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本刊讯7月21日,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川沐28"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市茶叶专家组的检查,省农业厅园艺推广总站站长段新友代表专家组宣布检查验收合格。2014年,沐川县在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实施"川沐28"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内容包括核心示范区建设、基础设施、田间工程、温室大棚、农机具购置、良种茶苗、穗条引进、科技推广及培训等。作为四川省唯一的茶树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建设项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11,(11):28-28
10月9~10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与四川省农业厅在四川省沐川县联合召开了茶树新品种推介现场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问题逐渐重视起来。大多数人们还是趋向于接受安全无公害的食品。所以,人们对于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也就更加看重。对于应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对茶叶中的有害农药杂质进行控制,还能够保障无公害茶叶的绿色生态性质。只有在茶叶栽培中使用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才能保证培养出的茶叶能够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无公害的茶叶栽培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选择无公害茶叶基地的选择、无公害茶树树种的选择、无公害茶树施肥技术的选择、茶树剪裁的手段、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及无公害茶园土壤的管理等六个方面,来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进行应用介绍,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无公害茶叶。  相似文献   

4.
吴海燕 《中国茶叶》2009,31(10):27-27
2009年9月2日,中国茶叶学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中心茶叶专业分中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组到云南省普洱市开展"茶叶科技下乡培训暨专家咨询活动",为以云南思茅茶树良种场为龙头企业的"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提供培训和现场咨询等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5.
福安市是福建主要产茶区,也是全国茶叶商品基地县(市)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叶生产技术实力雄厚,生产经验丰富。具有茶类多、花多、优良品种多的优势和特色,为我市创制和发展名优茶提供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6.
汪林 《茶叶》2005,31(2):124-124
沐川县一枝春茶厂厂长、县茶叶产业化合作社理事长杨昌银,长期从事农村和农业工作,在发展沐川茶叶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为了推广科技,提高沐川茶叶产量和产品质量,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推广“头年栽、二年采、三年亩产超千元,四年亩产超万元“的高产栽培技术。在利店、新凡、沐溪等乡镇租地和合作建基地167公顷,指导茶农建成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更加注重消费质量。在此背景下,茶叶销量逐年递增,茶叶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消费者对茶叶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茶叶品质受茶树病虫害影响很大。因此,为保障和提高我国茶叶品质,要高度重视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本文综合目前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茶树病虫害多发的原因、绿色防控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态茶园与现代茶叶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茶园是依据植物生态学、茶树生物学和茶树栽培学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一个多层次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是致力于挖掘园地资源的内涵潜力,采用经济合理的现代化栽培技术,进行集约化调控栽培,以较低的经济投入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虽有较大的发展,但随着生产专业化、基地化和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茶叶单产不能大幅度提高,茶叶天然品质  相似文献   

9.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应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等措施综合防控茶园有害生物,达到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植保技术。本文总结介绍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靖综合试验推广站2009~2011年示范推广的"土楼工夫"红茶基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点、防控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茶叶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临沧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珍稀丰富的茶树资源、悠久多彩的茶文化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滇红茶、蒸青绿茶的诞生地,是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普洱茶原料基地,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红茶的出口外销和21世纪初普洱茶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几年来,临沧市出台产业发展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预算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品牌、加强对外合作、举办重大活动、开拓营销市场、开展科考研究等有效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平盛  许玫 《中国茶叶》2001,23(4):34-35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种质资源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云南茶区广阔,气候独特,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其茶树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素为世人瞩目.因此,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广泛征集、妥善保存并深入研究,是茶叶生产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形势要求,也是以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基础,开发大西南不容忽视的重点之一.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在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成果斐然,尤其是自"七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对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投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承担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的国家攻关项目,较全面系统地对云南的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与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南茶树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茶叶》2005,31(4):F0004-F0004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由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刘祖生教授任顾问,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约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13.
盛敏  汪林 《茶叶》2004,30(3):164-164
乐山市工商局于 8月 9日公告 ,沐川县一枝春茶厂“一枝春”牌茶叶荣获乐山市知名商标 ,这是该品牌从 1 997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后 ,又在知识产权领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硕果。作为民营独资企业的沐川县一枝春茶厂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 ,孕育了沐川茶叶这片丰润的土地 ,一枝春茶业这个沐川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带动了全县上万农民的致富 ,坚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基地 ,种出高品质茶叶 ,制成高品位茗茶 ,以高效益回报社会与茶农 ,同时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杨昌银从 30多年前就与沐川茶叶结缘、打交道 ,他深知茶叶、土地…  相似文献   

14.
贵州作为茶树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自1939年建所以来,对贵州古茶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贵州古茶树资源调查与鉴定、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等做了大量工作,并在茶树起源、茶树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性突破。本文对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古茶树研究的历史脉络及重要科研成果进行梳理,呈现贵州古茶树研究现状的基本概貌,为科技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7月28日,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夏季)暨2017沐川醉氧之旅生态文化旅游节在沐川县开幕,在此期间举行了沐川县茶业协会揭牌仪式和新茶品种推介会。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潘海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认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尚文,四川省茶科所所长王云,乐山市农业局局长杨登廷等嘉宾出席。揭牌仪式上,沐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强介绍了沐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丘陵山地茶树生态气候优势层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丘陵山地的茶叶产量占全省茶叶产量的大半,茶叶质量好。但是,浙江丘陵山地不同层域的茶叶产量、自然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颇大。调查表明,这与山体茶树生态气候的相对优势层域的分布状况关系颇为密切。资源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探讨浙江丘陵山地各山体茶树生态气候的相对优  相似文献   

17.
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茶叶供应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茶树品种适应性,不同品种内含物质的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找到优质茶叶资源最适宜的地理生长环境,及其对茶叶品质品种的栽培要求、适制品种与加工工艺等,从而解决优质茶叶资源受地理位置制约而不能进行大规模种植生产的局限性,为提升我国优质茶叶资源的产量及提高优质茶叶产品的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仅对我国当前几种主要的优质茶叶资源为实例,对我国的优质茶叶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肖时英  张木兰 《茶叶》1993,19(2):8-11,18
云南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将茶树与林木间种在一起,对茶树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靠茶树与林木之间的生态互利关系,实现茶园"生草栽培"和"自然免耕",这就是最早的生态经济茶园。现代集约化栽培的集中连片茶园,虽然提高了茶叶单产和效益,但也存在病虫害严重和茶树的自我维持能力降低等问题。研究和建立生态经济茶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它能为茶树创造一个人工森林生态环境,提高茶园内各种作物的综合效益,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文中还对生态经济茶园的技术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龚永新  蔡烈伟 《茶叶》2009,35(2):102-105
宜昌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跨越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东承西接,繁荣三峡茶叶经济的需要。宜昌实施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已经在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茶园基地建设与改造、龙头企业培育、茶叶市场构建和繁荣茶文化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加快实现由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跨越,应以加强基地建设为前提,发展壮大企业是关键,完善市场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针对"茶叶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在秦巴山区6个示范基地的主要害虫,项目集成现有的茶树害虫高效防控技术,形成绿色防控实施模式。本文介绍了6个示范基地茶园主要害虫的监测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秦巴山区的茶园害虫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