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主要来源于病菌感染,病害的主要症状为大量落叶。对落叶病进行及早防治,可以提升落叶松林木品质、节省种植管理成本、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笔者从湿度、地形、林分状态3方面分析了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原因,从合理采伐、林地清理、加强林区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落叶松落叶病防治技术,以期为今后植树造林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落叶病营林防治技术,是根据森林生态学,通过调查和试验,研究该病发生与流行的森林生态机制和营林防治技术,以达到从根本上长期有效控制该病为害的目的。主要技术内容一、落叶松落叶病与林分生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落叶病、枯梢病联合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lla Laricileptolepis Ito Sato et Oda)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在吉林省历年发病严重的林分,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降低30%左右。  相似文献   

4.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lla larici-leptolepis Ito.Sato et Oda)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在吉林省历年发病严重的林分,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降低30%左右。落叶松枯梢病(Guignardia larieina(sawada)Yamamoto etK。xto.)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传染病害。  相似文献   

6.
以树冠上、下部颜色差异制定的落叶松落叶病林分调查林木分级标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已广为使用20余年。1988年对各级典型样株取样,通过逐级测算失叶率的办法,对其进行了科学性检验。测算结果,病情指数与失叶率呈直线关系,方程为: Y=6.06714+0.74245X。说明现行的落叶松落叶病分级标准不但实用,而且科学,应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7.
白水江林区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落叶病在白水江林区1年完成1次侵染循环。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为病源侵染高峰期,海拔2300m以上、树势衰弱的林分发病程度最重,日本落叶松较华北落叶松、波氏落叶松抗病。于病源侵染高峰期,采用安林Ⅰ号、Ⅱ号烟剂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落叶松是我国高山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具适生性强和早期生长快的特点。我场地处鄂西高寒山区,现有阔叶林生产力和出材率低,六十年代营造的华山松虽已成林,但早期生长慢,落叶病严重,现林分年生长量已大大下降,油松林也因年积温不够,生长缓慢。为了引进适宜树种以提高我场林分生产力,1980年参加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协作组,按统一试验方案在  相似文献   

9.
<正> 林内计划火烧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营林用火技术,国内外已大面积生产应用。采用低强度火有计划地烧除地表可燃物,可有效地减少林内可燃物数量,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该技术应用于病害防治国外已有先例。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ia Laricileptolepis)是我国重要林木病害之一,已在许多地区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林内卫生条件不好,郁闭度不高的林分,加之测报条件不完善等原因,应用烟雾剂防治效果不够理想。根据落叶松落叶病侵染循环特点,结合营林用火经验,我们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12年大兴安岭的44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常用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为切入点,对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最优树种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白桦林则为明显的聚集分布;4种林型中树木的生长整体处于中庸状态,落叶松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其他伴生树种则处于不同程度受压状态;落叶松混交程度随着其优势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他伴生树种则具有较高的混交度,整体上天然落叶松林、白桦林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而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的林分平均混交度相对较高;大兴安岭4种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劣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天然落叶松林天然白桦林;天然落叶松林最优的树种组成为8落,其次为7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