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2.
<正>三、大宗茶加工设备的配备大宗茶的种类较多,现以炒青绿茶为例,介绍其初制加工设备的配备。炒青绿茶初制工艺流程一般为:杀青—揉捻—解块—烘二青—初干(滚三青)—辉干(滚干)。现有一个茶叶加工厂需进行炒青绿茶初制设备配备,茶厂提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安顶云雾茶制作技艺是指以安顶山高山茶叶为鲜叶手工炒制绿茶的技艺,历经世代传承,形成了一套精湛的制作工艺,其中的杀青手法(炒青锅)被称为浙江绿茶杀青三大手法之一。此茶的技艺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本文阐述了安顶云雾茶制作工艺、主要特征和价值,以期为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各工序茶样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并与传统工艺条件下的炒青绿茶的品质成分变化对比分析,探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对品质形成与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在制过程茶叶各工序失水均衡,失水率在1.18%~23.29%范围,加热、除湿和造型同步进行,有利于保持干茶和叶底绿色,叶绿素保留率较炒青绿茶传统制法高10%左右;同时,多酚类保留率较蒸青绿茶制法降低了约8%,茶叶滋味醇和,涩味下降。这表明,自动化生产线可改进炒青绿茶品质,提高炒青绿茶质量,同时实现清洁化加工。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茶叶焙制技术主要在团茶的生产方面。进入明代以来,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生产叶茶和芽茶。在这一时期,我国团茶、饼茶进一步边茶化,末茶渐渐衰微,叶茶和芽茶成为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散茶尤其是炒青绿茶得到迅速发展;绿茶和其他茶类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得到了协调发展。推动了茶叶生产的进步。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几种主要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包括炒青绿茶的焙制、蒸青绿茶的焙制、以及青茶、红茶和花茶的加工焙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蒸青绿茶、炒青绿茶为材料,采用减压升华脱除法降低绿茶中的咖啡碱含量。考察了温度、压力、时间条件,以及茶叶种类、含水率和粒度等因素,对咖啡碱减压升华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02~-0·08MPa条件下,处理14h左右,可使含水率为20%的蒸青绿茶的咖啡碱脱除率达到37%,并基本保持绿茶叶感官品质不变。条形蒸青绿茶在含水率20%的条件下,咖啡碱减压脱除的效果较好。在升华脱除过程中,较高的茶叶水分含量对咖啡碱脱除具有促进作用。减压升华脱除绿茶中咖啡碱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要求较低,可有效降低传统绿茶中的咖啡碱。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蒸青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测定了四川蒸青绿茶、日本煎茶样品的主要品质成分。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随加工进程而出现升降的动态变化,至制茶工序结束时,茶叶含水率、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的降低率分别为71.53%,17.23%和7.66%,其中的叶绿素与茶多酚保留量明显高于一般的炒青绿茶。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四川蒸青绿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而日本煎茶咖啡碱、酚/氨比值较低,为此,前者的滋味较浓醇,后者的滋味较鲜爽。  相似文献   

9.
霍山黄芽产自安徽省霍山县,为中国名茶之一。目前,霍山黄芽的制作分为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2种方式。机械制作霍山黄芽省工省时,节本增效,茶叶产品质量稳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霍山黄芽的机械制作迅猛发展,在保留和继承手工制作工艺的同时,发展机械制作生产,  相似文献   

10.
霍山黄芽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山黄芽产自安徽省霍山县,为中国名茶之一。目前,霍山黄芽的制作分为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2种方式。机械制作霍山黄芽省工省时,节本增效,茶叶产品质量稳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霍山黄芽的机械制作迅猛发展,在保留和继承手工制作工艺的同时,发展机械制作生产,将促进霍山黄芽加工产  相似文献   

11.
金萱乌龙茶品种的栽培性状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台湾引进的金萱乌龙茶品种在广东的栽培性状,报道了利用该品种加工的金萱蒸青绿茶、扁形绿茶、烘青绿茶和白茶等系列创新产品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2.
"恐龙春苑"磨锅茶是禄丰县茶叶生产中的当家产品。禄丰县茶桑站于1998年研发,1999年投入生产,产品属炒青绿茶系列。产品因条索紧结、色泽灰绿、香高味浓、口感甘醇回味、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翠绿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制作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烘青-炒青及辉锅。  相似文献   

