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纵卷叶螟是象山县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监测2004—2010年象山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危害重的年份,其迁入期早,代数多;而发生危害轻的年份,其迁入晚,代数少。  相似文献   

2.
章意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13-11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常发的一类害虫,危害水稻的健康生长,不利于水稻高产.该文结合繁昌地区水稻生产实际,总结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并提出农业、生物及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繁昌地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5%毒·辛乳油防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淮北地区单季稻上的主要害虫,特别是自2003年稻纵卷叶螟在该地区大暴发以来,连年大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我县水稻丰产。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为害一直较重,尤其在2006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属大爆发年份,现就2006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为害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属中稻区,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更新,土肥条件的改善,水稻稻纵卷叶螟已上升为我地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近3年来,其发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9年特大发生,未冶田的稻纵卷叶螟白叶率高达85%,如此高频率大发生,给本地区的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对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病原因、特点及其防控对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优质粳稻的大面积推广,使稻纵卷叶螟在本地区发生危害的代数增加,同时大发生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使用的农药品种单一和使用次数、使用量的提高,又对水稻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致使稻纵卷叶螟对目前常规使用的农药产生越来越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在贵州山区每年发生3-6代,在温度高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多,在温度低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少,稻纵卷叶螟也属迁飞性害虫,在贵州省基本上不能越冬,早春大量虫源主要是外地虫源,随西南气流迁入我省各地,以第2、3代为害最重,是防治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的生产影响很大。结合铜陵市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实践,对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提出几点防治技术,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白叶,水稻不仅严重减产,还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危害较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长效药种,我站于2007年进行了骄子乳油对稻纵卷叶螟防效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取得理想效果,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理统计、农业气象学等方法,分析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气象条件,建立预测模型,对其发生程度及时进行预测.如皋市水稻纵卷叶螟主要为迁飞性害虫,初次虫源主要来自岭南北部地区,夏季成虫随西南气流迁入.主要危害期在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中旬之间.防治最佳期一般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1龄幼虫盛期.水稻纵卷叶螟发生发展状况可以通过模型进行预测.如皋市水稻纵卷叶螟主要是由外地迁入,在本地繁育,所以,每年出现程度与中纬度大气环流活动情况有关联性,因此,需要加强其迁飞习性与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主要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所以,要加强其生长发育与温湿度关系的研究,以提高预测水平,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使水稻严重减产,且影响稻米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5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为此,笔者于2005年使用专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农药——叶不卷对稻纵卷叶螟进行了防效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切实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本文结合南京地区水稻栽培现状,分析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本文结合铜陵市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实践,对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特点及生活习性进行简单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技术,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食叶性害虫,该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田间大面积的白叶,不仅使水稻严重减产,还影响了稻米的品质.近几年常熟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危害较为严重,2003~2006年稻纵卷叶螟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沈建新 《新农村》2006,(5):10-11
仙居县水稻病虫害主要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及感病品种的稻瘟病、恶苗病等,尤以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危害严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稻纵卷叶螟几乎代代大发生或特大发生。二化螟在单双混栽区也代代大发生或特大发生,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是三都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分析三都县2000~2005年稻纵卷叶螟监测结果,针对稻纵卷叶螟在三都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药剂及使用剂量,2012年在晚稻田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危害高峰期,笔者选择480克/升多杀霉素悬浮剂等4种药剂进行防治高龄稻纵卷叶螟大田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稻纵卷叶螟是南方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在水稻生产上主要以早稻的第二代、晚稻的第四代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在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生产带来的损失是不容低估的。最近,由于南方锋面天气多,稻纵卷叶螟迁飞虫量出现了突增现象,加强晚稻三、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注意。1危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叶片,成虫随锋面天气的气流迁入落地后,白天一般隐藏在生长茂密荫蔽,湿度较大的稻田里,或栖息在稻田附近的山坡、沟边、小山上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防控稻纵卷叶螟,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采用赶蛾法、黄色诱虫板诱集法和水稻白叶和卷叶数统计法,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在不同品种水稻田中的行为。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上海的始见期为7月初水稻分蘖期,7月中旬稻纵卷叶螟第四代成虫第一次发生,8月中旬和9月中旬相继第五、六代成虫发生,10月中旬成虫数量急剧减少,10月下旬几乎消失。至水稻收获期,田间很难再见到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踪迹。稻纵卷叶螟成虫最适的栖境为‘浦优608’水稻田,最不适的为‘旱优53’水稻田;稻纵卷叶螟成虫偏向于在‘宝835’水稻苗上产卵为害,最不喜好在‘旱优53’上产卵为害;稻纵卷叶螟成虫偏向于在‘HSF越光’和‘浦优608’水稻田活动,最不喜活动在‘嘉33’水稻田。水稻亚种、育种方式对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稻纵卷叶螟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发生动态规律,有助于采取更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