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7,58(7):20-20
培养蜜蜂强群是防虫治病和蜂产品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但是,当蜂群群势强大时,容易发生分蜂热。如果是流蜜期发生分蜂热,会使群势大幅度减弱,蜂产品产量下降。笔者根据多年养蜂实践,总结了预防和解除分蜂热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然分蜂是蜂群繁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当蜂群繁殖达到高峰时,幼蜂出房大大超过蜂王产卵量。这时形成哺育蜂无事可做,加之,这个时期天气暖和,饲料充足,蜜蜂拥挤,蜂与蜜贮满巢房,更加增加巢内温度,于是工蜂开始建造王台,准备分蜂,即由一群分成几群。老蜂王带领一部份蜜蜂飞出,另建新群。这种现象就叫自然分蜂,蜜蜂要  相似文献   

4.
三步止盗法     
孙善成 《中国蜂业》2006,57(7):33-33
第一步:发现盗蜂以后,于第二天清晨蜜蜂未出巢前给被盗群加足蜜脾,封闭巢门一天,使箱内盗蜂虽然吸足了蜜,因出不了巢而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5.
<正>蜜蜂依靠自然分蜂生存繁衍,1只处女王能够与多只雄蜂交尾,所以,一群蜜蜂是由蜂王、雄蜂以及许许多多同父同母和同母异父关系的工蜂组成,这些工蜂是具有亲属关系。那么在这个蜜蜂"大家庭"里分蜂是以什么关系决定的呢?我们都知道,分出去的蜜蜂是大家庭中的青壮年蜂,老幼蜂基本没分出。分出的蜜蜂要去"重建家园",要赶时间,家里的东西一件也带不走,所以老幼蜂不能去。有研究者认为蜂群分蜂是由亲属关系决定的,即分出群是同父同母关系。  相似文献   

6.
燕海平 《中国蜂业》2023,(10):18-19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蜂王和一部分蜜蜂飞离蜂群,另建蜂巢组成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即将羽化的新蜂王,一群分为两群,这就是蜂群的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的本能,蜜蜂靠分蜂来实现蜂群数量的增加,有效补偿由于病害、敌害、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蜂群损失。但自然分蜂会给蜂群繁殖和养蜂生产带来损失,在养蜂生产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一、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22,(3):16-17+20
<正>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相似文献   

8.
分蜂,是指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群内出现一个以上封盖王台时,原群被分成两群、三群甚至更多新群的过程.每年入夏前后,蜜蜂就开始进入分蜂季节,五六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蜂群的分蜂旺季.  相似文献   

9.
分蜂,是指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群内出现一个以上封盖王台时,原群被分成两群、三群甚至更多新群的过程。每年入夏前后,蜜蜂就开始进入分蜂季节,五六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蜂群的分蜂旺季。一些蜂农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种新的分蜂方法,该法分蜂更快捷方便且效果理想。蜂农叫作“  相似文献   

10.
胡佑志 《蜜蜂杂志》2020,40(10):6-6
秋繁前期:蜜蜂在“立秋”后最后一次取蜜时,子脾上的边角蜜不取,只取无子脾上的蜜,为抽出多余空脾做准备,以确保蜂群秋繁的群数和群势。更换老弱残蜂王,如果是处女王,应在8月底前产卵,平均群势,单王群要保证8~10框的足蜂,双王群保证每王5~6框足蜂,蜂脾相称,用作秋繁的群保证子脾4~5张,过多蜂和子脾应补足弱群或利用产卵王联合分蜂。每周1次对蜂螨进行防治,连续治疗2周。  相似文献   

11.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是在蜜蜂饲养过程中,利用其自然分蜂的特性,根据外界气候、蜜源和蜂群状况,有计划地将l群蜜蜂分成2群或多群的蜂群繁殖方法。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养蜂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养蜂效益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本地地处粤西山区,蜜粉源十分丰富,中蜂群一年四季都在繁殖。一般维持四五脾蜜蜂算是强群了,二三脾蜂的群势也会出现分蜂现象。任其自然分蜂,几天内连续分出三四群,到最后分出的蜂团  相似文献   

