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2006~2013年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生长状况观测,研究了气候条件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宁夏盐池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产草量的主要因子是水分条件,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率在6%以上时即能保证正常返青,生长期内要求降水量400~800毫米之间。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降水情况,确定紫花苜蓿生长期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为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开展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枣苜间作系统中设置4种种植模式,分别为条播5行苜蓿、条播3行苜蓿、条播1行苜蓿和对照苜蓿单作,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果草管理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头茬苜蓿中,条播3行苜蓿株高较高、枝条数较多;二茬苜蓿中,条播3行苜蓿株高、枝条数、节间数、分枝数和茎粗均超过平均值,分枝数最多,茎粗最粗;全年鲜草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条播3行苜蓿条播5行苜蓿对照苜蓿单作条播1行苜蓿,条播3行苜蓿较对照苜蓿单作增产68.0%。条播1行苜蓿处理的干鲜比最大(28.52%),其次为条播3行苜蓿(26.78%),均显著高于对照苜蓿单作(25.10%)。综合考虑认为,条播3行苜蓿种植模式下苜蓿长势最好、产量最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突泉县大豆生产与相关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克发  杨玉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06-106,130
根据突泉县历年气象资料,结合大豆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突泉县大豆年产量波动的气象灾害因子,即干旱和霜冻,并提出在今后大豆生产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背景】 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 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 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最广的饲草,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紫花苜蓿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已普遍种植,南方也有栽培。苜蓿种类很多,全世界共有60多种,我国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天蓝苜蓿、褐斑苜蓿等品种,其中紫花苜蓿最有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北京及周边地区适宜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于2003—2005年对来自美国、荷兰和国内其它地区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田间比较试验,系统测定并分析了与生产性能有关的植株生长高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综合筛选出新牧1号、亮苜5号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质量比混合的营养土与脱硫石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的生长发育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工业废弃物脱硫石膏的利用率、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改善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营养土为对照组,以9∶1、8∶2、7∶3、6∶4、5∶5、4∶6(质量比)混合的营养土与脱硫石膏为试验组,分别种植紫花苜蓿,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紫花苜蓿的平均株高及鲜重,Ca、Fe、Zn、K、S元素含量,以及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紫花苜蓿平均株高及鲜重均有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提高;(2)试验组紫花苜蓿的Ca、Fe、Zn、K、S元素含量均有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积累;(3)试验组紫花苜蓿的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含量均有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增加。【结论】施加脱硫石膏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改善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在苜蓿种植中施加6∶4的营养土与脱硫石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废弃物脱硫石膏以及促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津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及苜蓿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多方面对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探讨,以期为天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紫花苜蓿种植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种草养畜是横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今年全县要完成人工种草36万亩,与去年相比增长12%,其中苜蓿种植20万亩,沙打旺种植5万亩,青贮玉米种植5万亩,"三化"草地改良6万亩。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属于豆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多年生草本,多分枝,高30~100cm,叶具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cm,宽约0.5cm。夏季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热风干燥特性与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牧草薄层干燥实验台上研究苜蓿的干燥特性和干燥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与表现风速对苜蓿干燥速率呈正相关性;苜蓿的含水率在大于80%~45%左右时,其干燥速率较高:压扁处理的茎杆比未压扁茎杆的干燥速度快1.5~2倍,且营养成分的偏差不显著:紫花苜蓿的干燥特性变化曲线与指数式拟和的较好,热风温度在190~200℃,表现风速在0.2~0.3m/s时,紫花苜蓿的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青大一号"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酸化加热法配合加盐法提取"青大一号"紫花苜蓿叶蛋白;以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料水比、加盐量、pH、预浸时间、絮凝时间、絮凝温度6因素对苜蓿叶蛋白粗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设计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青大一号"紫花苜蓿的苜蓿叶蛋白最佳提取条件。