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的目的,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虫害。一、大豆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在6―8月份,大豆蚜盛发期,全年可繁殖15代左右。气温高湿度适中,有利于大豆蚜繁殖,但高温,高湿却对大豆蚜不利。田间防治:1、苗期预防: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可预防前期  相似文献   

2.
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蚜属,是我国大豆产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每年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大豆蚜除了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吸大豆汁液造成危害外还可以传播大豆病毒病,其分泌的蜜露附着在大豆植株上也会影响大豆生长。大豆蚜大发生年份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经1980~1981年用大豆幼苗连续多代饲养大豆蚜的试验证明:繁殖出的蚜虫健壮,未发现退化现象。一般每棵苗可产生蚜虫50头以上。每斤大豆可繁殖大豆蚜10万头左右。大豆的种胚提供了营养物质,不需另加肥料,大豆蚜的有效培养期约半个月。当豆苗过高不利于蚜虫栖居对,剪掉子叶以上部分的茎叶,尚可延长10天左右。用大豆苗培养蚜虫适温范围广,室温在20~30℃时均可饲养。即使低于10℃仍能延续生命,一旦温度升高,也能正常生长繁殖。这一方法简便易行,为开展蚜虫类的生物防治提供廉价的中间寄主,城乡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蚜是我市大豆作物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可使大豆造成减产10%以上,严重年份可使大豆减产5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蚜发生危害,我们从2002年开始研究大豆蚜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蚜对大豆阶段性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大豆蚜对大豆危害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大豆蚜阶段性危害对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蚜危害时期的延长,大豆蚜对大豆产量及其它性状的影响作用越强。在短期危害的条件下,对大豆株高的影响显著,但产量几乎不受影响。当危害达到大豆的盛花期,产量开始下降,危害达到结荚期时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在大豆的盛花期之前防治大豆蚜会有效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一、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大豆害虫大豆蚜和大豆红蜘蛛危害呈上升趋势,通过大豆蚜和大豆红蜘蛛在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如何防治等方面综述,达到消灭害虫获得高产目的。我县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是大豆主产区,由于栽培措施不当,连年种植,使部分地块病虫害加重,由于近几年冬季气候变暖,越冬卵成活率高,虫量骤增,大豆蚜和大豆红蜘蛛危害逐年加重,为此我们对大豆蚜和大豆红蜘蛛的生活习性和如何防治进行了探讨。1、大豆蚜: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  相似文献   

8.
1大豆蚜虫主要天敌控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蚜Aphisglycines是危害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发生的年份,若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减产。在大豆蚜综合防治中,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是大豆蚜可持续控制的主要途径。经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了国内、外报道的大豆蚜虫天敌及优势天敌种类,并对大豆蚜主要天敌控害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9.
<正>1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1.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6—1.52mm,复眼红褐色,头黑。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5—1.29mm。若虫  相似文献   

10.
大豆蚜虫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蚜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大豆产区都有分布,以东北三省、华北及山东一带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植株形态对大豆蚜寄生和天敌捕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大豆植株形态对大豆蚜的寄生和天敌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所表现的抗蚜性与其植株形态有关。裸大豆2个品种,大豆蚜10d增殖倍数分别为20.00和32.87;有茸毛大豆3个品种,大豆蚜10d增殖倍数分别为17.78,23.44和13.50。24h连续观察异色瓢虫对大豆蚜的影响,在捕食者的数量和发育阶段相同的情况下,瓢虫幼虫捕食量在裸大豆植株上为6.5头/h,在有茸毛大豆上为3.6头/h。  相似文献   

12.
杨晓贺 《农学学报》2014,4(7):26-28
为了明确大豆套作大蒜、毛葱对大豆蚜是否具有防控效果,通过棋盘式取样法在大豆单作田、大豆套作大蒜田和大豆套作毛葱田对大豆蚜及天敌种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大豆蚜发生始盛期至大蒜和毛葱收获后两周,每7天调查一次。结果表明,大豆套作大蒜和大豆套作毛葱2种耕作方式中,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大豆单作田。说明通过利用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防控大豆蚜是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地区大豆蚜在大豆田中的迁飞扩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年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大豆田中大豆蚜有翅蚜的发生与大豆蚜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蚜有翅蚜的发生在大豆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出现4次峰值,分别为6月初、7月中旬、8月上旬、8月末到9月初,第1次为迁入期,数量较少,在大豆田中只是零星出现;第2、3次迁飞数量较大,直接影响到大豆蚜在大豆田中的发生量和分布;第4次为秋迁期,大豆蚜由夏寄主迁至冬寄主上越冬。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豆几种常见虫害,如大豆食心虫、大豆卷叶螟、造桥虫、肾毒蛾、豆天蛾、大豆蚜、斑鞘豆叶甲、大豆蝽象、斑缘豆粉蝶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并提出了各个害虫相应的防治方法,为确保大豆优质、丰产、丰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1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1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1.2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6~1.52mm,复眼红褐色,头黑。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轻大豆蚜对三江平原地区大豆生产造成的危害,选取了3种杀虫剂对大豆蚜防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都具有防蚜和增产效果,其中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豆蚜的防效及增产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2.67%,并与其它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增产效果达到22.34%,与其它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豆蚜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嫩荚,造成植株矮小,结果枝和结荚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可使整株死亡,大发年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少50%以上。一、发生规律大豆蚜一年发生18代。在北方以卵在蚜腋或枝条隙缝里越冬,次年春季4月间平均气温约达10℃,鼠李芽鳞露绿,越冬卵开始卵子孵化为干母,干母孤雌胎生繁殖1~2代。5月中下旬鼠李开花前后又值豆苗出土以后,发生有翅胎生雌蚜,向豆田迁飞,在豆田孤雌胎生繁殖10余代。6月末至7月初是豆田大豆蚜盛发…  相似文献   

18.
大豆蚜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我国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产生诸多弊端,如杀伤天敌,破坏豆田生态平衡;污染农产品,危害人体健康等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生产绿色大豆,利用生物防治控制大豆蚜是有效途径之一。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抗蚜品种、生物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等方面对大豆蚜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9.
大豆蚜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通过吸虫塔对迁飞蚜进行监测明确大豆蚜迁飞规律,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大豆蚜田间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田间调查大豆蚜虫6月中下旬始见,9月上中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大豆迁飞蚜7月上中旬始见,9月中下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吸虫塔收集小型迁飞昆虫有草蛉、褐蛉、小花蝽、蝽中号、龟纹瓢虫、食蚜蝇、瓢虫、中蝽大,其中以瓢虫、小花蝽、草蛉、食蚜蝇较多。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大豆蚜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大豆产区采集大豆蚜,用浸叶法分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10种化学药剂进行敏感度测定,得到大豆蚜对10种药剂的LC50值和相对毒力指数,发现三地大豆蚜对有机磷类农药已产生了轻微的抗性,对阿维菌素和高氯两类药剂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