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进行了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与辣椒单作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能营造适宜辣椒、玉米、芋头生长发育的有利环境,减轻辣椒病毒病发病率,3a成熟期辣椒病毒病发病率分别减轻43%,36%,40%。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辣椒日烧病一直是影响辣椒露地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仅1998年穆棱地区辣椒日烧病发病率高达74%,减产20%~40%,采用传统的密植防治方法,不仅增加成本,而且由于通风透光不良,加重其它病害.如疫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在穆棱市八面通四平露地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了辣椒间套作玉米防除辣椒日烧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巩振辉 《蔬菜》1990,(1):3-5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常年发病率为20%~100%,一般减产20%~70%。探讨防治辣椒病毒的措施,其中包括化学防治,对辣椒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的目的旨在通过抗毒素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确定抗毒素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防治方法及其增产效应,为生产应用抗毒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玉米与辣(青)椒间作,由于玉米的遮荫作用,辣椒日灼病和病毒病比单作田减少72%;玉米与青椒隔行种植,可使青椒病毒病减轻56.9%;玉米行内种黄瓜,可使黄瓜花叶病减少61.6%;玉米间作白菜,由于田间气温比单作田降低0.5℃,地面温度降低2℃,可使白菜病毒病减少20%以上,白斑病减少18%,白菜软腐病、霜霉病的发生也明显减轻;马铃薯与大蒜间作,可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受到抑制;冬瓜与番茄种在一起,可使番茄日烧病明显减轻;洋葱与胡萝卜种在一起,它们各自发出的气味可以驱逐相互的害虫;大蒜行间栽白菜,可使白菜软腐病减少62.5%;白菜与韭菜间套作,可使白菜软腐病的危害明显减轻;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间种莴苣、番茄或薄荷,后者放出的刺激性气味可使到十字花科蔬菜上产卵的菜白蝶避而远之;葡萄园里种黄瓜,可使葡萄褐斑病、霜霉病的发病率平均下降47.5%。  相似文献   

5.
辣椒与鲜食玉米间作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空间发挥个体优势,提高产品产量与品质.由于辣椒植株相对较矮,可增加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鲜食玉米植株较高,可为辣椒遮阳,减轻辣椒日灼病、病毒病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1 间作方式与密度 畦宽2 m、沟宽40 cm、沟深25 cm为一个种植带,在畦两边20 cm处种2行鲜食玉米,中间种3行辣椒,行距40 cm,辣椒株距30 cm,鲜食玉米株距25 cm,667 m2栽辣椒约3 000株、鲜食玉米约2 500株. 2栽培要点 2.1 整地、施基肥 前茬结束后,及时深耕冻垡.定植前7~10天整地盖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温,一般于3月中旬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 kg,旋耕后整地作畦,每畦铺设2条喷灌带,然后用地膜覆盖,准备定植.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辣椒在四川已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经济效益,我所特地进行了辣椒地膜间套作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在主作与间套作互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进行高矮作物、长短期作物间套共生,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生产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定点、定时观测,对线辣椒、小麦共生期间线辣椒冠层所接受的直射光时间、直射光和散射光强度进行了观测,同时对间套和单作下线辣椒病毒病感病株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西走向带型线辣椒所接受的直射光时间几乎为南北走向带型线辣椒接受直射光时间的2倍;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共生期间的线辣椒接受的散射光强度虽然明显低于直射光强度,但...  相似文献   

8.
<正>辣椒是临安山地主要栽培的蔬菜品种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33hm2,产量12500t以上。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临安市大力推广辣椒套种鲜食玉米立体栽培模式,667m2增加纯收益超千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模式优势1.1可减轻病毒病危害辣椒病毒病毒源为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套种玉米后,蚜虫先落到玉米上进行试探性取食,并将其刺吸式口针携带的病毒留在玉米叶片上,  相似文献   

9.
1995年我省辣椒病毒病发病率达80%,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了辣椒生产的发展。 一、危害症状 辣椒病毒病常见有花叶、黄化、坏死及畸形等四种症状。  相似文献   

10.
马明  何丽  曹小蕾  杨梅  赵思峰 《北方园艺》2015,(21):121-124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1团制干辣椒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定点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发生规律以及气候条件、蚜虫等因素对辣椒病毒病发生的影响,同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辣椒病毒病有良好防效的药剂。结果表明:辣椒病毒病发生初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病毒病的快速发展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平均气温在20~25℃时利于病毒病的发生,在发病率快速增加期降雨量增加会抑制蚜虫数量从而抑制病毒病,但累计降雨量与病毒病发生呈正相关;蚜虫发生高峰期与发病率快速增加期基本吻合,蚜虫是焉耆垦区辣椒病毒病的重要传播介体;在病毒病发生初期喷施6%低聚糖素水剂400倍液,第2次喷药2周后防效可达到80.16%,且不产生药害,防效明显高于其它3种药剂,可推荐使用于辣椒病毒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刘元士  旺国辉  蒋华 《蔬菜》2023,(9):45-48
摘要:为了有效防控辣椒连作障碍,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分析辣椒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如土传病害、自毒作用、农资投入过大等,并剖析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消毒+深翻晒垡、菌椒轮作、施用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及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等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技术原理及防控效果,发现施用生石灰,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2.36%,发病率下降11.63%;采用生石灰消毒+深翻晒垡的方式,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3.64%,发病率下降10.34%;采用菌椒轮作,辣椒667 m2产量增加28.21%,发病率下降42.86%;施用生物菌肥,辣椒667 m2产量增加16.28%,发病率下降23.08%;施用生物菌剂,辣椒667 m2产量增加21.95%,发病率下降26.67%;此外,轮作倒茬可减少病害发生30%以上,667 m2产量增加20%以上;667 m2增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以上,可减少病害发生10%~15%,667 m2产量增加12%以上,减少农药、肥料投入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几种技术措施防治辣椒根结线虫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根结线虫病严重发生的辣椒大田,采用了9种技术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非寄主玉米轮作、90 kg?hm-2 PsbA生防制剂粉剂(DP)和63 kg?hm-2淡紫拟青霉微球剂处理120 d后对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66%、67.54%和71.47%,施药后150 d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4.31%、70.81%和73.99%|但以化学杀线虫剂22.5 kg?hm-2 10%噻唑膦颗粒剂(GR)处理土壤最有效,对2龄幼虫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12%和85.73%。  相似文献   

