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靖西大果山楂生长寿命长,产量高,50年生以上的随处可见,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本结合大果山楂的生长习性及生产实际,介绍旨为培育速生丰产、稳产的大果山楂林分提供实用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靖西大果山楂原产地靖西县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 ,基本了解其生产和加工现状。集约经营水平低 ,单产不高 ,隔年结果明显 ,爆皮病危害严重的现象相当普遍 ;产品开发缺乏科技含量和创新 ,品牌培植意识不强 ,市场观念淡薄。针对当前的状况 ,提出了相应对策 ,广泛推广山楂复壮技术 ,加强良种选育工作 ,同时重视地方品牌培植 ,拓宽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3.
大果山楂(Rosaceae Crataegus gu-isiensis m.f.)蔷薇科山楂属的一个新种,目前处野生状态。果可供食用或药用,其果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是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紧俏商品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大果山楂(Malus doumeri)幼苗生长节律,以9个大果山楂优株幼苗为材料,对其苗高、地径进行观测,评定其幼苗质量,对幼苗生长期进行划分,使用Logistic模型拟合幼苗生长曲线。结果表明,5和8号幼苗苗高、地径较优。Logistic模型对大果山楂苗高和地径的拟合度分别为0.995、0.987;苗高生长拐点为9.84月龄,拐点生长量为65.25 cm;地径生长拐点为7.94月龄,拐点生长量为4.19 mm;拟合效果显著。根据实际调查及拟合结果,将大果山楂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划分为3个时期,分别为苗高生长前期(10月15日—次年4月15日)、速生期(4月15日—8月15日)和生长后期(8月15日—10月15日)及地径生长前期(10月15日—次年2月15日)、速生期(2月15日—6月15日)和生长后期(6月15日—10月15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靖西大果山楂原产地靖西县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基本了解其生产和加工现状。集约经营水平低,单产不高,隔年结果明显,爆皮病危害严重的现象相当普遍;产品开发缺乏科技含量和创新,品牌培植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针对当前的状况,提出了相应对策,广泛推广山碴复壮技术,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同时重视地方品牌培植,拓宽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6.
荆建 《山西林业》2021,(3):28-29
山楂属于蔷薇科植物,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具的优良经济林树种,也是阳泉市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介绍了山楂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阳泉市重点发展的大果山楂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植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ungeVar.MajorN.E.Brown)、山楂(C.PinntifidaBunge)及野山楂(CCuneataSieb.etZucc)等的成熟果实。在我国东北、华北和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种植。目前我国约有山楂310万hm2,年产量约50万t。由于资源丰富,人们只注意利用了果实。而山楂叶自生自落,无人问津,使这一宝贵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开展山植叶的开发利用,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食品和天然药物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1山幢叶的化学成分山植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地肤子提取物对山楂叶螨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经地肤子活性提取物处理后山楂叶螨的症状表现,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地肤子活性成分对山楂叶螨体内的蛋白含量、蛋白酶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肤提取物处理山楂叶螨后,螨体内蛋白含量、蛋白酶活性有所升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被激活,这表明地肤提取物对山楂叶螨有毒害作用,从而引起了螨体的解毒作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的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造成神经传递的阻断,从而导致螨体的死亡.地肤子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广西风味小野果涩梨的特点及开发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涩梨(古称林檎)和山楂的形态特征进一步考证和研究,结果表明,涩梨在广西被误称"山楂"或"大果山楂",但广西"山楂"不是山楂属植物,而是苹果属植物,药用时属山楂伪品,必须区别对待。广西本来也产山楂,有分布较广的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以及桂东北的湖北山楂(C.hupehensis)和桂西北的云南山楂(C.scabrifolia)。涩梨包括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和光萼林檎(M.leiocalyca)两个近缘种,实际生产中的涩梨树种为台湾林檎。涩梨产量高,并富含黄酮类及VE成份,其有别于山楂的特定价值,仍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整个生长季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12类328种BVOCs,从枣叶中共检测出12类301种BVOCs,枣叶释放类别的数量与山楂叶相同,释放种类少于山楂叶,两树种均在9月释放类别最多;山楂叶和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酯类和醇类BVOCs;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其中天然壬醛山楂叶和枣叶每月都有释放,但枣叶每月释放BVOCs的种类更加丰富;山楂是烯烃类夏季高释放量树种,枣是春季芳香烃高释放量树种;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有机酸类、酮类、醇类和酰胺类8类43种有益成分,而枣叶不释放酮类,释放种类总数量比山楂叶多。【结论】两个树种释放烯烃类有益BVOCs在总有益BVOCs成分中占比最大,以释放对薄荷-1(7),3-二烯、α-蒎烯、罗汉柏烯、3-蒈烯、右旋萜二烯为主,夏季是山楂叶和枣叶释...  相似文献   

