养南川鸡80日龄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瘦肉率均高于地面平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重、脾脏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南川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消耗有显著影响,对屠宰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朝鲜鹌鹑屠宰性能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丽 《经济动物学报》2012,16(3):172-176,180
选择7日龄的朝鲜鹌鹑300只(公、母各半),在相同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8日龄,每周定期称重,并在38日龄时随机抽取15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系统分析公、母鹑的体重及主要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除10日龄体重外,朝鲜母鹌鹑的体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公鹌鹑(P<0.01);母鹑的宰前重、放血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高于公鹑(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公、母鹑不同日龄体重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除母鹑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及公鹑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重、腿肌重外,不同日龄体重与其他屠宰性状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南丹瑶鸡公鸡距长对屠宰性能的影响,同时确定将距长纳入南丹瑶鸡选育指标是否可行。选取152只南丹瑶鸡公鸡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饲养环境中进行饲养管理,测定120日龄(上市日龄)每只公鸡的距长及屠宰性能,利用pearson法对距长与屠宰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测定的距长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鸡距最长与最短的公鸡各20只,作为长距组(0.58±0.11 cm)和短距组(0.07±0.05 cm),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长距组与短距组之间屠宰性能的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长距组的公鸡屠宰性能优于短距组,其中活重、胴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翅膀重、鸡冠重、睾丸重以及腹脂重,长距组均极显著(P<0.01)高于短距组,腿肌率长距组显著(P<0.05)高于短距组,而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屠宰率等差异则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距长度与活重、胴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腿肌率及鸡冠重等皆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胸肌重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翅膀重、睾丸重、腹脂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屠宰率、胸肌率等则无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宁都三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6日龄宁都三黄鸡母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进行笼养(L组)、网上平养(W组)、地面平养(P组)和散养(S组),L组、W组、P组饲养密度均为15只/m^2,相同饲粮饲养至120日龄,分别测定出性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84、112日龄体重L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或部分组(P<0.05);98日龄体重L组、W组、S组显著高于P组(P<0.05);112日龄体重S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71~84日龄平均日增重L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85~98、99~112、56~112日龄平均日增重S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或部分组(P<0.05)。(2)屠宰性能:P组肌胃重显著高于L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含量P组和S组显著高于W组(P<0.05);白蛋白含量L组、P组、S组显著高于W组(P<0.05);甘油三酯含量L组显著高于W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含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或部分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为15只/m^2时,笼养有利于宁都三黄鸡体重增加;在高温季节,活动范围大、养殖密度低的散养方式在增重和饲料转化比方面要优于无降温设备且高密度饲养的舍饲方式;平养条件下宁都三黄鸡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较低;四种饲养方式对宁都三黄鸡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饲养模式(笼养和散养)对湘黄母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0日龄湘黄鸡母鸡共120只,集中育雏至6周龄后,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笼养模式60只、散养模式60只。试验期为23周,试验结束计算其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之后每组随机挑选10只母鸡进行屠宰并采集肉样,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分析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饲养模式鸡群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没有显著差异;散养模式下的湘黄母鸡肌肉剪切力、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模式(P<0.05),而肉色黄度(b*)、亮度(L*)值和失水率显著低于笼养模式(P<0.05),但是两种饲养模式湘黄母鸡肌肉pH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显著正相关(P<0.001);剪切力与腹脂率显著负相关(P<0.05);a*与剪切力显著正相关(P=0.021),与pH、b*显著负相关(P<0.05);L*与胸肌率、剪切力、a*显著负相关(P<0.05),与b*和失水率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笼养和散...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吉林黑鸡的屠宰性能及其相关性,试验选择1日龄[♂(39.23±3.98)g,♀(34.10±3.70)g]的吉林黑鸡480只,分成公母2组,每组240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150日龄[♂(3 071.00+138.11)g,♀(2 863.50+107.03)g]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公鸡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但腹脂重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公鸡的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脂重与半净膛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母鸡的屠体重与半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净膛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重与胸肌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吉林黑鸡的屠宰性能优秀,符合优质鸡的屠宰要求。  相似文献   

7.
