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可见光视频的森林火灾识别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森林火灾远程视频预警监控工程为依托,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可见光视频图象进行研究,提出森林火灾识别算法,并进行处理。分析了基于视频的森林火灾火焰特征,指出火焰特征主要包括颜色变化、面积变化、边缘变化、形体变化、闪动规律和整体移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频图像中的森林火灾区域检测方法与森林火灾识别方法;根据图像区域分割匹配算法,以火焰颜色特征和面积变化为火灾判别依据,统计疑似火灾区域面积,定时地对其进行两两匹配,实现对森林火灾图像的实时检测和识别。经实际验证,该算法的查全率与查确率分别达到72.22%和92.86%。  相似文献   

2.
吕爱锋  杨佩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32-15336
[目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森林火灾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耦合站点气象数据、我国森林分布数据以及我国森林火灾季节月份分布数据,获得了气温和降水在每个省森林区域火灾季节时间段内的平均值。然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降水、气温与森林火灾面积的关系。[结果]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面积的年际变化。降水减少的同时温度升高以及降水升高的同时温度降低与火灾面积的增、减存在的较好的同步关系,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这种伴随关系有差异。对不同地区森林区域平均气温、降水与火灾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地区森林火灾面积与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例如西北地区(R=0.367,P=0.01)、西南地区(R=0.327,P=0.02)、华南地区(R=0.330,P=0.02)、华东地区(R=0.516,P〈0.01)、新疆地区(R=0.447,P=0.042)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降水与火灾面积除了在西北地区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1)、在华南地区存在负相关(R=-0.323,P=0.03)之外,在其他地区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揭示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关系对于开展森林防火以及火灾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其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森林火灾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耦合站点气象数据、我国森林分布数据以及我国森林火灾季节月份分布数据,获得了气温和降水在每个省森林区域火灾季节时间段内的平均值。然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降水、气温与森林火灾面积的关系。[结果]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面积的年际变化。降水减少的同时温度升高以及降水升高的同时温度降低与火灾面积的增、减存在的较好的同步关系,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这种伴随关系有差异。对不同地区森林区域平均气温、降水与火灾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地区森林火灾面积与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例如西北地区(R=0.367,P=0.01)、西南地区(R=0.327,P=0.02)、华南地区(R=0.330,P=0.02)、华东地区(R=0.516,P〈0.01)、新疆地区(R=0.447,P=0.042)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降水与火灾面积除了在西北地区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1)、在华南地区存在负相关(R=-0.323,P=0.03)之外,在其他地区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揭示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关系对于开展森林防火以及火灾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川省近30年森林火灾重灾区火灾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划分为重度火灾、中度火灾和轻度火灾3个火灾区域;基于1979-2008年的森林火灾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探讨重灾区火灾发生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四川的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凉山州、攀枝花市和甘孜州,其年均火灾面积分别为2 866.99,1 141.84和1 129.00hm2,发生火灾次数占到全省的61.6%,火灾面积占到全省的92.4%;在火灾重灾区,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与林火的发生呈显著相关;各个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都有各自的主导气象因子,并且随时间的发展随机变化,在某些年份火灾的发生可能是某些极端气候所导致。【结论】四川省森林火灾的发生总体上随时间推移呈现下降的趋势,重灾区森林火灾与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植被指数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能够较好地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并且为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植被监测提供可能。本研究采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2000—2009年MODIS/NDVI月值数据,分析和监测该地区年际NDVI变化,并利用趋势分析、假设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多种影响因子对该地区NDVI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10年间年平均NDVI在0.455 4~0.509 3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477 3,年际间变化呈现出无规律的波动,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森林火灾、温度和降水对NDVI的影响,一般森林火灾对过火区域NDVI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重大森林火灾和过火面积小于1万hm2的特大森林火灾会促进过火区域NDVI的增长,过火面积大于1万hm2的特大森林火灾会使过火区域NDVI大幅降低;温度在10~25 ℃时会促进森林NDVI增长,在5 ℃以下对NDVI变化无显著影响;月降水量在75 mm以下会促进森林NDVI增长,大于100 mm对NDVI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分区分类施治理论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23-15523
为了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森林足灾分区分类施治的理论,使这一新观念尽快服务于森林防火工作实践,笔者从森林火灾分区分类施治的主体、对象、主要内容、运行机制、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该理论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国有喀左县小城子林场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森林防火工作。多年来,仅发生五起一般森林火灾,实现了森林火灾受害面积0.04%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首先在森林火险等级的基础上,将道路网络作为关键要素,以时间作为道路的代价,确定每个消防供水设施点的服务范围,分析防火水资源空间分布现状。然后应用DEM模型,对不能满足森林防火需求的区域,提出改进方案,采用面积占优网格模型,以最大覆盖高火险森林区域面积为目标,建立评价模型,对广州市白云区森林防火水资源分布进行整体优化。实践表明在投入很小,仅新增几个供水设施点的情况下就能极大满足森林防火需求,提高森林防火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平,对预防森林火灾及森林火灾的有效扑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森林火灾监测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火灾监测的方法。通过对监控区域温度、烟雾等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自组织的方式传送到监控终端,实现区域监控。该系统可实现对森林火灾预警和火灾现场的实时定位,对森林火灾实现有效监控。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距的CDPE算法。该算法可以较好地满足森林火灾监测中实时性高、定位错误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森林燃烧率、林火次数比率、森林火灾成灾面积比率、每起森林火灾平均成灾面积四个指标,以各省市区各项指标计算结果由大到小排名次,给出得分。然后由四项指标得分之和算出综合得分,按综合得分值由小到大排定各省市区森林火灾危害程度的名次.