13.
有韩国茶友不无深意地问道,在铁观音、普洱茶热之后,中国的茶叶界还有什么大动作?我回答他们:"重振绿茶雄风!"他们收起笑容,默默点头. 绿茶是中国茶叶的主体,产区最大(21个省市),产量最多(占总产量的74%),外销额最大(占总出口量90%以上),历史最长(晒青、蒸青、炒青、烘青都有千百年的历史),名茶辈出(婺绿、松萝、龙顶早在唐代见于《茶经》,明代就成为名茶,且多入贡),品位最高(早在唐代品茗艺术就已形成,至明清登峰造极,均是品饮绿茶),疗效最强(绿茶所含茶多酚含量远高于其他茶类,最有益于人类健康),记载最详(古代茶书所记载的绝大部分都是绿茶),饮者最多(超过全国饮茶人口一半以上).绿茶是中国的茶叶的主心骨,绿茶不兴,中国的茶叶还能谈什么兴旺呢?  相似文献   

14.
又到新茶上市的季节了,爱饮茶的人都急于尝个鲜,那么在选购新茶时应注意些什么呢?选购新茶要注意一看色泽、二观外形、三闻香气、四品茶味、五捏干湿。一、看色泽。新茶色泽一般都较清新悦目,或嫩绿或墨绿。绿茶以颜色翠碧,鲜润活气为好;红茶以红褐油润或乌黑油润,芽毫金黄的为上;炒青茶色泽灰绿,略带光泽;各种花茶,则以纯绿为佳。若茶叶色泽发枯、发暗、发褐,表明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则茶往往是陈茶;如果茶叶片上有明显的焦点、泡点(为黑色或深酱色斑点)或叶边缘为焦边,说明不是好茶;若茶叶色泽花杂,颜色深浅反差较大,说明茶叶中夹有…  相似文献   

15.
周继荣  秦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55-4157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其他杀青方式的杜仲绿茶;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杜仲绿茶干茶和茶汤的亮度(L*)值最高,而炒青杜仲绿茶最低;4种杀青技术的干茶色相角(Ha*b*)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炒青>蒸青>烫青;而茶汤色相角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烫青>蒸青>炒青。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b外,不同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的绿原酸、黄酮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微波杀青效果较好,炒青和蒸青次之,烫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稀有茶树品种“紫娟”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品种简介 紫娟是1985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13.3 hm^2茶园中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中发现的1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由其鲜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干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  相似文献   

17.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晰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的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特点,为标准化、精确化加工客家炒青绿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方品种马图茶为试验原料,采用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比较分析半连续化生产线与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茶叶含水量、理化成分和成品茶感官品质3方面的差异。【结果】客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含水量呈缓慢递减趋势,"一炒"是两种加工方式中失水最多的工序,失水率在64.4%~76.0%之间。茶多酚和咖啡碱在两种加工工艺中均呈显著增加,生产线加工的绿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1.25%和4.63%,单机加工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为22.86%和4.96%。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组分因加工工艺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GC、C、GCG、ECG和CG在生产线加工中阶段性显著增加,EGC、EGCG和EC差异不显著。传统单机加工中GC、C、GCG和CG显著增加,EGC、ECG和EC显著降低,EGCG差异不显著。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生产线加工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相当或优于传统单机加工的客家炒青绿茶。【结论】生产线加工方式有利于形成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的外形和品质,但茶味醇厚和回甘略逊于传统单机加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现状,推进制茶工艺与机械设备融合技术发展,提高制茶工效和产品质量。对名优祁红核心产区5个乡镇的重点制茶企业及部分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记录名优祁红的产品类型、产量、机械配置、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情况,分别取样进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名优祁红产品主要有卷曲型、针型和毛峰型三种,机械配置以通用小型名优茶机械为主,基础制茶工艺相近,手工与半机械化制茶方式并存,制茶工艺参数控制、产量和产品感官品质差异显著。明确名优祁红制作各道工序的目的,选配适宜的加工机械设备,优化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研制应用清洁化与连续化的名优祁红加工机械,是进一步提升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制茶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如何采制好名优茶呢 ?并不是采下了好的原料就可以加工成好的名优茶,若加工不得当则只能生产商品价值较低的粗茶。所以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加工、保鲜方法是提高名优茶价值的关键所在。在此,仅就我省生产量较大和消费习惯较浓的绿茶类名优茶加工,提出个人的管见。   名优茶顾名思义,首先是原料考究,加工精细,包装讲究,保鲜技术应用得当的茶中精品,从目前绿茶加工干燥工艺而言,总体上主要分为炒青类、烘青类和半烘半炒三种类型。   炒青类——主要指的是干燥过程一直是以炒干至适度,如龙井茶、狗牯脑等。   烘青类——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