11.
山楂树是我国原产果树之一, 品种多,分布广,北至黑龙江、吉林.辽宁.南至广西、广东、云南、福建,西至新疆、四川,东至山东、浙江、江苏等。西、北果实较小, 东、南果较大。北方30-50个/公斤,南方10-18个/公斤;广西靖西县大果山楂7-11个/公斤,较大的 5-8个/公斤。山楂果色鲜艳,果肉酸甜,营养丰富;籽、叶、茎、根均可入药。果可生食,但生食数量有限,通过加工可久留和食用,为酸甜适口的美味食品和饮料。  相似文献   

12.
山楂蛀果害虫是山楂的主要虫害,对果实危害严重。果子受害后,有些变形干缩而提早脱落;有些因充满虫粪而失去利用价值。大大的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山楂蛀果害虫的研究及防治,特别是在目前我省山楂已大面积陆续挂果的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1 蛀果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1.1 种类据初步调查,山楂蛀果害虫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黑果枸杞优良品种选育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8份不同种源的黑果枸杞果实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氨基酸种类及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种源黑果枸杞果实的氨基酸品质。【结果】8份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的鲜果中均至少含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99.00~428.45 mg/kg,平均含量为367.05 mg/kg;药用氨基酸含量为568.76~1 346.61 mg/kg,平均值为898.19 mg/kg;甜味氨基酸含量为411.19~1143.19 mg/kg,平均值为689.18 mg/kg;苦味氨基酸含量为227.44~863.33 mg/kg,平均值为534.76 mg/k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65.29~292.68 mg/kg,平均值为219.99 mg/kg;支链氨基酸含量为98.65~154.02 mg/kg,平均值为125.13 mg/kg;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为149.7~246.47 mg/kg,平均值为186.57 mg/k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黑果枸杞果实氨基酸含量间有较强...  相似文献   

14.
研究百花花楸活性成分季节变化,以期为百花花楸活性成分药用价值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百花花楸不同季节枝、叶、果为原料,采用化学系统鉴别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总多糖、总萜进行定量。百花花楸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有一定区别,主要在皂苷、蒽醌、及甾醇类;随季节总黄酮、总多糖及总萜有一定变化,一般来说7、8、9月为最佳采摘季节。百花花楸活性成分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且常见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尤其果实和叶,有一定食用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梅山地区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的理化指标测定提取采用对角线法取样测定楂果直径,鲜果重量,并求平均值,再求出核肉比,用烘干法烘干至恒重,测定楂果水份,反复灼烧楂果至恒重,测定楂果的灰分,采用2,6-二氯酸靛酚滴定法,测定其维生素C的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楂果粗蛋白,采用斐林氏法,测定楂果的还原糖,采用火焰法测定楂果的微量元素,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山楂果VC含量为75.35mg/100g,粗蛋白3.1%,还原糖含量为12.24%,Pb的含量为0.05mg/kg,Zn的含量为0.26mg/kg等微量元素都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大金星’、‘大红’、‘敞口’、‘大旺’和‘野生’山楂叶为试材,于4-10月每月采样一次,用70%乙醇提取山楂叶黄酮,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山楂叶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黄酮提取液,在相同浓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各样品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和一定的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远高于Vc和BHT,其中‘敞口’、‘大金星’、‘大红’均在4月清除能力最强且相近,‘大旺’和‘野生’分别在5月和6月最强,但低于前三者,栽培品种清除能力大于野生山楂;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也远高于Vc和BHT,其中‘野生’、‘大红’、‘敞口’、‘大金星’均在6月清除能力最强,‘大旺’在5月最强,野生山楂清除能力大于栽培品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都低于Vc,除‘野生’4月、5月和9月外,其余均高于或接近BHT,‘大金星’、‘敞口’、‘大旺’、‘野生’均在10月清除能力最强,‘大红’4月最强,除‘大旺’外,其他栽培品种清除能力大于野生山楂;还原能力低于Vc,与BHT相近,品种间及其不同发育时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山楂叶提取物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GC和LC等分析仪器,对山楂叶的乙醇提取物中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成份以及叶片中可能残留的农药有害成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山楂叶提取物中山楂酮的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叶冬青为常绿乔木,具有丰富的三萜、三萜皂苷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和突出的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但中国药典中还未有其明确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检索与大叶冬青化学成分测定的相关文献,同时加以梳理、总结、归纳,为大叶冬青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目前文献报道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HPLC法、UPLC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其中HPLC法具有原理易懂,操作便捷,分离度高,灵敏性强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同时检测大叶冬青中多种成分,达到规范其质量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果油茶良种‘华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硕’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大果高产油茶新品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68.75 g,最大单果99.20 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盛果期产茶油975 kg·hm-2以上,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抗性强、高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缩果病的发生对枣果和枣叶片中的MDA、PPO、CAT和PAL活性的影响,测试了发病与不发病的枣树中的叶与果中MDA、PPO、CAT和PAL活性,结果表明:MDA活性整体式呈上升趋势,病叶均大于健叶;在新郑灰枣枣果中,MDA活性呈下降趋势,而且病果均大于健果;在新郑灰枣中,病果和健果的PPO活性均是上升趋势,到完熟期达到高峰,且病果一直高于健果;在扁核酸中病果的PAL活性一直高于健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