溧阳鸡体尺测量及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300日龄溧阳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溧阳鸡公鸡体尺性状显著大于母鸡(P<0.01);体重和体斜长、骨盆宽、胫围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溧阳鸡公、母鸡在活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腹脂重上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屠体重、全净膛率、胸肌重、腿肌率和腹脂率上差异显著(P<0.05),除胸肌率和腿肌率外,各屠宰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水平对瑶山鸡生产性能和胴体特征的影响。试验将400只平均体重一致的1日龄瑶山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2组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3155 Kcal/kg、粗蛋白质水平为225 g/kg的高能高蛋白日粮和代谢能水平为2965 Kcal/kg、粗蛋白质水平为195 g/kg的低能低蛋白日粮。试验共开展10 w。同时将240只产蛋高峰期瑶山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饲喂上述日粮4 w,试验结束后收集受精蛋进行孵化。结果:高能高蛋白组种鸡在8和10 w的体重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高能高蛋白组种鸡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P<0.05),而残次率、胚胎死亡率和出壳前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1~10 w时高能高蛋白组种鸡体重均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P<0.05),与低能低蛋白组相比,高能高蛋白组屠体重、可食用部分显著升高(P<0.05),腿肌占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等生长速度的瑶山肉种鸡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高能量高蛋白(代谢能:3155 Kcal/kg,粗蛋白质:225 g/kg)饲料。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溶菌酶对肉兔生产性能、免疫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60日龄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g/t杆菌肽锌、100g/t溶菌酶。结果表明:各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显著提高了胸腺重和胸腺指数(P<0.05);Ⅲ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高于Ⅰ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在肉兔饲粮中添加溶菌酶可以提高肉兔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有提高屠宰性能的趋势,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广西家禽遗传资源,本试验以广西灵山县当地鸡种育成的黑羽和麻羽2种羽色鸡的体尺和屠宰性能进行比较研究。选用各120只黑羽和麻羽的35日龄母鸡,饲养至150日龄,各随机选取20只进行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黑羽鸡与麻羽鸡的体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麻羽鸡体尺均匀度更好;麻羽鸡的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优于黑羽鸡(p<0.05),麻羽鸡体重高于黑羽鸡;麻羽鸡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变异系数较好。麻羽鸡和黑羽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都较低,从本试验看,要生产优质鸡,提高胸肌率和腿肌率是今后选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利用香茅草粉替代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文昌鸡养殖上的应用效果,为文昌鸡无抗饲养寻找新途径。[方法] 将30只1月龄文昌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基础日粮中添加3%香茅草粉,试验组2基础日粮中添加0.1%阿莫西林。公鸡、母鸡分笼饲养,试验期28 d。记录各组日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隐比;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3个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及空肠绒隐比显著(P<0.05)提高,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3个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隐比、回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的血清CAT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2;3个组的T-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血清MDA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组1与试验组2无显著(P>0.05)差异。[结论] 饲料中添加香茅草粉能提高文昌鸡生长性能,促生长作用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和肉鸡之间的肉品质差异,每个品种各选取20只鸡,雌雄各半,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至出栏日龄。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性状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品种肉鸡的相关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雉鸡的肌肉系水力最高,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和肉鸡的肌肉系水力显著(P<0.05)高于吉林本地三黄鸡。雄性和雌性肉鸡的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均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雉鸡和吉林本地三黄鸡。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肉pH24 h值未表现出品种差异(P>0.05)。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纤维直径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雄性雉鸡的肌纤维密度最大,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3个品种雌性鸡的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肌肉剪切力指标上,雄性吉林本地三黄鸡剪切力最大,与雉鸡、肉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剪切力最小,三黄鸡剪切力最大,3个品种的雌性鸡剪切力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雌性和雄性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肉鸡。