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种子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型作物,如果种子质量不高将会给农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种子质量不仅仅局限于种子本身,同时,还包括播种土地内的所有收获的作物。因此,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玉米制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本次研究主要结合辽宁省开原市玉米种植现状,就玉米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干旱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的难点。通过作物生长模型——DNDC模型模拟作物逐日生长,得到最终的粮食产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作物产量进行估计,进而计算作物粮食因旱损失,实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分析。研究选择辽宁省为研究区,以玉米作物为代表,空间分析单元为县级行政区,利用15年的序列数据进行粮食因旱损失评估,模型模拟辽宁省的总误差控制在15%左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高于其他地区,这也与辽宁省干旱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玉米和大豆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业作物,并且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地对玉米和大豆进行种植培育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研究人员热点讨论问题。玉米和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大豆生育期产生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对各种气象条件对玉米大豆生育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玉米大豆的种植提供一定合理指导,希望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较少不利气象条件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玉米作物在粮食行业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玉米类型不同,在进行玉米种植时,栽培方式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对玉米最终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在其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玉米种植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对种植密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玉米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为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化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围绕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政府部门制定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气象服务支持,利用1992—2018年辽宁省玉米产量及生育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及各市玉米产量和生育期气候条件特征,评估玉米生育期内气象灾害发生风险。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的多年平均产量及播种面积均占当地粮食总产及播种总面积的60%以上;各市玉米单产变化波动较大。辽宁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冷害和干旱,1996—2010年辽宁省发生中度低温冷害3次,未发生严重和轻度低温冷害;辽宁省干旱灾害风险较大,以辽西地区最为突出,干旱易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辽北及辽南部分地区。根据玉米供给侧改革需求,结合气象条件背景,建议将辽宁省主要玉米产区按玉米优势种植区(沈阳、铁岭、辽阳、鞍山)、辽西抗旱作物种植区(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辽南大豆薯类种植区(营口和大连)及水果种植区(朝阳市、葫芦岛建昌、辽东半岛特色种植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玉米和大豆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业作物,并且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地对玉米和大豆进行种植培育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热点讨论的问题。玉米和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与大豆生育期产生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对各种气象条件对玉米与大豆生育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民提供参考,以减少不利气象条件对玉米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近26年的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源数据,研究播种面积和单产是如何影响粮食总产的,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首先分析其分布变化趋势,并采用逐步回归对各种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近26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呈波动式增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显著影响着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并且粮食平均单产的变化对总产的影响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各种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变化都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但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方式不同,其中玉米、水稻、高粱和小麦主要是通过单产的变化影响粮食总产量,谷子、玉米和小麦则是通过播种面积的改变来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产量的50%和40%以上。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先进的耕作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辽宁省、市、县各级农机部门制定了保护性耕作作业项目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对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产量的输出在全省也占重要位置,因此旱作物产量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全省粮食的总产,从而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品种布局和农业生产决策安排等。目前我省在农业气象预报方面的研究水平较低,因此对我省主要旱作物的产量预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种植区域覆盖我国大部分农业区。阜新地处辽宁省西部,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在400万亩左右,随着优良品种与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粮食单产水平逐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阜新地区当前玉米品种更新速度快,与之配套的高效密植栽培技术不够完善,以至玉米产量和质量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制约了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阜新示范推广优质中熟耐密玉米品种高效栽培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品种的耐密性是主要限制因素,各类高产耐密玉米品种均可在最高根系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北省1980~2015年粮食生产数据,采用RLI模型对1980~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并对比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各作物单产水平变化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粮食生产变动的贡献。测算结果显示,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是粮食增产的首要贡献因素,其中,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是影响作物生产力效应的主体,贡献率为101.84%;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中,玉米的贡献率最大;播种面积变化的产量效应为负,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1.69%。粮食产量变化的3个贡献因子,在研究期不同时段的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主要粮作物之一的玉米作物,其种植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关系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产量。近些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其不仅极大程度地推动玉米种植效率的提升,而且也为我国粮食储备奠定了基础。为此,文章以新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及其对提升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等为重点内容展开相关分析与研究,分别论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机械化种植技术以及合理密植技术等的应用,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高玉米产量的农艺技术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对全球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辽宁省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玉米生产优势区,多年来以其种植面积大,生产总量多,品种品质优而闻名于全国,并确定为全省第一大作物。建平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多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作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需粮食作物中的基础性粮食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因此,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种植玉米,忽视科学种植方法的应用就会导致玉米产量无法提高,也就无法完全满足13亿人口对玉米的大量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就要通过科学有效的高新技术来预测和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大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粮食作物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吉林省是产量大省,适合玉米种植,积极进行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质量。文章总结了玉米种植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种植成为农业关注的焦点,玉米种植的密度会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之一,在农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种植密度的不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就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淼 《新农业》2023,(24):15-16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降低,为了保障玉米作物的产量,需要优化玉米栽培技术,利用有限的土地,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玉米产量,进而严重影响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玉米种植的需求,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是玉米种植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粮食作物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吉林省是产量大省,适合玉米种植,积极进行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玉米质量。文章总结了玉米种植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户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作物作为我国的粮食产物之一,其种植范围较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较为突出。为了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需要加大对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玉米作物的生长提供更佳适宜的生长空间,使玉米作物的生长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本文,就针对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并且探讨相应的推广应用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和产量的影响,梳理和总结了近些年学界对玉米密植增产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耗水量的影响,归纳了现代玉米高密度种植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玉米高密种植减少了土壤蒸发,增加了植株蒸腾,但对于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是否增加了玉米耗水量,学界仍存在不同意见;玉米密植在提高群体产量同时,也增加了由于高密度导致产量降低的风险。为应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产量的不稳定性,现代学者开始将种植密度与其他农艺措施结合。与此同时,现代研究从传统的特定环境下田间试验研究转向使用作物模型模拟不同环境下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根据特定环境选择最适宜种植密度,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玉米单株产量,实现玉米的高产稳产。综上,将玉米密植种植与其他增产措施相结合和借助作物模型研究不同环境下玉米的最优种植密度是构建未来玉米增产稳产技术模式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