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气象条件对高香气烤烟品种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对照,对高香气烤烟品种豫烟11号在5个不同海拔地点的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对豫烟11号和云烟87的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和品种对各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高香气品种豫烟11号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在每个地点均高于云烟87,地点间差异明显。豫烟11号具有类胡萝卜素降解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的特点。2个品种叶绿素降解产物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相对一致,豫烟11号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受大田生长期的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影响较大,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受大田生长期的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影响较大,棕色化产物含量受相对湿度和云量影响较大,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受大田生长期的蒸发量影响较大。高香气烤烟品种豫烟11号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综合考虑大田生长期的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时数、蒸发量对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以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吉林敦化烤烟烟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技术对2006~2007年5种施氮水平处理下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单料烟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总含量是增加的,到达中等施氮(纯氮90kg/hm2)水平时,烟叶香气物质成分总量积累达到高峰,之后,烟叶中总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水平相比较,以中氮处理(处理③)烟叶中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最高,其次是中低氮处理(处理②)和中高氮处理(处理④),施氮不足(处理①)或过量(处理⑤),烟叶香气质量均最差。进一步的评吸结果也表明,烟叶感官质量的变化与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为改良植烟土壤、减少烤烟田间化肥的过度施用,改善烟叶品质。基于高温高压蒸汽炭化技术,以烟秆为原料制取生物质炭。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烟秆炭与氮肥配施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低氮水平下,配施4.8 t/hm~2烟秆炭可提高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茄酮及新植二烯的含量;中氮水平下,配施2.4 t/hm~2烟秆炭可提高除茄酮外的其他类香气物质含量;高氮水平下,配施烟秆炭对烤后烟致香物质含量没有明显的提升。不同氮用量处理,总体表现为中氮水平下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茄酮及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中氮条件下配施2.4 t/hm~2烟秆炭对改善烟叶品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不同土壤类型对烤烟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土壤类型以及有针对性地改善土壤状况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在吉林延边地区选择暗棕壤、黑砂土、白浆土等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主栽烟草品种“吉烟9号”为试材,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结果】土壤条件对烤烟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暗棕壤土质条件下,烟叶的叶绿素含量(42.58 μg/g)、类胡萝卜素含量(265.17 μg/g)及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32.15 μg/g)均最高,新植二烯含量(526.44 μg/g)稍低于黑砂土条件下烟叶;黑砂土条件下烟叶中的新植二烯含量最高(540.78 μg/g),其他质体色素和香气物质总量均处于3种土壤的中间水平;白浆土条件下质体色素含量及其降解产物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暗棕壤土质更有利于烟叶香气物质的生成,且各香气成分含量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T2(增施芝麻)烟株上部叶新植二烯含量(1025.76μg/g)最高,处理T5(豆浆灌根)中部叶新植二烯含量(1322.02μg/g)最高,且中、上部烟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也最高;处理T5(豆浆灌根)各部位烟叶的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总量均最高,且上部叶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也最高(24.76μg/g);在感官质量评吸方面,以T5(豆浆灌根)各部位总得分最高,具体表现在香气量较足,香气质较纯净,杂气较轻。综合各种致香成分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来看,处理T5(豆浆灌根)更能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其次为芝麻处理,豆糁和小磨油处理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秦岭烟区烤烟烟叶化学成分与香气品质状况,采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秦岭烟区3种不同基因型的烤烟YN99、秦烟96、K326烟叶中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岭烟区烤烟烟叶的钾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较低;与YN99和秦烟96相比,K326烤烟烟叶的糖含量较高(24.29%),总氮含量最低(1.82%),其他化学成分和比值适宜,达到了优质烤烟标准,K326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最好。3种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香气物质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32种香气物质有14种至少在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K326烤烟烟叶中苯丙氨酸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茄酮、新植二烯和其他香气物质的含量均高于YN99和秦烟96,在秦岭烟区K326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最高。烟叶中的钾和总植物碱对香气物质的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烟叶中钾含量和降低总植物碱含量有利于提高烤烟香气品质。3种不同基因型烤烟中K326化学成分和香气品质均为最佳,最适合在秦岭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栽培调控措施对南丹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栽培调控措施对广西省南丹县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烟草品种K326为试材,研究密度、施氮量和打顶留叶数对南丹县烟叶香气成分含量和比值的影响。[结果]随密度增加,南丹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下降,酸性香气物总量有所增加,中性香气物总量以高密度时略高;随着施氮量提高,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依次增高,酸性香气物总量下降,中性香气物总量则以低氮水平时的较高;随着留叶数增加,烤烟的碱性香气物总量下降,酸性香气物总量以中等留叶数较高,中性香气物总量以少留叶时的较高;香气成分含量比值(A值、B值和AI值)以中等密度(18000株/hm^2)、低施氮量(67.5 kg/hm^2)和中等留叶数(17片/株)时较高。[结论]适当降低施氮量对提高南丹烤烟香气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8.
