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给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木材的增值利用提供参考,以8年生尾巨桉木材为研究对象,探究高温热处理(处理温度为185℃)对尾巨桉木材机械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材的刨削、铣削和钻削性能提升,砂削性能的提升不明显;高温热处理可提升尾巨桉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促进其实木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树龄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特性,以尾巨桉DH32-26(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DH32-26)、尾巨桉DH32-29(E. urophylla×E. grandis DH32-29)和巨尾桉广林9号(E. grandis×E. urophylla GLGU9)3种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分别测试其4年生、6年生和8年生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和纤维壁厚,对其木材纤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和纤维壁厚均随树龄增加逐渐增加,径向上(自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木材纤维宽度随树龄增加略有增加,变化不大,径向上(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3种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宽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随树龄增加缓慢增大后小幅度波动,径向上(自髓心向外)增大。不同树龄间,尾巨桉DH32-26和DH32-29木材纤维长度、尾巨桉DH32-26木材纤维宽度及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壁厚均差异极显著;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长度、尾巨桉DH32-29木材纤维宽度及尾巨桉DH32-26和DH32-29木材纤维壁厚均差异显著;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树龄尾巨桉无性系(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5年生和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木取样方法,对两个树龄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进行测定,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5年生和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956.71和958.36μm,平均宽度分别为20.26和20.65μm,平均腔径分别为13.29和13.08μm,平均双壁厚分别为6.97和7.57μm,平均长宽比分别为47.32和46.48,平均壁腔比分别为0.54和0.59。由树干根部至梢部,木材纤维长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宽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双壁厚表现为5年生缓慢增大、7年生上下波动;自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5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不同年轮间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树干高度间纤维腔径差异极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不同年轮间纤维双壁厚差异不显著,其余均差异极显著;不同树干高度间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百度试验法对尾巨桉无性系DH32-26号4年生、6年生、8年生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年生、6年生、8年生木材初期开裂等级分别为3,2,3级;内裂等级分别为3,5,5级;截面变形等级分别为4,5,5级;扭曲等级分别为3,3,3级;干燥速度等级分别为3,4,4级。内裂和截面变形是尾巨桉无性系DH32-26号木材的主要干燥缺陷,根据木材干燥特性的研究结果,分别制定了厚度为25mm的4年生、6年生、8年生木材的干燥基准,为尾巨桉无性系DH32-26号木材实际生产过程中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四种珍贵阔叶人工林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香樟、核桃楸、木荷和鹅掌楸4种珍贵阔叶树种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为其人工林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测试4种人工林木材的刨削、砂削、铣削、钻削、车削和榫加工等机械加工性能。结果表明:香樟、木荷和鹅掌楸的综合机械加工性能优于核桃楸;在刨削加工过程中,随着刨削深度和进料速度的增大,刨削质量下降;进料速度对刨削加工性能的影响大于刨削深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栗木、刺槐和柳杉3种非常用树种的木材机械加工性能,为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测试了3种木材的刨削、砂削、铣削、钻削等机械加工性能。结果表明:栗木和刺槐的综合机械加工性能优于柳杉;随着刨削深度和进料速度的增大,刨削质量下降,其中,进料速度对刨削加工性能的影响大于刨削深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15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木材的干燥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干燥基准,本研究利用百度试验法对15年生巨尾桉木材进行干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巨尾桉木材干燥速度为4级,较慢;截面变形程度较严重,为4级;初期开裂也较严重,为4级;扭曲等级为2级,内裂最为严重,达到5级。针对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得出15年生巨尾桉木材干燥初期温度为38℃,干湿球温度差2~3℃,末期温度为65℃,拟定25~30 mm厚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在实际的窑干生产中,只需对拟定的干燥基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便可以得到适合于15年生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本研究可为巨尾桉木材的实木加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尾巨桉、尾细桉两杂交种无性系列在雷州林业局公司遂溪林场造林的生长情况。对3.5年生林分生长情况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两无性系能适应遂溪林场肥力低下、干旱的立地条件生长,其中以尾巨桉无性系林分生长指标较好,但抗风性能差,尾细桉无性系林分生长指标比尾巨桉无性系林分生长指标稍差,但抗风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尾叶桉,巨尾桉木材密度及木材抽提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东门林场的2.5年生尾叶桉和巨尾桉的候选优树取样测定分析发现,两个树种和树间的木材密度及木材抽提物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材南均匀度方面,来自巴西阿拉克鲁兹公司的高度选择改良的无性系杂交种子园的巨尾桉的材质均匀度远锭高于未经选择改良的尾叶桉,说明亲本的材质选育是成功有效的,尾叶桉不同单优树之间材性差异巨大,具有很大的改良潜力,相关回归分析还发现木材密度、木材抽提物含量及树木生长率间缺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巨桉实生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在本区生长均表现良好,不同桉树无性系之间、各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性显著,只是2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更大,6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变小;适宜本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巨尾桉GU9,其次为尾巨桉DH32-29、尾巨桉DH33-27,在6年生时这3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量分别达到0.249875 m3、0.189 312 m3、0.188 103 m3,其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其它无性系和对照实生苗。  相似文献   

