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经常接到农民朋友的电话和来信,咨询“发展什么项目才能赚钱?某某项目可以发展吗?”等问题,从中可看出不少农民朋友对于如何致富心中没谱。笔者长时间与农村致富能人打交道,通过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得出发家致富必须要“有谱、靠谱、持谱”。  相似文献   

2.
李文成 《湖南农业》2006,(12):23-23
问:我们这里在搞重点工程建设时,有的施工单位不按指定的地点取土,而是给附近农民一点好处,农民就让他们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取土,致使一些耕地遭到破坏。请问,对这种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3.
田里土货,林间山珍,怎么卖最赚钱?安吉农民说:最好是“小车带走”,而不是“货车拉走”。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于浙江省安吉眼下正在探索的“精致农业”之路。他们通过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让农民鼓起了荷包。  相似文献   

4.
基层、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对于有梦想和愿努力的人来说可以大有作为。大学生"村官"是我国现阶段的新生事物,这一群体既能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带动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又能为国家锻炼培养后备领导人才打下基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农业》2007,(9):44-44
农村常有一句话:久晴必有久雨。但是对于可称为“露天工程”的种庄稼来说,无疑是一大忌讳,因为万物生长少不了阳光和雨露。而今年全国的天气堪称恶劣,前期持续的天旱已让农民兄弟叫苦不迭。而近阶段的持续洪涝灾害更让他们苦不堪言。对于他们来说,在客观天气情况无法左右的情况下。更多希望大多寄托于农作物品种上了。  相似文献   

6.
郑敏 《中国农资》2011,(18):5-5
近些年,新型肥料备受青睐,随着国家对新型肥料产业的重视,很多企业在寻求突破发展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新型肥料这片沃土,规望在推出新产品的步伐上领先一步。一时间,生态肥、专用肥、功能肥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新产品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贡献和企业自身所取得的成绩也引人瞩目。人们常说,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沃土,新型肥料被肥料界誉为“沃土”。然而对于正在探索中前行的新型肥料产业来说,每迈出一步,风险都如影随行。新型肥料产品新、技术新、施肥方式也新,如何找准方向。研发出符合需要的产品?如何做好推广,让农民认识新产品?如何提供服务,帮助农民将新产品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将新型肥料的“三新”做深做透是所有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在发展新型肥料时的关注热点。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并多方收集资料,从研发、推广、综合应用三方面来解答疑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自治区读者刘文发来信咨询:我们这里在搞重点工程建设时,有的施工单位不按指定的地点取土,而是利用小恩小惠给附近农民一点好处,农民就让他们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取土,致使一些耕地遭到破坏。请问,对这种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这也引起了山东建筑大学调查团队对“失地农民”这一社会群体的思考:由“农民”到“市民”,这样的身份改变他们是否适应?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他们将如何生活?  相似文献   

9.
自己不富,焉能富人?于是有人提出让先富起来的人当村干部,把不得富的农民朋友带富起来。这个办法从理论上看是说得通的,也有不少地方已经这样做了,有的地方还做得很好。比如江西南城徐家五帝的村支书吴木根(全国劳模)就是很好的“带富”典型。尽管这样,笔者还是认为“富者为官”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按家财多少来选拔村干部。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富人都愿意帮助别人,“为富不仁”者也大有人在。而且,即使他们富了,也未必就能带领别人致富。笔者的看法是,对“富者为官”至少应有三问:一问:“先富”者是怎么富的?是靠自己的经…  相似文献   

10.
“一无门路,二无技术,三无本钱”,这三种农民称为“三无农民”。他们该怎样改变命运奔上致富路?答案是:通过打工完全可以达到成功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营销员面对着方方面面的竞争压力、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不断提高的素质要求,大都在苦苦寻觅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的答案:到底如何做才能让市场活跃起来、让销量迅速突破、让自己游刃有余?也就是说,营销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这些工作是否有规律可遵循,有轨迹可借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成熟,草莓现已成为普通水果,但对于生活在浙江舟山群岛的很多岛民来说,要想吃到新鲜可口的草莓,却依然不容易。2010年,一对硕士夫妇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双双来到舟山的桃花岛,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指导当地农民种植草莓,不但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草莓,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这对夫妻就是魏韩英和她的丈夫胡冬冬,他们都是浙江农林大学的硕士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说: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是组织部聘来的,创业也是组织部发动的,所以,自己创业所需的资金、场地、技术等条件都要组织部负责,不然,靠我一己之力还当大学生村官干什么?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让我创业可以,但要我带动村民致富,还不如自己创业好呢。这是一对孪生的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本刊将开展讨论,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及其家长、组织部干部、村干部、农民、创业者、高校教师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师智敏是个农民,他是一片千亩有机果园的主人,但他也是湖北省的大学生创业明星。这种有些奇怪的身份组合让他有了一个新称呼:新农民。他有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农村很需要大学生,但大学生不要盲目到农村创业。这个观点来源于他曾经走过的创业“弯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于水果、蔬菜的科学经营越来越重视.不但注重优质水果、蔬菜的栽培.而且还特别注重贮藏、运输过程中的包装保鲜。但是,由于“保鲜型”果蔬包装对于蓬勃发展的果蔬业来说相对滞后,所以许多优质的水果,蔬菜在贮藏与运输中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2004,(20):1-1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而对于当代的农民朋友们来说.是有“技”才能走遍天下。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的殷切期望。为了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便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更加安心工作,发挥更大作用。“海归”、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词义的变迁也令人为之兴叹。有一些词变化之后,词义变得漂移不定,令人难以揣摩。比如“普通”这个词,越来越变得不普通起来。请看这句话:“XXX出生在中国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国有几亿农民,谁不知道农民是“普通”的?这个“普通”有必要用吗?但后来我终于明白,农民和农民也是不一样的呀!比如,有的人家有人在村里当干部,有的人家有人在县里、市里做官,有的人家虽无权无势,但有个大学生在城市里读书,这样的人家,在农村,尤其在僻远山村都是显赫之户,不可算作“普通”农民了。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8年,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涨价。粮食涨价对于农民来说应该是一个特大利好。那么,种粮为什么不挣钱,是谁侵蚀了农民的收益?政府一再对农业的补贴为什么刺激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20.
王坚 《当代农业》2011,(23):56-56
考上大学.将户口迁出农村.过去被视作“跳出农门”。这曾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也是他们发奋考大学的动力之一。但曾几何时.当农村孩子踏入大学校门时.却选择了将户口留在农村,甘愿做个“农民大学生”。他们为什么不愿迁户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