相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其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3个品种鸡的肉品质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肉品质优于肉鸡,可作为本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究巴戟天多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polysaccharides,MOP)对福美双诱导的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肉鸡生产性能、胫骨指数、胫骨钙磷灰分和血清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福美双诱导TD组(TD组)饲喂基础饲料,在第4天到第7天的饲料中添加100 mg/kg的福美双进行TD模型建立;巴戟天多糖组(MOP组)在接受TD造模处理后,在第7天到第15天的饲料中添加400 mg/kg的巴戟天多糖。结果与CON组相比,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第7天,TD组肉鸡的平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降低,料肉比增加(P>0.05);在试验第7天、第11天和第15天时,TD组肉鸡的胫骨生长板宽度和生长板宽度系数显著(P<0.05)增加,胫骨重量和胫骨长度显著(P<0.05)降低,胫骨重量指数降低(P>0.05),胫骨灰分含量显著(P<0.05)降低,并且血清中电解质紊乱;与TD组相比,在试验第11天和第15天时,MOP组肉鸡的料肉比有降低的趋势(P>0.05),MOP组肉鸡的生长板宽度和生长板宽度系数显著降低(P<0.05),胫骨重量、胫骨长度和胫骨重量指数均显著(P<0.05)提高;在试验第11天时,MOP组肉鸡的胫骨灰分含量显著(P<0.05)提高;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MOP组肉鸡的血清电解质含量趋于平衡。结论饲料中添加巴戟天多糖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由福美双诱导的肉鸡TD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析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为今后在贵州地区科学系统地培养白羽王鸽积累参考数据。[方法]对30日龄白羽王鸽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羽王鸽在30日龄时具有较高的屠宰率(87.200%),平均活重(429.960±51.781)g,全净膛重(319.253±40.342)g,全净膛率74.610%,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羽王鸽胫长、活重和屠宰重与体斜长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翅重与体斜长极显著(P<0.01)相关;龙骨长与胸深、胸宽、全净膛重、胸肌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深与胸宽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胫围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活重、屠宰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和翅重与活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翅重与屠宰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该研究设立了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同时对白羽王鸽活重、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分别建立了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白羽王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对照(CG)组、黄芪(AM)组和枸杞(LB)组,每组50只。CG组饲喂基础日粮,AM组和LB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AM粉和1%LB粉,分别于14和35日龄测定免疫器官指数,14、21、28、35日龄测定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效价,14和28日龄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14日龄时,AM组脾脏指数(SpI)和法氏囊指数(BFI)较CG组分别提高31.17%(P<0.01)和34.86%(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4.12%(P<0.05);35日龄时,LB组胸腺指数(ThI)和BFI较CG组分别提高14.29%(P<0.05)和9.76%(P<0.05),AM组ThI、SpI、BFI较CG组分别提高18.37%(P<0.05)、35.84%(P<0.05)、15.85%(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9.92%(P<0.05)。与CG组相比,LB组NDV-Ab效价在28日龄提高34.78%(P<0.05),AM组NDV-Ab效价在14、21、28 d日龄分别提高118.18%(P<0.05)、75.00%(P<0.05)、56.52%(P<0.05)。与CG组相比,AM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在14和28日龄分别提高15.15%(P<0.05)和11.76%(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7.50%(P<0.05)和14.15%(P<0.05);LB组血清IgM含量在14日龄较CG组提高12.12%(P<0.05),血清IgG含量在28日龄提高11.32%(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AM粉或1%LB粉可提高AA肉仔鸡主要免疫器官指数、NDV-Ab效价以及血清IgG、IgM含量,以添加1% AM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胎次、体况、预产期相近的40头妊娠后期大长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母猪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5%苜蓿草粉组),10%(10%苜蓿草粉组)和15%(15%苜蓿草粉组)的苜蓿草粉。母猪确定妊娠85 d进入试验期,分娩后试验结束。妊娠第111天时,采集母猪血样,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母猪分娩12 h内,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测定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结果] 10%苜蓿草粉组的仔猪初生窝重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球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他处理组,5%和15%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10%苜蓿草粉组的血清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5%苜蓿草粉组。[结论] 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添加量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福美双对肉鸡股骨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巴戟天多糖(Morinda officinalis polysaccharide,MOP)对福美双诱导的肉鸡股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0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福美双组以及低、中、高剂量MOP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第4~7天,福美双组和各MO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福美双;在整个试验期内,低、中、高剂量MOP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250、500、1 000 mg/L MOP。