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鸡白冠病,是由蚋或库蠓在叮咬鸡、吸鸡血时所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发生于蚋和库蠓出现的季节,常在6~9月份发生流行,3~6周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成鸡发病后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鸡白冠病,是由蚋或库蠓在叮咬鸡、吸食鸡血时所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发生于蚋和库蠓出现的季节,常在秋季发生流行,3~6周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50%,成鸡发病后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库蠓和蚋是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的传播媒介。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北方以库蠓为主,南方地区库蠓和带蚋兼有。白冠病是南疟原虫科住白细胞属的原虫通过传播媒介寄生在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雏鸡和育成鸡感染该病后死亡率高,成鸡感染后病情较轻。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夏秋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4.
一、流行特点本病的暴发流行季节与各地气候有关,一般以夏秋季节多发。本病主要由库蠓(小黑蚊子)传播,有库蠓的地方往往就有本病的流行和发生。雏鸡和成鸡均能感染,但1月龄左右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达20%~65%;成鸡仅个别死亡,并且白色鸡种比红色或褐色鸡种发病率高。二、临诊症状本病自然潜伏期6~10天。雏鸡和青年鸡症状明显,病鸡发高烧、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流涎、下痢、排绿色  相似文献   

5.
<正>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又叫鸡白冠病。它是由寄生原虫引起的以拉绿色稀粪、鸡冠苍白、咯血等为主要症状,内脏器官组织和肌肉组织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是库蠓,俗称"墨蚊",一般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动力强,本病流行也随之严重起来。因此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流行季节随气候的差异有很大的不同。桂南地区多发生于4~10月,而最严重发病期见于5~8月,最高峰在5  相似文献   

6.
正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高湿的6~10月,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一、发病原因夏秋季节高温多雨,河沟水库存水较多,有利于蠓、蚋等吸血昆虫繁殖,而蠓、蚋等昆虫就是本病的传播媒介。该病各个年  相似文献   

7.
<正>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临床上以鸡冠苍白,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出血为特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该病的传播媒介是库蠓,因此本病在库蠓大量繁殖时容易流行,鸡感染了该病后,表现为雏鸡死亡率高,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对养殖生产有很大的危害,2015年8月,北镇市某养殖户饲养的蛋鸡就发生了该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全市某蛋鸡场饲养的210日龄蛋鸡发病,在发病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各地养鸡场以呼吸道为主要病状的鸡病也有所增加.1978年以来,洛阳、安阳、郑州、开封和本院种鸡场连续出现以咳喘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流行,陆续出现死亡.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综合诊断工作,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流行病学:据本院鸡场调查,发病鸡主要是3~5月龄的幼鸡,其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20~80%.成年鸡亦有发病,但发病率较低(占5%),病状轻,死亡率低.鸡群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鸡舍拥挤,鸡群密度过大,能促使本病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开封地区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掌握开封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对来自开封地区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12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并对分离株进行了动物接种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鉴定出6株鸡大肠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6株细菌对雏鸡的发病率均为100%,致死率各不相同.其中KF株对雏鸡的致死率最低,为50%(10/20) ...  相似文献   

10.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红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引起的以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蛋鸡特别是产蛋期的鸡,导致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增多,甚至大批死亡。各内脏严重出血,机体贫血,冠苍白。在南方本病一般发生于夏秋季(5~10月份),往往在暴雨季节过后的1~2d 前后开始发生。住白细胞原虫病的传播媒介为库蠓、蚋,通过叮咬而传播。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给昆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特别是在水中产卵的蚋及在松软、潮湿而又富有有机质的土内或池塘沼泽产卵的库蠓,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大量繁殖,因而由它们传播而引起的住白细胞原虫病呈上升趋势。本文根据福建省南安市一蛋鸡场的一批蛋鸡的发病情况,阐述了此次发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与诊断方法,并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较高,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7~11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2.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可使鸡群产蛋率达不到高峰,或从达85~90%的产蛋率降为40%,甚至30%以下。一般需7~10周才能逐渐恢复,但无法回到原有高峰期。江苏农学院1990年10月份成功研制“鸡产蛋下降综合症(EDS-76)油乳剂灭  相似文献   

13.
<正>白冠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较高,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7-11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4.
鸡的胃肠炎是鸡的一种多发病,对养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如我省夏县尉郭乡一鸡场饲养雏鸡2800羽,因发生胃肠炎和长期腹泻,死亡率高达30%以上.另一规模养鸡场因鸡群发生胃肠炎而长时间未能控制,致使该鸡场鸡群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停滞在60%~70%.而成鸡死亡率近5%~10%;还有的养殖户为了治疗鸡胃肠炎.滥用多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不仅引起大批雏鸡发生药物蓄积中毒,而且使该鸡育成期延长及产蛋率始终上不去,同时造成鸡只不断发生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综合征也称脂肝病,是一种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肝脏异常脂肪变性,以产蛋量突然下降、死亡率增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笼养的产蛋母鸡,肥胖弱鸡多发,产蛋前期表现为产蛋高峰期上升慢,峰值较低,发病死亡主要集中在高峰期过后。连续不断地零星死亡是本病特征,极易被忽视和误诊。产蛋全期死亡率可达5%,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此病.此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突然.发病率高,肉鸡高达90%~100%.死亡率一般在10%~70%,是对规模化养鸡场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2005年4月份,沈阳市于洪区某父母代肉种鸡场饲养的7周龄育成鸡群爆发了以气喘、咳出血样物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并呈流行趋势.经综合诊治为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17.
正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鸡白冠病,是由疟原虫科、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多发生在夏末秋初,与蠓和蚋的活动密切相关,靠近水源的地方发病率高。各个年龄的鸡都能感染。幼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鸡感染后表现为蛋鸡产蛋下降、入孵率下降,或者个别鸡只死亡。养鸡场(户)一旦发生该病,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现将一临床病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玲 《农村科技》2011,(11):58-58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各品种鸡均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各年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病雏鸡往往表现精神萎靡、白痢和急性败血症。该病分布广泛、常见易发,是严重危害雏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病情控制不好,其死亡率高达30%-40%,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鸡白冠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冠病又称鸡卡氏白细胞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该病最初由Mathis和Legar于1909年在越南北部发现,现在我国也有较大面积流行和发病。笔者在2007年7~9月间共检查16个养鸡场,其中雏鸡的发病率为1.8%~12%;育成鸡为1.2~5.0%;产蛋鸡为2.6%~25%。雏鸡感染死亡率为10.00%~73.0%。  相似文献   

20.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性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及邻近窦粘膜的炎症,常蔓延到气囊、气管等部位,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喘气和呼吸哕音,幼鸡生长不良,母鸡产蛋减少,本病发展慢,病程长等特点。雏鸡患病后死亡率可达40~60%;成鸡患病后产蛋率降低10~40%.蛋的孵化率减少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