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精密播种机排种性能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针对玉米、大豆等作物单粒精密播种过程中出现的漏播、重播以及播种量不精准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光电法的单粒精密播种机排种性能监测系统。【方法】采用红外检测装置获取种子下落时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经单片机处理后统计种子下落时间间隔,并与设定理论时间间隔相比较,计算漏播率、重播率及播种量。以垂直勺轮式排种器为对象,对监测系统进行单粒漏播、重播及播种量监测试验。【结果】该监测系统的单粒监测精度达到98.8%;与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架检测结果相比,监测系统的漏播率监测误差小于0.3%,重播率监测误差小于0.6%;播种量监测精度大于94.4%。【结论】此监测系统工作稳定,监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检验田间实际情况对电动负压式玉米精密排种器播种性能的影响,需要对电动负压式玉米精密排种器进行田间播种试验。试验过程严格参照《GB/T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数据依据《JB/T10293—2013单粒(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进行评价。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播种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大豆精密排种器的充种性能,研究了一款自扰动内勺式大豆精密排种器,通过搅动杆随排种轴的转动提高了排种器勺轮孔内的充种率。研究测量了黄淮海地区常见大豆品种的物理参数,并应用EDEM软件对自扰动内勺式大豆精密排种器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单粒率最大为97.15%,最小为94.81%;重播指数最大为3.84%,最小为1.95%;漏播指数最小为0.52%,最大为3.64%。台架试验结果显示,单粒率最小为93.31%,重播指数最大为3.92%,漏播指数最大为4.03%,与仿真结果的最小单粒率误差为1.01%,最大重播指数误差为2.08%,最大漏播指数误差为9.68%。说明应用EDEM软件分析自扰动内勺式大豆精密排种器的工作过程是可行的,可以为排种器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单行悬挂式马铃薯施肥种植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马铃薯的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但由于马铃薯播种机械化水平较低,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种植。虽然有一些种植机机型出现,但在种植过程中还存在漏播、重播等问题,为降低种植过程中的漏播率和重播率,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马铃薯种植机———单行悬挂式马铃薯施肥种植机。经过田间试验,该机能有效降低漏播率和重播率(漏播率≤0.5%,重播率≤3%),并能满足马铃薯种植的其他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夏玉米免耕播种质量,选择本区域内1种代表性玉米单粒精密播种机(农哈哈2BYSF-3勺轮式精量玉米播种机)和1种代表性玉米穴播精量播种机(农哈哈2BYQF-3气吸式精密播种机)进行夏玉米铁茬免耕播种试验.结果表明,2BYSF-3勺轮式精量玉米播种机在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等主要性能指标上均符合单粒精播的农艺要求,较2BCYF-3仓转式精位穴播机播种量减少1.4 kg/亩,间苗费降低25元/亩,玉米增产11.9%.  相似文献   

6.
单粒排种器单片机检测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压电声电传感器将单粒排种落粒物理量转变电量,通过惠斯登电桥和比较放大器进行信号变换。代表落粒脉冲的电压矩形波被送到单片机系统的守量/计数器,精确检测每两次落粒之间的时间,通过软件设计,可以检测单粒排种器排种的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水稻旱直播排种器存在问题,设计一种勺式取种与活塞扎穴组合水稻旱直播排种器,分析排种器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传动机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排种器关键部件取种勺取种性能,建立勺头直径数学模型并确定影响取种勺取种性能试验因素。运用EDEM软件以排种轴转速、种勺深度、勺头倾角、勺颈倾角为试验因素,排种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试验指标作虚拟正交试验,分析排种器作业过程中重播、漏播问题主因,得到排种性能优化水平组合为排种轴转速20 r·min-1、种勺深度8 mm、勺头倾角150°、勺颈倾角118°。室内试验验证优化水平组合:排种合格率89.73%、重播率7.61%、漏播率2.66%,满足精密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排种器漏播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照虚拟仪器设计的思想,以Lab、VIEW作为开发平台,应用光电传感器,建立了精密排种器漏播虚拟仪器检测系统.通过对检测系统的标定、对所测粒距样本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排种器的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排种指标,验证了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设计了漏播补偿电磁阀驱动电路,当检测到的粒距大于理论粒距的1.5倍时视为漏播,此时将检测的信号反馈给数据采集卡PCI-6040E的计数器端,通过计数器产生高电平脉冲能够准确触发执行机构进行补种.  相似文献   

9.
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勺链式排种器。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导致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漏播现象随着机具作业速度的提高更加明显;切块薯种尺寸跨度较大,小尺寸薯种较多时重播率增大。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搭建了勺链式排种器试验台,以机具前进速度和薯种大小为试验因素、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旋转正交试验回归分析,利用软件Design-Expert8.0.6对回归模型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2.44 km/h、薯种大小为41.34 mm时,漏播率和重播率的最优解分别为3.54%和5.52%。该研究为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田间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苏南地区油菜播种一体机作业过程中种子监测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VDF双压电薄膜的油菜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性能监测系统。系统通过播种机安装在测速轮上的编码器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设定的目标播量,得到理论排种间距,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监测装置,采集油菜种子落粒数。为了滤除机器振动信号干扰,设置参照压电薄膜,通过逻辑运算模块降低振动干扰,采用施密特电路迟滞原理消除比较器抖动干扰。系统采用STM32F103VBT6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结合设定的理论株距、相邻脉冲电压信号的时间间隔与播种机前进速度,计算得出播种量、排种速度、漏播率与重播率等性能指标。试验台试验表明,在26.5~42.2 r/min排种轴转速下,系统对排种量的检测精度不低于96.4%,漏播检测精度高于95.8%,重播检测精度高于98.4%;振动频率8~16 Hz条件下,系统播量检测精度高于95.2%。  相似文献   