13.
嫁接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枯病是当前设施辣椒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为了选择抗性砧木和探讨嫁接辣椒的抗病机理,通过人工接种青枯病原菌,分析了不同辣椒品种砧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结果表明:‘富根卫士’(简称‘卫士’)发病晚,发病率低,病情指数最小,抗病性最强。以‘卫士’辣椒为砧木,以‘新丰2号’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研究其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接种20 d时,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3%和43%。接种前嫁接的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低于对照,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接种后,辣椒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均逐渐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嫁接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含水量、水势、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幅度明显较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可显著提高辣椒青枯病的抗性,其抗病机理与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4.
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炉渣、玉米秸秆、发酵牛粪、食用菌栽培废料、沼渣、糠醛渣为材料,研究了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炉渣∶玉米秸秆∶牛粪∶菌棒∶糖醛=0.6∶0.6∶1∶1∶0.6(V/V)配方较为适宜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15.
范云秀  时功涛 《蔬菜》2024,(5):71-74
摘要:为选择适宜贵州省关岭地区优质高产、多抗性的辣椒新品种,保证区域辣椒产量的稳定,以当地干椒品种遵辣6号和鲜椒品种长辣7号为对照,对比分析新引进的2个干椒品种和4个鲜椒品种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干椒引进品种中,遵辣2165和湘研702均表现出生长特性好、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特点,其株高和单株结果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以湘研702抗病能力最强,病毒病、疫病和青枯病发病率最低,湘研702和遵辣2165的产量较对照遵辣6号每667 m2 分别增加101.90 kg和70.82 kg,鲜椒产量分别增加266.61 kg和205.56 kg,2个品种的干、鲜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对于鲜椒品种而言,卓香27号的生长特性好,且抗病能力最强,其病毒病、疫病和青枯病发病率最低,667 m2产量高于对照长辣 7号,为1 641.02 kg,其他鲜椒品种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综上,干椒品种遵辣2165、湘研702和鲜椒品种卓香27号适宜在贵州关岭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辣椒幼苗对富营养化水的净化效果,将辣椒幼苗漂浮栽培于富营养化水中,分析不同时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漂浮栽培辣椒幼苗的水中富营养化成分快速下降,到40d时化学需氧量降低了64.96%,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分别下降了60.50%、94.01%、76.80%,总磷、磷酸盐分别下降了60.84%、81.23%。说明辣椒幼苗能有效净化富营养化养殖水。  相似文献   

17.
对辣椒和玉米的不同套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以期探索最适种植方式,减轻玉米对辣椒的遮光影响,达到玉米和辣椒生长双促进、双增收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照少、光强弱的山区,辣椒套种玉米适宜的种植行数比例为4∶1,即4行辣椒(行宽2 m)套1行玉米(种植行宽1 m),辣椒和玉米均为双株栽培。  相似文献   

18.
辣椒秸秆基质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辣椒秸秆与草炭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基质对辣椒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炭中添加20%辣椒秸秆配制成的混合基质最适合于辣椒基质栽培,产量最高;纯草炭和添加60%辣椒秸秆的混合基质均不利于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千金红""龙椒十五"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电热恒温干燥法和自然晒干法2种方法对辣椒进行干制,测定2种方法下干制出的辣椒的商品率、商品品质、营养品质等指标,以期选出适宜辣椒干制的方法,提高辣椒质量。结果表明:电热恒温干燥法干制辣椒可以将2个品种辣椒干的商品率平均从17.80%提高至27.19%。但在辣椒色泽上,电热恒温干燥法干制辣椒并没有自然晒干法干制的好,自然晒干法干制的辣椒色泽更加光亮。在营养品质上,2种干制方法对辣椒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影响不大。在辣椒红素含量上,自然晒干法干制的辣椒红素含量为143.01mg·g-1,明显高于电热恒温干燥法干制的辣椒的104.32mg·g-1。  相似文献   

20.
以甜椒品种红苏珊为接穗,以辣椒品种布野丁、格拉夫特和富根卫士为砧木,研究了砧穗亲和性,嫁接对生长发育、疫病抗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砧木品种与接穗的亲和性均较强,成活率达97%以上;与自根苗对照相比,各嫁接苗株高显著降低,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嫁接苗抗疫病效果显著,发病率最高仅为1.39%;3种嫁接苗分别比自根苗增产298.0%、262.9%和292.4%,3种砧木均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