[结果]"青大一号"紫花苜蓿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絮凝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0,加盐量为1%,絮凝时间为5 min,pH为4。[结论]为紫花苜蓿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在梨园生草技术方面我们主要选用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我国对于苜蓿类植物已有很多年的种植历史,也对种植苜蓿有着丰富的经验,而拥有"牧草之王"称号的苜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因此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1紫花苜蓿的用途紫花苜蓿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属豆科苜蓿,常作用于饲料,由于其优质高产的特性,加之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人们在牧草方面很是依赖于此,除此之外,紫花苜蓿的特性也使紫花苜蓿成为广为推崇的改土培肥植物之一,在新疆地区表现出良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物候期与热量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物候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紫花苜蓿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效积温法探讨了紫花苜蓿各生育阶段的下限温度,利用各生育阶段和各茬次的热量指标分析了7个不同秋眠性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热量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1)秋眠性苜蓿品种巨人201返青晚、开花晚、对温度要求较高;非秋眠性品种超级13R返青早、开花早、对温度要求较低;半秋眠性品种路宝、美国杂交熊、牧歌104和超级阿波罗居中。(2)紫花苜蓿从返青到分枝、从分枝到现蕾、从现蕾到开花、从开花到结荚的温度下限分别为(5.68±0.61),(13.95±1.78),(17.37±2.99)和(21.83±0.95)℃。(3)2004年紫花苜蓿一年刈割了4茬,前3茬在开花期刈割,第4茬在分枝末期刈割。全年刈草≥5℃总有效积温为4 570.91(d.℃),间隔时间236.57 d。其中,第1茬苜蓿从返青到刈草≥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1 036.21(d.℃),间隔时间为75.57 d;第2茬苜蓿需≥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1 163.80(d.℃),间隔时间为50 d;第3茬苜蓿需≥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1 515.50(d.℃),间隔时间为61 d;第4茬苜蓿需≥5℃的有效积温平均为855.40(d.℃),间隔时间为50 d。【结论】气温和紫花苜蓿的物候期关系密切,只有气温≥紫花苜蓿某一发育阶段要求的温度下限值,并且有完成该生育阶段所要求的≥5℃有效积温时,紫花苜蓿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该生长阶段的发育过程而进入下一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16.
突泉县种植优质谷子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谷子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分析了突泉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针对不利因素提出生产建议,为当地农民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种植谷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合大庆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达到成功引种的目的,通过对7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在大庆地区的种植,研究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该地区的产量及越冬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依次为:阿尔冈金〉美国苜蓿〉卫士〉驯鹿〉和平〉801〉巨人。阿尔冈金、和平、801越冬率较高;美国苜蓿和巨人品种越冬率相对较低。综合产量和越冬率比较来看,阿尔冈金品种最适宜在大庆地区作为主栽品种种植;美国苜蓿、卫士品种在大庆地区可以作为辅助品种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8.
浅谈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作为优质豆科牧草,种植面积大,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对苜蓿草的种植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失。文章通过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总结了紫花苜蓿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病害主要是苜蓿褐斑病、苜蓿花叶病、苜蓿霜霉病、苜蓿锈病4种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草地螟、蓟马、盲蝽、象甲5种虫害,针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发生,可采取植物检疫、农业、物理、化学药剂、生物等方法进行防治,将损失尽可能的控制在最低。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苜蓿属的植物约有十几个种,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兰苜蓿、南苜蓿等。除紫花苜蓿无野生分布、为从国外传入外,其它种类的苜蓿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紫花苜蓿是苜蓿属中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种牧草。因此,通常所说的苜蓿多指紫花苜蓿。北方寒地种植苜蓿有很多优点,首先能给够提高肥力和改良土壤。苜蓿是种固氮作物,种植苜蓿可在土壤中积累氮素每公顷60~105千克。种过3~4年苜蓿后,土壤中可以留下大量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垦区紫花苜蓿品种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大部分发达国家均有种植,是我国重要的栽培牧草。种植苜蓿是我国农业“三元”种植结构中重要一环。黑龙江垦区将把苜蓿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之一大力发展,然而苜蓿在垦区还未曾大面积种植,本试验将为垦区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和建植草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