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是该作物的主要病害,为了进一步做好晚疫病防控,确保福泉市马铃薯作物优质高产,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病害流行原因,从种薯处理、土壤处理和科学用药等方面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云南农业》2022,(6):52-53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马铃薯晚疫病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害,发生广、为害重、防控难,备受社会关注。云南省是国内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和重发区,大多数主栽品种为感病品种,晚疫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20%~80%,甚至绝产。尤其是近年来病原菌群体致病性和抗药性增强,晚疫病发生为害程度进一步加重,传统的防控措施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解决了马铃薯晚疫病“识别难、选药难、防控难”的“三难”问题。在绿色防控基础上,研发了晚疫病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和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集成创新了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模式,显著提升了晚疫病防效和马铃薯单产水平,大幅度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指导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甘肃省植保植检站拟定并印发了小麦、玉米、马铃薯、果树、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农药使用名单。名单包括防治小麦锈病、蚜虫等病虫草害药剂52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蚜虫等病虫草害药剂29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等病虫草害药剂38种;防治苹果树红蜘蛛、斑点  相似文献   

4.
红河州冬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规模、面积和产量均在云南省前列,但晚疫病的发生给冬马铃薯种植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笔者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海拔种植区域冬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总结了科学种植防控技术措施,推进了红河州冬马铃薯的种植和晚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更好的秋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玉米地不同播种期对秋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推迟播种期对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但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下降。适当早播并加强防控措施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正值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高发危害期。8月7至8日,农业部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联合召开全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工作会。会议强调,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病情警报,科学指导防治,全力以赴打好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的防控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产中带来的损失,选择多种杀菌剂进行不同的处理,探索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方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种薯消毒杀菌处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能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达到马铃薯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在东平县播种面积不断增大,但由于晚疫病连续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病原和症状,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主产区可能偏重流行,发生面积预计3500万亩左右。为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害,全国农技中心制定了科学防控技术方案。采用分级防控策略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100%,常发区防控处置率80%以上,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2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总体防控策略实施以推广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为基础,种薯处理、健身栽培和预测预报指导下的药剂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大力推进专业  相似文献   

10.
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总结、分析庄浪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条件和近年来防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抗病品种的引进筛选,无病种薯基地的建设,和健全晚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科学预测预报,指导田间防治,实现了早防早治,统防统治;以"公共植保,绿色防控"为理念,推广运用药剂浸种、轮作倒茬、整薯坑种、扑灭发病中心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验证多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用量,以及用药时期。我镇马铃薯生产是春播秋收,马铃薯生育后期7、8月份正遇上雨季,降雨次数多,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早而重。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价值,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丰产增收的重要环节,通过试验验证综合技术措施对马铃薯晚疫防治效果的影响,达到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石泉镇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肥  相似文献   

12.
介绍大通县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包括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地下害虫等,以期为当地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过程中会专门设置添加有机硅助剂,起到减量用药的良好效果。该文以重庆市武隆区马铃薯种植为例,比较分析了常量用药处理和设置添加有机硅助剂减量用药处理两种方法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发现在减量使用醚菌酯悬浮剂情况下,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有所优化,产量与常量用药处理区域差别不大甚至更高,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降低田间农药用量、减少农业污染的马铃薯种植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工业加工材料兼用作物。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田间种植马铃薯的严重病害。由于这两种病害的症状极易混淆,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正确区别马铃薯早疫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对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正确指导农民防治这两种马铃薯病害有重要意义。一、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1.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及症状。马  相似文献   

15.
郭卫华 《农村科技》2014,(12):47-48
<正>一、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大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工作力度,筛选和配套新生物制剂农药,进一步明确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及用药,开展了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二、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4年5月5日,在拜城县大宛其农场2连6.7公顷马铃薯生产田进行。试验地为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7.5克/千克,每667米2施用2米3农家肥、磷酸二铵30千克、尿素30千克、钾肥14千克作基肥。试验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
刘红 《现代农业》2014,(5):39-39
<正>马铃薯的病虫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病以及马铃薯的虫害。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配合科学的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马铃薯的目的。一、大力推广脱毒种薯这是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地区引种。二、种植技术要选则疏松﹑透气﹑保肥的微酸性沙壤土,及早耕  相似文献   

17.
在高山冷凉区设置四种农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新型农药"30%丙森·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在病害"高感"马铃薯品种上,较三种目前常用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发生发展有独特的控制效应,其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为大田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选择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马铃薯早晚疫病的减药防控技术,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材料,选择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中药类叶面处理剂禾奇正和香芹酚、植物调节剂芸苔素内酯、氯化胆碱及微量元素类叶面肥等,分别于马铃薯苗期、花期、团颗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各叶面处理剂对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控及产量提升效果.结果 显示,9种处理剂对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均...  相似文献   

19.
<正>应用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必须坚持尽量少用、适时使用、科学用药的原则,优先选择悬浮剂、水乳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液剂、可溶粉剂等环保剂型。专家对马铃薯几种高发病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一是马铃薯晚疫病。可侵染马铃薯茎、叶、块茎并造成毁灭性损失的病害。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在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条件下,晚疫病最易流行成灾。在我国南方多雨省份发生普遍,病害严重发生时,植株提前枯死,产量损  相似文献   

20.
作为祥云县普淜镇粮食、蔬菜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镇广泛推广种植的冬早马铃薯,具有营养价值高、品质好、耐储藏、产量高等优点。但由于长期连作,普淜镇冬早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非常普遍,严重制约着冬早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调查研究经验阐述了冬早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分析了冬早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冬早马铃薯晚疫病对策,对于提高冬早马铃薯品质产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