11.
黔苦2号苦荞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黔苦2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苦2号为试材,根据播种量(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对黔苦2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荞麦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2 155.60-94.03x1-76.73x12-53.25x22-65.18x32-68.29x42。通过模拟研究,黔苦2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2 172.90 kg/hm2。其相应的播种量、纯N、P2O5、K2O分别为41.25、60.00、195.00和52.50 kg/hm2。产量≥2 025.00 kg/hm2的相应的播种量、N、P2O5、K2O为:45.36~52.14、52.50~67.50、173.16~216.84和46.62~58.38 kg/hm2。各因素对黔苦2号产量的影响为播种量>磷肥>钾肥>氮肥;不同因素的互作表现为播种量氮肥互作>播种量钾肥互作>磷钾肥互作>氮磷肥互作>氮钾肥互作>播种量磷肥互作。[结论]建立了黔苦2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并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气吸式辣椒精量穴直播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辣椒种植育苗移栽方式存在的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结合南方辣椒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研制一种气吸式辣椒精量穴直播机。【方法】该机具由主机架、仿形机构、风机、传动系统、变速器、气吸式排种器、开沟装置和镇压装置等组成,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利用负压取种和断压排种的原理,根据辣椒种子物理特性和播种要求,确定了气吸式排种器排种盘尺寸、排种孔数量和大小,满足播种精度和播种量要求。播种部分通过平行四杆仿形机构与主机架连接,可实现播种单体对地仿形,保证开沟和播种深度。【结果】播种量1~3粒/穴的平均合格率为91.16%,平均漏播率为0.18%,平均重播率为8.66%。不同穴距试验的播种穴距合格指数均大于89%,重播指数均小于4.85%,漏播指数均小于11%,穴距变异系数均小于23.77%,播深合格率为86%。【结论】整机工作性能满足辣椒种植要求,本研究可为蔬菜精密播种机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生育期、基本苗、分蘖数、叶面积、产量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关系,预测了欲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春小麦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日期无影响, 分蘖数与基本苗、播种量呈显著负相关,春小麦精量稀播比常规播量增产,获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148.35 kg/hm2, 在该播种量水平下可达到的产量为1 146.37 kg/hm2, 比当前播种量的实收产量1 015.12 kg/hm2高131.25 kg/hm2,播种量降低31.65 kg/hm2,产生经济效益约为162.90 元/hm2,并建立了陇中地区春小麦适宜播种量和产量的数学模型:y=-0.051 197 x2+15.190 509 x+19.588 365。  相似文献   

14.
具有自动补种功能的机械精密播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机械式精密播种机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播问题,研制了带有自动补种装置的精密播种系统.当光电传感器监测到主排种器出现满播现象时,中央处理器驱动步进电机推开副排种器输种管下端的挡种板,播下其中存储的一粒种子,挡种板释放,同时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副排种器排出一粒种子到副排种器的输种管中,确保补种及时准确.台架试验表明: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cm和30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40~50d;株高增长最大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70~77d;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较低时,降幅较大,种植密度较高时,降幅较小。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荚重、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单株荚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91~98d;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在呼和浩特市的自然条件下,对紫羊茅种子产量在不同播种量和不同行距情况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紫羊茅的最适播量7.50kg/hm2,行距为30cm,在此播种体系中种子产量平均可达662.5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和接种播种方法对高粱乌米生产的影响。[方法]以沈杂5号为供试品种,以高粱乌米3号生理小种为供试菌种,对不同接种方法下高粱白米的接种率,不同播种方法下高粱乌米的出苗率和接种率,不同密度下高粱乌米的农艺性状及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菌土法接种优于拌种法,以0.6%浓度配制菌土接种法接种率可达到87.03%;穴播法和开沟点播法出苗率和接种率均较高,分别为95.00%以上和近90.00%。12.0万~15.0万株/hm~2播种密度单个乌米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能达到较好平衡,经济效益达7万元/hm~2以上。[结论]建议在生产上推广菌土法接种、穴播或开沟点播、密度为12.0万~15.0万株/hm~2的生产方式进行高粱乌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旱作春小麦播种量与施肥量的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木垒县旱作区进行了播种量与施肥量的配置对旱作春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旱作春小麦产量在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异,但在一定降水量条件下,施肥量和播种量的合理配置可以明显提高春小麦降水转化效率,尤其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更为重要;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要比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要大,而且在试验范围内两者均与产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水稻直播机的排种数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突破水稻直播机(稀条播机)工况监测研究的瓶颈,对排种器非单粒排种条件下的排种数检测方法开展了研究.通过设计输种管接头将较密集的种子流完全分散,使部分种子通过检测截面的时刻错开;然后将检测截面分成3个检测区,使得两粒以上种子同时通过同一检测区的概率大大降低;再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分区对排种数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加接输种管接头时,漏检率高达16.7%;加接头但检测不分区时,漏检率降低到6.81%;加接头分3个检测区时,漏检率降低到1.45%.从而解决了电子技术无法解决的非单粒排种条件下排种数检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外源多胺对油松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盆栽PEG处理的方法摸拟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外源多胺对油松幼苗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外源多胺均能促进油松幼苗的生长,且干旱条件下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干旱条件下外源多胺能提高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维持或提高SOD和CAT活性,降低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防止或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对膜的伤害.这些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外源多胺能恢复或维持植物的正常代谢水平,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