四川五个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5个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成分特点,利用GC-MS对各烟区烤烟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类分析并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各地香气成分存在差异,烟区被分为三大类:Ⅰ类包括凉山和攀枝花,该类特点是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相对含量较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相对含量较高;Ⅱ类包括泸州和宜宾,该类特点是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相对含量较高,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相对含量较低;Ⅲ类包括广元,该类特点是新植二烯相对含量较低,其余成分相对含量较高。不同生态环境下烤烟香气风格可能跟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与其他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有关,通过构建合理的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进行烟草种植科学区划。  相似文献   

9.
以吉烟9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和顶端调节剂互作对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烤后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高氮、中氮处理满足了烤烟田间生长的肥料需求,顶端调节剂可能提高了烟株的生理活性,不同氮素用量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同,以T8(中氮+调节剂B)处理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最高,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充足,评吸位居第一。因此,合理施肥和适当的调节措施可提高烤烟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豫西烤烟叶片烘烤过程中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豫西烟叶中性香气成分中苯丙氨酸类中性香气物质随烘烤进程的推进总体呈下降趋势;棕色化产物类中性香气物质均为烘烤前96h含量积累较小,96h——烘烤结束积累幅度较大;类西柏烷类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总体上下部叶片随烘烤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中部叶片呈横"S"型,上部叶片呈倒"V"型变化;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均为烘烤前期积累较少,48h后迅速积累,烘烤结束达最大值;新植二烯含量变化总体上呈倒"V"型变化,各部位含量均烘烤前期较低,烘烤过程中前期积累,后期减少;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变化呈前期较低,烘烤过程中先积累,后降解,最后各部位叶片含量均多于烤前,初烤烟叶样品中,中部叶片含量最大为744.5μg/g,分别为上部、下部叶片含量的134.9%和119.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烤烟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尤其是香气质量。对比研究了散叶烘烤不同采收成熟度烟叶(尚熟、成熟和完熟)烤后外观等级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及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散叶烘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均价、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以成熟处理最佳;烤后烟叶香气成分总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除新植二烯外,成熟烟叶中性香气成分总量最高;在12种酸性香气成分中,成熟烟叶有10种组分含量最高;成熟和完熟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均较好;香气质、香气量、吃味等感官指标均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成熟采收是获得烟叶优质外观等级质量的基础,完熟采收可提高烟叶内在品质,但会增加杂色烟叶的比例,导致烤后烟叶外观等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烤烟品种JY-02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吉林延边烟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深耕、深耕+秸秆覆盖、垄下深松、垄下深松+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CK)等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经济指标及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可以稳定钾、氯含量,协调初烤烟叶化学成分比例,使烟叶的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深耕、秸秆覆盖、垄下深松明显促进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深耕+秸秆覆盖促进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香气物质、棕色化产物类香气物质、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的形成,致香物质总量和其他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有明显提高。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经济指标及中性香气成分有明显影响,深耕+秸秆覆盖对烤烟质量效应最好,适宜在延边烟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及评吸质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不同生态区烤烟云烟87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香气物质的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生态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表现为贵州铜仁>重庆丰都>河南洛阳>云南大理>四川宜宾;烟叶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云南大理、贵州铜仁、重庆丰都、四川宜宾、河南洛阳。