并将各省市区划分为重灾区、中等火灾区和轻火灾区,以期为我国森林防火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合理调配森林防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总结世界森林火灾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暖与林火频发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全球变暖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深化林火发生机理研究、大力开展森林防火技术培训、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注重扑火安全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气候变化下的森林火灾防控策略,对于指导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控森林火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1969—2013年间发生的森林火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森林防火条例有效实施的影响,1984年后林火发生次数显著降低并趋于稳定;春、秋两季为林火高发季节,且在进行森林防火资源的调配过程中,火灾次数较多的4月和5月应以控制火源为主要目的,受害森林面积较大的9月应以强化扑火能力为工作重点;此外,月初林火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应针对该时间段提高防火警惕;林火的发生主要集中在8:00—16:00,需重点部署防火工作,而且2:00左右受害森林面积相对较大,火灾扑救能力应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黑龙江省呼玛县1992—2011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ArcGIS10.2等工具,对呼玛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火源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分布上,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分为1992—1999年、2000—2005年、2006—2011年3个阶段,2002—2005年为火灾高发期,过火面积达303992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97.6%,主要是由于烧防火线引起的;1 a内火灾集中发生在3—6月份和8—10月份,分别占全年火灾发生的67%和33%,以3月份和10月份最为严重;空间分布上,火灾多集中在北疆乡和三卡乡,共发生火灾29起,占总火灾次数的60.42%;在火源方面,67%的火灾是由人为所引起的,通对公路缓冲区分析,发现有39.58%的火灾发生在公路两侧2000 m的范围内,说明林火的分布与公路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王琳  王丽  黄甫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83-2084,2092
以云南省1969~2009年的森林火灾资料为数据基础,选择体现火灾特性的火灾次数、森林受害面积为指标,采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森林火灾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级。结果表明:1969~2009年期间特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且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大火灾发生次数为9次,较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一般火灾发生次数为10次;近40年来云南省森林火灾投影寻踪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蔡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156-158
为使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受害森林面积、森林受害率有明显下降,笔者根据多年的林业工作经验和对舒城县1988-2011年以来的林火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与综合分析发现,森林火灾的发生受气象、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提出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应加强对火灾发生规律、扑火技术、火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具体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阳市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建阳市1985-2008年林火统计数据,包括火灾地点、起火时间、熄火时间、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和起火原因等因子,统计分析研究区域内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及不当的人类活动相关,并提出防范森林火灾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行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分析,有利于为预防森林火灾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根据林业年鉴数据,对中国华北地区2003-2016年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分析中着重考虑群死群伤火灾(HCF)。结果表明:1)我国华北地区森林火灾主要集中于内蒙古自治区与河北省,HCF起数多集中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2)时空特征方面,火灾起数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其次是河北省和山西省;2003-2011虽年均火灾次数和火场面积较高,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3)进行聚类分析,按照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分为3类,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火灾对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一般火灾以及HCF起数较多。华北地区森林火灾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应加强火源管理及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市安宁县和玉溪市易门县为研究区,选用MODIS数据作为数据源,ARCGIS和ENVI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平台,采用绝对亮温、相对亮温和植被指数3个因子作为林火判断条件,提高林火判别的精度,为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发现、火灾扑救和损失评估业务在云南省的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呼中林区林火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兴安岭呼中林区1969-2005年的林火统计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揭示了呼中林区林火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严结果表明:1969-2005年间呼中林区林火发生年际间波动较大,1998年以来林火发生次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呼中林区林火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特别是5月和6月的林火发生最为严重;1d内林火发生大概可分为4个阶段,其,1,以15:00左右最为严重从林火发生的空间分布来看,林火主要发生在呼中林区的东北方向,以碧水和提扬山林场为最多;林火发生次数随距离道路和河流变远而呈减少趋势;林火主要发生在海拔600-900 m之间,坡度主要为0°-10°,且阳坡过火面积明显大于阴坡.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林业信息网提供的2001-2017年西南地区森林火灾数据,计算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火灾面积、受害森林面积、人员伤亡和火源类型等森林火灾指标的年际和空间变化,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西南5省市森林火灾特点和规律,并根据火源引起森林火灾次数和方差分析,确定西南地区主要火源和不同省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1-2017年,西南地区年均森林火灾次数1 977次,年均过火面积2.43万hm2,年均过火森林面积0.50万hm2,年均成林蓄积损失15.68万m3,年均人员伤亡29人,年均投入扑火车辆2.24万辆,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火灾次数、火灾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等在不同省市和空间差异显著,火灾面积对伤亡人数、扑火经费、出动车辆和飞机数量等都有显著影响;3)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源的96%以上,其中烧荒烧炭(38.98%)和上坟烧纸(15.39%)分别是最主要的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4)近几年,烧荒烧炭、炼山造林、上坟烧纸、野外吸烟和电线引火是西南地区主要火源,不同省市间人为火起因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森林火灾绝大多数都是人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建议在掌握研究区各省市森林火灾时空分布和火源特征基础上,加强基层防火宣传与教育,加大烧荒烧炭及上坟烧纸等火源的管控力度,是减少该地区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研究能够为西南地区各省市林火预测和林火管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