13.
马培德 《中国蜂业》2003,54(2):12-12
笔者养蜂 30年 ,对采刺槐蜜的丰歉、成败都经历过 ,下面谈个人采刺槐蜜的体会 ,供同行们参考。要想刺槐花期获得丰收 ,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认真作好花期预测 只有准确预测花期才能达到有的放矢 ,有目的地制订各时期的管理措施。如何时开始培养适龄采集蜂 ,何时育王 ,何时关王 ,蜂群何时应达到顶峰群势 ,一步走错将造成被动局面。 1999年早春 ,有一蜂友 ,全场每群 5框蜂开繁 ,形势喜人 ,刺槐花期前半个月群势达到了顶峰 ,可群强无花采 ,造成全场分蜂热 ,到了花期蜂不出巢 ,在巢门口挂“胡子” ,消极怠工 ,结果是外界有蜜蜂不采。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5,(7):27-29
<正>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  相似文献   

15.
<正>发生逃蜂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自然分蜂团投奔新居;二是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三是巢虫、胡蜂等严重危害,影响到蜜蜂的生存;四是盗蜂骚扰,被逼逃离;五是未能形成强群,群势过分弱小;六是场地周围有振动,蜂箱夏季曝晒,冬不避风等。防止逃蜂首先要改善蜜蜂的饲养条件,分蜂季节要及时分蜂,防止自然分蜂。要选择蜜源充足的地方放  相似文献   

16.
快速解除分蜂热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伟 《中国蜂业》2002,53(6):15-15
养强群夺高产是每个养蜂者期盼的事 ,但蜂群养得强壮了 ,如管理措施不当 ,也容易产生分蜂热 ,一旦产生了分蜂热 ,就会影响花期蜂群获得高产。如何快速解除分蜂热 ,使蜜蜂极积投入到采集中去呢 ?下面谈谈三种简易办法 ,供同行们参考。方法一 :把产生分蜂热蜂群内的王台除净 ,在蜜蜂大量活动时和一弱群直接调换位置 ,这样一来蜂群的内环境发生改变 ,而弱群内虫卵较多 ,蜂王产卵积极 ,解决了老子过多 ,哺育蜂过剩的问题 ,分蜂意念马上就可解除。方法二 :将分蜂群的蜂王带两框将要出房的老子一并提出 ,让蜂王休息备用 ,过 2日待蜜蜂知晓失王后 ,…  相似文献   

17.
<正>当春季春暖花开蜜涌粉足,蜂群群势开始增殖壮大的时候,蜂群会出现分蜂的现象。自然分蜂是蜂群在自然情况下群体增殖的途径,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但对人工饲养下养蜂管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会减少蜜蜂数量,影响养蜂生产效益。为此应要首先了解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原因,熟知分蜂的一系列征兆,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百花盛开,气候宜人,万物复苏,蜜蜂也一样进入繁殖季节。当蜜蜂群势增长到一定阶段,日益增加的蜜蜂数量与所居住的空间矛盾日显突出,蜜蜂平均得到的蜂王信息素减少,于是,群内培育雄蜂,筑造王台,培育新王,分蜂也就成为必然。然而,每每到了分蜂时节,养蜂人都会经历其  相似文献   

19.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12):33-34
很多蜂友都会摆放诱蜂桶诱捕蜂群,但每个蜂农诱捕的蜂群多少不一,即使同一个人于不同区域摆放的诱蜂桶。有的区域蜂桶几乎被放烂了也诱不来一群蜜蜂,究其原因有下列几点。1附近蜜蜂种群的多少每个地区蜜蜂的养殖密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村寨房前屋后,经常可以见到分蜂团,蜜蜂甚至飞到农户的陶罐、家具内营巢;有的村庄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一个分蜂团。若周边几千米内,没什么蜜蜂种群的地方,就尽量避开,不去设置诱蜂桶。  相似文献   

20.
张晓东 《中国蜂业》2002,53(4):29-29
当发现白垩病危害蜂群时 ,先抽出病群多余巢脾 ,保持蜂多于脾。然后将病群中封盖蜜割开 ,并从其它健康的蜂群中抽出全封盖的蜜脾 ,同样将蜜盖割开 ,让蜜蜂搬运蜜汁。直至所有有病巢房及幼蜂出房后的空巢房全都贮满成熟蜜时 ,再由蜜蜂自己清出供蜂王产卵的巢房 ,以后所培育的幼虫就不再出现白垩病。此方法是西山阳村刘兴起老师傅首先试用的。经一些蜂友试用后 ,都认为这一方法是目前治疗白垩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 ,此法其原理主要是依据了蜂蜜有灭菌作用 ,尤其是封盖的成熟蜜。古希腊和罗马人用蜂蜜来保护肉类也是这个道理。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