11.
参照LY/T 2054-2012《锯材机械加工性能评价方法》,并结合目前实际加工设备与技术水平,对进口桃花心木和辐射松木材分别进行刨削、车削、砂削、铣削、钻削和开榫等6项机械加工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桃花心木和辐射松木在刨削、车削、砂削、铣削和榫眼5项机械加工性能均为优等级,钻削加工质量等级分别为良和中等级;两者均是优良的实木木制品用材,桃花心木的机械加工性能优于辐射松木材。  相似文献   

12.
对桂北全州县咸水镇种植的尾赤桉、尾巨桉等6个速生桉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寒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速生桉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显著,以无性系3(尾巨桉)、5(尾巨桉)、6(尾赤桉)3个无性系号生长最好,1号(柳窿桉)无性系生长最差。冻害是检验速生桉无性系能否适应的关键指标,所种植的速生桉无性系受冻严重,在冰雪袭击下所有试验树木均被全部压断,部分树木还被冻死而不能萌芽。类似全州县成水镇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尾巨桉、尾叶桉、柳窿桉等速生桉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种植的黑木相思和火力楠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刨削、铣削、钻削、开榫、砂削和车削)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除了黑木相思木材的钻削加工性能介于优、良等之间,两种木材的其他机械加工性能均为优等,二者综合机械加工性能亦为优等。火力楠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整体优于黑木相思,两种木材均适于制造家具等高附加值实木制品。  相似文献   

14.
对巨桉、赤桉、尾巨桉、巨尾桉、巨赤桉5个树种25个无性系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各生长指标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无性系分成4类,速生型无性系2a生平均树高、胸径及材积比慢生型无性系分别高出84.46%,79.94%和405.00%,丰产性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桉树无性系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桉树无性系在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本区发展的无性系为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而尾叶桉U6生长较差;从效益分析来看,采用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造林比尾叶桉U6造林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4年生、6年生和8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DH32-29木材的干燥特性,利用百度试验法对不同林龄尾巨桉DH32-29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年生、6年生和8年生木材初期开裂等级分别为3、3和5级;内裂等级均为4级;截面变形均为5级;扭曲等级分别为3、3和4级;干燥速度分别为3、3和4级。木材的主要干燥缺陷为内裂和截面变形,根据木材干燥特性的研究结果,分别制定4年生、6年生和8年生25 mm厚木材的干燥基准,为尾巨桉DH32-29木材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尾细桉等5种桉树无性系生物量和能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尾细桉等5种7.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均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枝、根、皮介于中间;5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的生物量排序为:赤桉、尾细桉、巨尾桉为干根枝皮叶,雷林1号桉为干根皮枝叶,尾叶桉为干枝根皮叶。人工林生物量现存量的排列顺序为尾细桉(161.60 t.hm-2)巨尾桉(127.96 t.hm-2)尾叶桉(112.60 t.hm-2)赤桉(83.81 t.hm-2)雷林1号桉(71.36 t.hm-2)。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各不相同,以叶最高(4.08%~6.88%),干最低(0.17%~0.43%)。不同组分的干质量热值介于17.94~21.06 kJ.g-1间,去灰分热值介于18.57~22.12 kJ.g-1间,均以叶的值最高。植株体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9.02~19.32、19.49~19.85 kJ.g-1,平均干质量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尾叶桉尾细桉赤桉巨尾桉,平均去灰分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赤桉尾叶桉尾细桉巨尾桉。5种桉树无性系林的能量现存量为1 360.73~3 067.47G J.hm-2,大小顺序为尾细桉巨尾桉尾叶桉赤桉雷林1号桉。综合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分析,尾细桉选作能源树种最为理想,巨尾桉和尾叶桉次之,赤桉与雷林1号桉最差。  相似文献   

18.
ITS序列在桉树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3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广林巨尾桉5号(GLGU-5)、广林巨尾桉9号(GLGU-9)、广林尾叶桉4号(GLU-4)以及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材料进行位点差异性分析。并根据ITS序列变异特点对3个优良无性系与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优良无性系的ITS扩增片段比巨尾桉、尾叶桉实生苗长38~45 bp,因此,无性系与尾叶桉、巨尾桉实生苗之间ITS序列的长度差异,可以作为区分无性系与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之间的依据;(2)无性系之间存在ITS碱基位点差异,这些位点差异可以作为无性系之间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尾巨桉树皮率及树皮纤维尺寸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贵港市平天山林场5年生、6年生和7年生的尾巨桉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树龄尾巨桉的树皮率和树皮纤维尺寸的株内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尾巨桉的体积树皮率和重量树皮率均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树皮纤维长度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略有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树皮纤维宽度、双壁厚度和壁腔比均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树皮纤维长宽比则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树龄间尾巨桉树皮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壁腔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等5个树种为父本的79个桉树杂种无性系进行了生长和木材密度的选择研究,性状包括9月生树高和80月生木材密度以及68、80、91和103月生树高、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差异在各性状上均达0.001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重复力介于0.21~0.48之间,受低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0.001显著水平.本研究选出生长和木材密度均高于对照DH32-29的尾叶桉 ? 细叶桉杂种优良无性系8个,103月生平均单株材积为对照的101.5%~126.1%、80月生平均木材密度为对照的121.1%~147.4%,这为下一步的无性系中试提供了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