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加快广西甘蔗生产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星高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22-122,82
本文从当前广西甘蔗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加快广西甘蔗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在广西甘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蔗生产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关键技术,并为加快广西甘蔗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海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扶持广大农民种植高效甘蔗来实现产业脱贫。2月28日,海南省甘蔗学会和海南省糖业协会联合举办了2019年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观摩会,现场演示甘蔗机械化收获、甘蔗宿根机械化管理和甘蔗新品种展示。  相似文献   

3.
甘蔗作为一种糖料作物,为蔗糖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广西作为甘蔗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蔗糖产业依然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甘蔗种植与生产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然而,当前广西甘蔗生产技术仍然亟待改进和提高,机械化生产规模有限,影响了甘蔗生产效率,降低了蔗农的收益。因此,必须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甘蔗机械化生产水平。本文分析了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现状、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省甘蔗生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浙江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甘蔗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澜沧县甘蔗原料生产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甘蔗原料生产发展的趋势,以为甘蔗高产优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近15年原料甘蔗的生产特点以及影响甘蔗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了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指出我国食糖消费前景广阔,为甘蔗生产带来了发展空间;蔗糖产量的增加主要靠甘蔗单产和蔗糖分的提高来实现,而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非常有限;能源短缺给甘蔗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提出提升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相应措施,如培育甘蔗新品种、推广新栽培技术、改善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耕作条件、逐步推行蔗田作业机械化等。  相似文献   

7.
加强甘蔗养分管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蔗生产成本中,肥料投入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加强甘蔗养分管理,是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效益的有效途径.综述了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甘蔗生产养分管理情况,分析了我国蔗区土壤中主要养分状况和我国甘蔗生产中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甘蔗养分利用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贵港市蔗农的甘蔗种植行为展开调查,并以调查结果为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贵港市蔗农的甘蔗生产效率,同时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对影响甘蔗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港市仅32.3%的甘蔗种植户的甘蔗生产效率达到DEA有效,67.7%的甘蔗种植户的甘蔗生产效率没有达到DEA有效水平;影响农户甘蔗生产效率的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投入甘蔗生产的劳动力人数、是否参加合作社、是否示范户、家庭其他收入、甘蔗种蔗面积等因素对蔗农甘蔗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与蔗农甘蔗生产效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基于这个现状,提出了强化甘蔗生产技术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陇川农业生产中投入了50%的耕地发展甘蔗生产,经过多年发展,甘蔗已经成为陇川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面积日趋紧张,必须提高甘蔗生产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增强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才能做大做强甘蔗产业,因此,我们结合陇川生产实际,对甘蔗与马铃薯、黄豆、玉米生产技术措施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3-204
甘蔗水分、糖分多,具有补铁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甘蔗需求量的增加,甘蔗市场不断扩大。但是,甘蔗的种植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如何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甘蔗的生产量。本文从甘蔗的相关特性出发,首先分析了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全程机械化农业配套技术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相关的问题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建水县官厅镇甘蔗生产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综述了近年来官厅镇甘蔗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甘蔗在种植和发展中的对策,以期促进当地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12.
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79-11481
甘蔗机械收获是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现状,提出了在重点开展甘蔗联合收获机研发的同时,应注重甘蔗分段收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广西黑皮果蔗种植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玉平 《农业展望》2013,(10):55-57,74
广西黑皮果蔗种植面积大,产量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低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黑皮果蔗的生产和销售。分析认为通过减少种植面积和改良品质、拓宽销路等方式会对广西黑皮果蔗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但近期受其他水果丰产价贱等因素影响,效果不会明显。对广西黑皮果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提高产、供、销、加工、储藏一体化水平等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南地处热带边沿,光照、温度和雨水条件都非常适合糖蔗的生长。近几年海南每年的糖蔗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7.0万hm2左右,总产量约为400万t,总产糖量约为37.5万t。通过对海南省糖蔗种植区域的地形地貌、田块大小、现有糖蔗生产的模式、糖蔗收割方式以及糖蔗的压榨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海南糖蔗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省目前糖蔗生产的现状,提出海南糖蔗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中国甘蔗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区域优势,基于1985—2018年全国各省(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及各县的甘蔗生产数据,分析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量化种植面积、单产及互作等因素对甘蔗产量的贡献率,同时评估全国甘蔗生产的优势度。结果表明:1)1985—2018年,中国甘蔗种植面积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和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桂中南、滇西南、粤西和琼北等区域;2)在我国甘蔗种植区域内,近50%的县种植面积和产量降幅均>50%,42%的县单产增幅>50%;3)中国甘蔗产量贡献长期表现为种植面积主导,2010—2018年单产主导比例下降约5%;4)2010—2018年,中国甘蔗的生产优势地区一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东省。2001—2018年,国内原料蔗生产的高成本和国外进口食糖的低价格造成我国食糖供给失衡、企业亏损,严重限制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合理布局甘蔗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以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深入剖析了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包括甘蔗的区域分布、产量和甘蔗糖业发展现状等,并对广东甘蔗 收购价格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广东甘蔗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出了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叙述国内外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概况和我国发展甘蔗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通过系统分析湛江农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与推广,指出其存在缺乏科学系统规划、经营模式和农机农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并提出宜从科学规划,突破瓶颈问题,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以利于甘蔗生产机械化系统工程运作,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蔗在中国糖料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甘蔗叶是一种储量巨大且亟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目前对甘蔗叶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引入新兴的农业生物力学研究理论,结合工程学、生物学、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甘蔗叶拉伸力学性能、甘蔗叶剪切力学性能、甘蔗叶力学性能,为研究甘蔗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寻找到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为甘蔗叶粉碎还田、甘蔗叶沼气利用预处理机械,以及甘蔗剥叶、收获等机械的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及智能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西甘蔗生产规模发展形势及时空关联分布特征,为提升广西区域甘蔗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关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的内部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2011—2018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0,且省域整体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10;各地级市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呈现一轴两翼的分布局面,其中桂中和桂西较高,最大值为3.50左右;桂东偏低,数值均小于0.10,表明广西区域内甘蔗生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从空间均衡性来看,2011—2018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10,表明广西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性,并根据LISA集聚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高集聚区数量逐渐增加至4个,无显著相关性区域的数量由9递减至2个,整体呈现出点—带—片的空间结构特征,省域间空间集聚关联性不断增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按照显著性程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机械化水平、产业结构指标、财政支农水平、农户人均纯收入,而单位面积劳动力对其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建议】依据广西各市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空间格局特征及因素间影响程度进行优劣互补,增强桂中甘蔗“双高”基地空间溢出效应;培养良种,有效降低农户甘蔗生产及企业加工成本,保障甘蔗产业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甘蔗生产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