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主产烟区118份烤烟样品为材料,运用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类群口感特性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我国烤烟口感特性平均值为11.09,变幅为8.50~13.60,烤烟口感特性在不同部位、不同香型间存在显著差异;②在不同口感类群烟叶中,有13种单一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和基于香气来源划分的4类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③不同口感类群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总因子得分高低表现为:高口感类群>中口感类群>低口感类群;在高口感和中口感类群中,以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烟叶样本居多,而在低口感类群中则相反;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价烟叶口感特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了解国内规模化种植晒烟与烤烟的理化特性和香气特点,为卷烟企业开发研制具有独特品牌风格及低焦油中式卷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南宁乡、云南保山、广西贺州等地规模化种植的晒烟与云南昆明烤烟、美国烤烟为材料,对比分析不同产地及类型烟草中部烟叶样品的填充值、化学成分、香韵特征及中性致香物质等.[结果]晒烟的填充值普遍高于烤烟,以云南保山晒烟肯那的填充值最高,为5.88 cm3/g,云南昆明烤烟的最低,为2.99cm3/g.不同产地晒烟与烤烟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其感官品质差异较大.湖南宁乡晒烟的焦香、木香香韵较突出,云南保山晒烟的甜香香韵较突出,广西贺州晒烟的树脂香、坚果香香韵较突出,美国烤烟的干草香、焦香香韵较突出,云南昆明烤烟的清香、甜香香韵较突出.6个烟叶样品中共检出40种中性致香成分,其中酮类物质比例最高,有23种,其次为醛类,有7种;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36种中性致香成分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不同晒烟和烤烟的理化特性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且各具特点,卷烟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合理配比获得适合中式卷烟开发与生产的原材料.其中,湖南宁乡晒烟适合添加应用于高品质卷烟;云南保山晒烟在低焦油、低危害卷烟开发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广西贺州晒烟既可在混合型卷烟中使用,又可在烤烟叶组配方中适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腐殖酸肥对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腐殖酸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烟用复合肥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殖酸等氮替代比例的增加,B2F和C3F等级烟叶总糖(TS)、还原糖(RS)、糖碱比(TS/NIC)和氮碱比(N/NIC)表现为增加趋势,烟碱(NIC)含量呈降低趋势,以30%~50%等氮替代量效果较为明显,但初烤烟叶燃烧性稍差,栽培中须合理增施钾肥;在所测定的64种中性致香物质中,除B2F和C3F等级烟叶的棕色化反应物含量随等氮替代量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外,质体色素、苯丙氨酸类、类西柏烷类降解物及总致香物质含量基本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各项指标均以50%腐殖酸等氮替代量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说明,在烤烟NC102栽培管理上,通过增施腐殖酸生物有机肥,减施化学肥料,可有效提高烟叶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烤烟生长以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盆栽方法,对土壤添加不同量的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量以及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而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则随着生物炭的施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施用适宜量的生物炭虽然抑制烤烟前期生长,但显著促进烤烟旺长期后的生长,最终提高烤烟干物质量,且显著提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烟叶品质,但过量施用生物炭抑制烤烟生长,降低烟叶品质。这说明,适宜的添加生物炭有利于烤烟生长以及改善烤烟的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分析适宜的生物炭施用量应为12.5~25.0g/kg。  相似文献   

18.
 对保山烟区烤烟总糖与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山烟区烤烟上、中、下3部位烟叶总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9.22%,30.65%,25.45%,3部位烟叶总糖含量都较高。3个部位总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变异系数在14%~25%之间,其中下部叶的变异系数较大。保山各县区烟叶总糖含量的高低顺序是:昌宁县(29.72%) > 施甸县(28.46%)> 隆阳区(27.42%)> 腾冲县(26.68%) > 龙凌县(25.94%)。保山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平均为(32.43±12.38)g/kg,变幅为150~14810g/kg,存在广泛的变异,其变异系数达33.34%。除腾冲县外土壤有机质含量介于20~25 g/kg 的土壤样品数量最多,腾冲县土壤有机质含量>50g/kg 的土壤样品数最多,占其样品总数的53.39%。总体来看,保山各县(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施甸县、隆阳区、昌宁县较为适宜。分析保山烟区土壤有机质和烟叶总糖含量之间的关系,表明土壤有机质和中部烟叶总糖含量符合二次曲线关系(y = -0.0124 x 2 + 0.801 x+ 17.187,R2 = 0.6583**)。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氮肥对不同烤烟品种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了红花大金元(H)和K326(K) 两个烤烟品种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酶(SS)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品种,氮肥的使用在前期提高NR、GS活性,中期提高GDH活性;同时施氮提高前期SPS活性及后期SS活性。同一施氮处理情况下,K326的NR活性和SPS活性在前期高于红大,在碳代谢旺盛时期K326的GDH活性也要高于红大,在后期红大的GS酶活和SS活性高于K326。氮肥对不同品种烟株的氮代谢都起到促进作用;K326在前期利用氮素作用强于红大,后期氮素再利用作用却弱于后者,同时K326和红大在碳代谢过程中碳源向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分配的比例不同。因此在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根据不同品种氮素需求的特点,确保氮肥的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