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台湾肖楠幼苗的移植时间、移植密度等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移植密度对台湾肖楠幼苗移植的保存率影响不显著,而移植时间对保存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4月份移植保存率最高;不同移植时间、移植密度及其两者交互作用下的台湾肖楠幼苗的地径、苗高、全株干生物量、根茎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综合比较台湾肖楠幼苗移植的保存率、地径、苗高、干...  相似文献   

2.
园林苗木的培育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育苗和苗木移植两个环节详细介绍了园林苗木的培育和管理技术.对容器育苗和温室育苗两种方式进行了分别探讨.对移植前期准备、移植时期、移植方法和移植苗木的管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从育苗和苗木移植两个环节详细介绍了园林苗木的培育和管理技术。对容器育苗和温室育苗两种方式进行了分别探讨。对移植前期准备、移植时期、移植方法和移植苗木的管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北方园林树木移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现对多年来对园林树木移植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1树木移植的时期严格地讲,只要树木根系带土,一年四季均可移植,并随着带土体积的增大,可移植的时间范围也增长。一般地讲,在早春,树木芽萌动以前移植最好,适用绝大多数的树种;针叶树均需带土移植,但是,云杉、杜松在新梢快速生长期,樟子松在顶芽萌动后,一般不宜移植;雨季移植,樟子松高生长停止后的雨季非常适合,其它树种在北方一般雨季不移植;秋季也是树木移植的好时期,但在北方樟子松、杜松不宜在秋季移植。对树体大小的不同,移植时期也有所不同,一般树体越大,移植的时期要求越严格。2树木移植时对树体的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山樱花(Cerasuscampanulata)1a生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移植时间、叶量及土球对移植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植时间对成活率、地径和苗高生长都有极显著影响,以休眠期移植效果最好,其成活率、地径和苗高均最高,分别为97.07%、1.86cm和1.85m。在抽梢期和生长旺盛期移植时,摘叶移植的成活率为83.80%,是带叶移植的1.18倍,但对地径和苗高生长影响不大;带土球移植的成活率和苗高分别为81.76%和1.55cm,分别是不带土球移植的1.12倍和1.07倍,但地径生长差异不大。福建山樱花苗木移植在休眠期进行最好,其次是萌动期,在抽梢期和生长旺盛期移植,需将叶片全部摘除并带土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1年生红松苗木的移植来培育造林用苗,并经过选址、整地、移植、施肥等田间管理,移植培育后比2年生移植培育提前1年出圃。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红松优质壮苗的培育研究中,对平圃地常规移植、平圃地非常规移植、山地移植所生产的苗木,将其苗高、地径、一级侧根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圃地非常规移植、山地移植所生产的苗木的一级苗率好于平圃地常规移植所生产的苗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反季节带冠大树移植原理,对移植前的准备工作、移植的具体过程及移植管护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樟子松苗木移植与留植后成活及生长情况的调查比较,结果表明:樟子松移植一般采用1 年生苗木,采用不合格苗木将显著降低移植成活率;樟子松苗木出圃前要灌足封冻水,才能保证移植苗的成活率,在移植实践中苗木含水率与移植苗成活率呈正相关;不能忽视苗木的保湿,在移植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将苗木蘸好泥浆),缩短苗木在外裸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移植苗是指经过一次或多次移植在容器内培养的苗木。移植容器苗运输方便、活率高、长势好,颇受绿化工程用苗单位的青睐。对不同容器规格移植苗成活率、苗木生长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内蒙古吉兰泰盐湖流域不同水体的同位素,分析判断其水分补给来源特征。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和水化学特征法,研究了吉兰泰盐湖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特征。结果表明:吉兰泰盐湖δD、δ18O平均值为-47.86‰和-6.4‰,黄河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59.95‰和-7.7‰,水库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59.26‰和-5.4‰,浅层地下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69.69‰和-9.3‰,深层地下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82.7‰和-10.85‰;吉兰泰盐湖蒸发趋势线方程为δD=7.54δ18O+1.87(R^2=0.96)。湖水的氢氧同位素值最大,其次为水库水、黄河水和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最小;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直接补给作用很小,黄河水补给方式为侧渗;西侧的巴彦乌拉山和南侧的贺兰山都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吉兰泰盐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光伏板下表层土壤粒径分布的规律,在库布齐沙漠200 MWp太阳能基地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择表层0~5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粒级分布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由北向南,土壤粒度值"Ф84-Ф16"和"Ф75-Ф25"的变化趋势相同;因光伏基地建设带来的土壤扰动对粒径分布影响不明显;板下中点最易成为沙尘暴沙源,板前沿中点最难成为沙尘暴沙源;平均值、极值分布在主风向迎风区域沿风向方向有规律变化,在非主风向迎风区域沿光伏板倾斜朝向方向有规律变化;迎风区土壤粒度特征受主风向影响较大,因此风蚀沙埋防治重点区域应放在光伏阵列主风向迎风边缘处。  相似文献   

13.
