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杂草发生特点 吉林省稻田杂草危害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5月中旬至6月初,以稗草为主;中期,6月中旬,以眼子菜等阔叶杂草为主;后期,6月中旬至7月初,以三棱草等为主要杂草群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宁南山区杏园食心虫发生规律,2018年和2020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彭阳县杏园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杏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底至5月初、5月下旬初和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7月上旬后零星发生,无明显峰期。不同坡向虫口数量分布呈现东坡>南坡>西坡,不同坡向的上、中、下坡位虫口数量均以中、下层坡位分布为主。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下旬或9月初,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或中旬初和7月中旬或下旬;李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宁南山区对杏园3种食心虫防治可以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杀和生防技术,大发生时加强药剂适期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沈阳地区梨象甲(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在田间的发生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梨象甲绝大多数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极少数个体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末开始出土,5月中旬达盛期。成虫翌日出土量与降水呈正相关,出土始期决定于4月下旬的降雨时间。与献结果一致。卵发生始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幼虫脱果盛期在7月末-8月上旬,化蛹始期为8月初,盛期为9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卵发生期,幼虫脱果时间及化蛹时期在沈阳地区为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稻水象甲生物学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方法]对察布查尔县纳达齐乡等伊犁河谷主要水稻生产区稻水象甲的系统观察、调查,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习性、越冬场所、取食寄主出土后的种群转移规律和生活史.[结果]稻水象甲在伊犁河谷一年发生一代,4月下旬出土,5月上中旬迁入稻田,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期,6月为孵化期和幼虫危害期,7月上旬为化蛹期,7月中旬为新一代成虫期.[结论]明确了伊犁河谷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为监测和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墨玉县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2006年,在新疆墨玉县对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真葡萄粉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3代,以若虫藏在老蔓翘皮下、裂开处和根基部分的土壤内群体越冬.3月中下旬葡萄树出土萌动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危害,4月中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4月底5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5月中旬孵化.第一代雌成虫6月中旬出现,7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7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8月中旬出现,8月下旬开始产卵,若虫于9月初孵化,10月开始越冬.此虫有四次最佳药剂防治适期,第一次为4月中旬;第二次为6月下旬;第三次为8月中下旬;第四次为11月,即葡萄秋季修剪后埋土前.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棉区,棉田杂草主要有千金子、马唐、牛筋草、水花生、密穗马松子等,其发生高峰期为5月中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初;黄淮海棉区的棉田杂草主要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马齿苋、铁苋菜、龙葵等,危害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和7月份。在开展化学防除时,应根据棉田草情、草相,选用合适的药剂并采用科学除草方法。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8.
泾县土蝗发生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泾县土蝗的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结果表明 ,该县土蝗发生规律为 6月初孵化 ,6月中旬大量出现 ,集中危害期为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7月上旬末开始扩散为害 ;防治的最佳时期为低龄蝗蝻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1 杂草发生特点 河南省是我国夏芝麻的主要产区,由于田间杂草种类繁多(优势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千金子、狗尾草、画眉草、莎草、野苋、青葙、鳢肠、铁苋菜、马齿苋等),加之芝麻种子粒小,幼苗期生长缓慢,6月上、中旬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杂草萌发出土快,生长迅速,芝麻往往因竞争不过杂草而引起严重草害,减产一般在15%~30%.  相似文献   

10.
对永仁县桑树病虫害进行6年定点调查,研究桑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发生期为5月初至9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6月;桑瘿蚊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上中旬;桑褐斑病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并提出相应的防治适期,以降低永仁县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1.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点取样及黄板诱捕法系统观察了雅安茶区4种主要害虫的年数量变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黑刺粉虱防治上应把握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中旬等几个主要为害时期;小绿叶蝉防治应及时控制5月初、6月中旬、7月中旬及8月上旬的虫口密度,并以若虫期施药为佳;4月中旬、5月上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主要为有翅成蚜高发期,供试黄板对茶蚜有很好的诱捕作用。茶跗线螨防治上需把握5月底螨量上升期进行虫口调查,根据防治指标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棉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地膜覆盖棉田和露地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措施。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地膜覆盖棉田杂草主要发生在5月初-5月上中旬,露地棉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20日左右、6月15日和7月中旬左右,地膜覆盖能抑制棉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地膜覆盖棉田的杂草防除以土壤处理为主,露地棉田采用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14.
