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珠海市城区林地管理和收入情况,以及林业生态建设现状.阐述城区森林资源林权制度历史沿革和管理情况.分析城区集体林地不适宜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原因,包括城区农业人口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林地主要为生态公益林地;历次林改不彻底,林地纠纷多等,并提出了将其转变为国有林地经营和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在南方集体林区实地调查结果,认为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是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针对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必须重视和应该加强的十大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在南方集体林区实地调查认为,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是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针对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必须重视和应该加强的十大对策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区的林业生产一直是靠政策扶持、国家投入和行政命令。主要原因:一是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含糊不清,林地被其他用地所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林木产权不明晰,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有些地方的所有权者并未起到管理制约的作用;二是林业投入效益低,投资环境差,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投资者一般都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5.
根据在南方集体林区实地调查结果.认为加强征用和占用林地管理是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针对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集体林区林地合源管理必须重视和应该加强的十大对策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珠海市城区集体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出发,分析城区林地管理现状,阐明城区林地存在的问题,确定城区集体林地转变为国有林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我国林业大省区,拥有集体林地2亿多亩,居全国第3位。白2009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以来,目前广西99.1%的集体林地已完成勘界确权,95.1%的集体林地完成登记发证,已完成集体林地主体改革任务。受林改带动,当地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呈现活力。集体林地改革工作向来被视为“老大难”问题,广西是如何推进的?林改下一步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在南方集体林区实地调查结果,认为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是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针对集体林区林地资源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集体林区地资源管理必须重视和应用该加强的十大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平县林地资源现状及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分析该县林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表明其通过造林绿化、控制采伐、严格审批等措施,使林地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林地"一张图"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各部门规划相互衔接不紧密、集体林地的管理难度较大和乡(镇、街道)林业站管理体制不顺且力量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基层林业部门的管理能力、开展"多规合一"衔接工作、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与林区和谐。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经营管理林地决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本文针对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束后林地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彬  梁屯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2):113-116,1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归属和界定问题.作为基础生产资料的林地,客观存在着级差收益问题.客观分析林地存在级差收益的原因及其对均山承包工作的影响,评述林地调整和使用权流转问题,并提出落实政策;明确林地承包期限;规范林地使用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实现林地的有偿转让经营等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就林权的界定、级差收益的占有权、级差上交的办法所解决的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安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顺宏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54-56,60
由于安宁市林地管理采取集体统一和模式化管理的形式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均山到户,给林地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加大了对林地监管的难度.文中分析了林改后林地管理中凸现的实际权利不到位,林权流转平台尚未完善,林农主体地位得不到兑现,林权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藉此,提出稳定林权,还权于民,规范林权流转机制,完善林业纠纷解决机制,依法依规保护管理林地,明确管理责任等加强林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展林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目前,林业生产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1.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含混不清,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有些地方所有权者并未起到管理制约的作用。只取不予,不管投入。 2.“均山制”使林地划分过于零碎,给单家独户经营管理带来  相似文献   

14.
<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针对集体林地和林农在农村实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促进林农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集体林改后,林农成为林地的经营者和林地资源的利用者、保护者、责任人,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林草局等10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科学利用集体无立木林地具有重要意义。资源科学流转是基础和前提,如何进行使用权流转,进一步将其推向社会? 2020年12月对全县集体无立木林地资源的流转、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构建林地管理制度,首先要解决林地所有权模糊不清的问题──亦即明晰林地产权。我国林地无论是国有林地,还是集体林地,都存在着林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的现象,这是造成林地生产力低、利用率低、流失多、无偿征占多的终极原因.因此,提出取消林地集体所有制,确立林地国有制。改革现有林地管理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地制度,是我国林业走向市场,再上新台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自治区林业厅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非基本农田葡萄确权试点、全面提升集体林权管理服务水平等一系列"组合拳",让我区集体林地产权更加明晰,林权流转更加活跃,产业发展更加融合,林下经济更加壮大。昔日沉睡的集体林地,在改革大潮的涌动下,主体"活"了起来,要素"活"了起来,市场"活"了起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明晰产权,让主体"活"起来我区共有1450多万亩集体林地,占全区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正>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检疫工作的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指在保证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确立林地附着物的森林或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与林地使用权的独立地位,使其与集体林地所有权分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我国林业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大调整,将有助于解决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随着近些年集体林地流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集体林地流转工作进一步推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流转效果,盘活了集体林地,既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又实现了集体林业的规模化经营。但从实际来看,集体林地流转工作中,各地区在探索集体林地流转模式发展时,出现了集体林地流转"乱象",影响集体林地流转发展的初衷。因此,结合陕西集体林地流转发展模式和现状,分析了陕西省集体林地流转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应明确集体林地流转的性质和内容,为进一步探索集体林地流转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时期,林地属国家和集体所有,森林和林地归国家和集体管理经营,林农只在屋前屋后留有极少量的自留山、自留树。林地流转是个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