枣球蜡蚧是满洲里榆树上的主要害虫,以若虫和雌性成虫严重危害榆树。为了掌握该虫发生规律,对其展开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满洲里7个地区平均虫口密度为3.57个/10 cm,平均有虫株率为57.86%。危害最严重和最轻的地区分别是203国道和机械化林场,危害指数分别为30.2和0。不同地区枣球蜡蚧有虫株率图显示,由远方中学到机械化林场这7个地区枣球蜡蚧发生规律可能与榆树种植区地理方位有关,本次调查研究为今后防治杏球坚蚧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2012年真菌科学考察采集到的标本,根据传统分类学方法,对内蒙古贺兰山真菌资源状况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共有真菌262种,隶属于7目27科79属,真菌多样性丰富;其中食用菌占全部真菌种类的一半以上,药用菌和毒菌资源分别占24.81%和15.27%.最后对开发真菌资源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据最近10年(2006-2015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数据,计算化肥施用强度和化肥施用相对适宜度2个指标,客观地分析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区最近10年的化肥施用情况,结果表明乌拉特中旗化肥施用强度最低,仅为93. 20 kg/hm^2,杭锦后旗化肥施用强度最高,达615. 27 kg/hm^2;2014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4个旗县区的化肥施用基本适宜,杭锦后旗化肥施用高度过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知网(CNKI)公共信息平台,从7个信息角度分析了榆树(白榆)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榆树(白榆)的研究始于1955年,2008-2017年间为黄金时期。研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研究信息来源主体;研究成果以林业类的工程技术(自科)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为主;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降雨因子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毯措施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降雨量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产沙的相关性较差;降雨历时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量相关性较好(P<0.05),降雨历时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量相关性较差;降雨强度与各植被毯措施的产流产沙相关性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强度是影响各植被毯措施产流产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浑善达克沙地丘间低地3种典型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Ripley-K点格局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群落榆树-小叶锦鸡儿、榆树-三裂绣线菊、榆树-小红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典型群落中榆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呈随机分布;群落Ⅰ和群落Ⅲ中,三裂绣线菊和小红柳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表现为随机分布,群落Ⅱ中小叶锦鸡儿呈随机分布。群落Ⅰ中榆树和三裂绣线菊不具有空间关联性,群落Ⅱ榆树和小叶锦鸡儿在小尺度和中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和正相关,其他尺度上无关联,群落Ⅲ中榆树和小红柳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上无关联,而在其他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了解分析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雁形目鸟类种类及分布特征并更好地保护管理的目的,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份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采用样线和样点统计法,对保护区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两处湖泊湿地雁形目鸟类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共观察记录到雁形目鸟类22种,隶属于1科8属。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分别观察到19种和14种。两处湖泊湿地之间距离虽然较近,但雁形目鸟类种类有较大的区别,其中图牧吉泡子不仅种类多,而且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也较集中。保护区雁形目鸟类时空分布特征与两处湖泊湿地各自食物资源、隐蔽条件和人为干扰程度有关外也与鸟类本身的迁徙规律和种间竞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6年和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林地面积、蓄积的统计分析,探寻呼和浩特市林地面积增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呼和浩特市土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呈现双下降趋势,但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有林地、灌木林地分别增加5 539.9 hm^2和7 890.4 hm^2,对森林覆盖率贡献率0.78%;疏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面积减少113 624.2 hm^2;林地利用率从22.25%上升到23.23%,提高了0.98个百分点,上升缓慢,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2006年的55.5 m3/hm^2下降到2016年的48.53 m3/hm^2,减少率12.59%;天然林面积减少13 756.7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