灵斯科系列GF-326作为机栽稻田杂草茎叶处理剂,对水稻是安全的;对机插稻田稗草、阔叶草和一年生莎草防效显著;对杂草草龄要求不是很严格,对于错失防治适期或是保水性能差的漏水田里高龄杂草,除草效果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点观察与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的杂草种类及危害特点; 设置化学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机械除草、农业措施控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6个大处理,37个小处理,研究了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综合防除的效果和草害水平。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燕麦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4种,其中藜、猪毛菜和狗尾草为主要危害杂草,其发生时间主要在5月中旬—6月中上旬;不同措施对保护性耕作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差异明显,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依次为综合除草>人工除草>机械+化学除草>化学多因素除草>化学单因素除草>机械除草>不同覆盖度控草>不同播量控草>耕作制度控草>不同播期控草。  相似文献   

16.
柳蝙蛾在敦化市二年完成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卵于5月中旬孵化,至9月末或10月初越冬。来年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继续取食为害,7月下旬进入蛹期,8月中旬见到成虫。防治方法主要是严格覆行检疫规定,及时排出带有害虫粪屑包的苗木,清除苗圃内和林内杂草。在低龄幼虫时,可喷洒25%高渗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在中龄幼虫时用80%敌敌畏乳油50倍液滴入虫孔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 千金子与稗草是直播稻田发生的主要禾本科杂草,特别是千金子,随着直播稻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发生逐年加重,并且一旦发生,难以防治。10%千金乳油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一种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作杂草叶处理。为了探索千金乳油防除千金子与稗草的经济有效的用药量,对水稻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1998~1999年进行了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福建省永春冬代紫胶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林间防治试验效果。 紫胶霉病菌芽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是胶表上的腐生菌,它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残胶被和地面枯枝落叶与杂草上越冬。在永春2月底至3月上旬,旬平均温度达12—14℃,相对湿度为65—70%时,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3月中旬出现典型症状,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停止扩展。在闽南的龙海、云霄等地,1月底至2月初开始发病,4月中旬为发病盛期,5月中旬停止扩展,病害流行季节比永春要早30天左右。 温度、湿度和紫胶虫发育期是影响霉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22℃以上的霉雨季节,适值3龄末期胶虫大量分泌蜜露,则发生病害流行。紫胶园的立地条件差及经营管理粗放,有利霉病的发生发展。 综合防治是紫胶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选择海拔低,通风透光良好的阳坡林地;加强紫胶林地抚育管理,修剪病残枝与残留肢被,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侵染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在发病初期喷洒1:80O苯酚或1:40O有菌清和甲基托布津2—3次,有显著的疗效;在5月上旬成虫期开始,每隔4—5天人工扫除胶表蜜露和腊丝2—3次,再结合喷药,效果更好;在发病盛期,人工引放蚂蚁是紫胶霉的一项有希望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福寿螺在水稻田的消长规律和分布动态,在水稻移栽后田水清澈时开始至收割期,每隔5~10天直线跳跃式取样或定区域目测调查水中或土表的成幼螺以及杂草扣稻株上的卵量.结果表明越冬和随灌溉水入侵是早稻田螺量来源,成螺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产卵高峰在6月上旬和下旬.1代幼螺高峰期在7月上旬;晚稻移栽当天稻苗上能见新产的卵块;单季稻成螺高峰在7月下旬一8月上旬和8月中旬-9月上旬,幼螺高峰在8月中下旬,产卵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连作稻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上旬各出现成幼螺高峰.早稻田和连作常规粳稻田螺量埂边区域高于中部区域,田埂杂草卵块初见期早,卵量高;杂交稻田:中部区域螺、卵初见期早,螺量大,但卵量低.从埂边向稻田中部调查螺量或从田埂杂草向稻田中部稻株调查卵量,更能代表水稻田福寿螺螺卵量的实际情况;通过调节稻田水位可以控制福寿螺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皮蓟马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皮蓟马在本地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上越冬。每年的5月末春麦田中始见越冬成虫,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发生高峰期,7月初越冬成虫消失。6月23日左右始见若虫,7月中旬为若虫发生危害高峰期,而后若虫数量逐渐减少。7月中旬左右出现第一代成虫,随小麦成熟陆续转移至田边杂草上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