试验期为15 d。观察各组肉鸡临床表现;在试验第7、11、15天进行股骨和血液样品采集,对股骨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股骨剪切力、物理指标(重量、长度、体积、密度)、干物质含量、钙磷含量、灰分(DM)、灰分(FM)、灰分密度,检测血浆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福美双组肉鸡出现跛行,严重者无法站立,股骨明显比对照组肉鸡短。试验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福美双组股骨剪切力显著(P<0.05)降低。在整个试验期间,福美双组股骨的4项物理指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第11天低剂量MOP组的股骨重量显著(P<0.05)高于福美双组,试验第15天低剂量MOP组和中剂量MOP组的股骨长度显著(P<0.05)高于福美双组。试验第7天,福美双组股骨钙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第11天,福美双组股骨干物质含量、灰分(FM)、灰分密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第11天,高剂量MOP组与福美双组相比股骨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增加。试验第15天中剂量MOP组的血浆无机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升高。[结论]福美双通过降低股骨强度、物理指标以及钙沉积,抑制肉鸡股骨生长发育;MOP对福美双诱导的肉鸡股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掌握大豆水解蛋白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和添加时期,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48头(14日龄,刚断奶,公、母各半),将仔猪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3个组,其中,Ⅰ组作为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大豆水解蛋白;Ⅱ、Ⅲ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3.0%和4.0%的大豆水解蛋白。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3周,Ⅱ、Ⅲ组仔猪每周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1周,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的前2周,Ⅱ、Ⅲ组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前3周,Ⅱ、Ⅲ组每周的腹泻率都较对照组显著(P<0.05)降低;整个试验期内,Ⅱ、Ⅲ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利用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大豆水解蛋白能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适宜添加量为3.0%,适宜添加阶段为15~42日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日粮中添加富硒蛋白桑叶粉对陕南白山羊屠宰性状指标、肌肉理化特性指标及肌肉脂肪酸和硒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3月龄陕南白山羊羯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富硒桑叶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富硒桑叶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富硒蛋白桑叶粉;试验期为60 d,预饲期15 d,正饲期45 d;试验结束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状及肌肉理化特性指标;采集试验羊背最长肌,测定肌肉脂肪酸含量和硒含量。[结果] 日粮中添加15%的富硒蛋白桑叶粉可显著(P<0.05)提高陕南白山羊肌肉pH1 h值和失水率;富硒桑叶组的眼肌面积和胴体重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2组山羊的背最长肌中检测到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14种;2组山羊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含量的比例相似,分别约为28%、67%、5%;富硒桑叶组肌肉中的γ-亚麻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脂肪酸总含量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富硒桑叶组肌肉中硒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富硒桑叶组(0.071 3 mg/kg)和对照组(0.066 0 mg/kg)背最长肌硒含量均达到陕西省含硒肉类食品标准。[结论] 在陕南白山羊日粮中添加15%桑叶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肉量、促进硒在肌肉中的富集、减少胴体脂肪沉积,但由于肌肉失水率显著升高,需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水分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粉碎的饲料桑按15%比例与玉米秸秆共同发酵后制成混合发酵饲料,分析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评价饲喂混合发酵饲料对羔羊采食量、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3月龄断奶肉羊100只,随机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试验羊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混合发酵饲料(含15%饲料桑)、15%发酵玉米秸秆、15%饲料桑、15%玉米秸秆。试验期45 d。结果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DM、Ash、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CP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饲料桑相比,C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相比,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Ⅲ组、Ⅳ组及对照组相比,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的只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粗饲料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的DM、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NDF、ADF、Ca、P表观消化率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由15%饲料桑与玉米秸秆制成的混合发酵饲料,营养价值较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有所提高;与饲喂基础日粮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羊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