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炼山、定植2年生容器大苗、造林后不抚育的低碳型营林方式林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长期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低碳型营林与传统型营林(炼山、1年生裸根苗、造林后抚育)幼林材积生长量无显著性差异,均为每年13. 5 m~3·hm~(-2)左右;低碳型营林土壤容重一直保持在林地清理前的水平,造林当年土壤含水率下降5. 3%,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16. 1%,而传统型营林土壤容重增加21. 9%、土壤含水率下降20. 5%、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30. 6%。可见低碳型营林相对传统型营林对保持土壤结构、水分和肥力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为了发挥生态效益,福建省从2010年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由于不炼山造林后杂草、杂竹、灌木等生长旺盛,苗木前期生长较慢,林分郁闭推迟,因此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是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最重要的环节。以不炼山造林小班的杉木幼林(1~3年)的抚育技术为研究对象,试验1采用常规设计的"221"抚育模式,试验2采用改进设计的"321"抚育模式,对1~3年杉木幼林的抚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为不炼山造林的幼林提供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相似文献   

4.
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忠坤 《湖南林业》2009,(10):24-24
长期以来,杉木造林方式一般采用1年生裸根苗。为了尽量减少裸根苗造林的缓苗期,促进幼苗生长,造林前对林地往往都进行炼山、垦复,造林后须对幼林进行多次抚育,劳力消耗多,造林成本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全垦整地造林、全垦抚育方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传统的造林技术已不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要求,造林技术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处不同营林抚育措施下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对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人工林分的危害调查,结果发现:造林前不炼山造林后不修枝、连续进行割草3年的营林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星天牛对光皮桦幼树的危害。光皮桦纯林、光皮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均易遭受星天牛的危害,且以冲沟地段受害较为严重;光皮桦幼树被星天牛危害后枯死率极高,2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100%,3年生幼树受害后枯死率达的达75%。  相似文献   

6.
在信丰县油山营林林场采用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以及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树3种不同方式营造杉木林,进行幼树生长、成活率、保存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方式在幼林的前两年对杉木幼树生长及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捡带(不炼山)整地挖穴造林方式比炼山整地挖穴和捡带(不炼山)边挖穴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分别高出25%和28.6%,而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和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两种处理费用基本持平。因此把造林成本、水土保持效果和森林防火风险等因素考虑进去后,捡带(不炼山)边挖边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三分选,七分管。”如何加强杉木幼林管护,关键是及时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适时抚育扩穴当年进行练山整地、大穴造林的山场,根据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和该树幼龄期喜荫的特点,只在9月中旬搞一次刀抚轻锄扩穴抚育最好。上半年由于造林前的炼山整地、栽植等营林工序,林地杂草不易丛生.土层疏松,幼树根系正在进行恢复生长,苗木对造林地生态因子不适,进行抚育作业会影响幼树的成活和生L,不抚育生长出来的杂草反而创造了自然的环境条件,可提高幼树的成活率。国铐洞口桐山林场通过五年的试验对比,杉木当年造林抚育两次的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炼山营造杉木与木荷混交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2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树高超出13.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8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25.3%;调查还发现炼山比不炼山林分植物种类少了12种,仅为不炼山的76.6%。实践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两年每公顷可节约造林与管理投资1000多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9.
炼山对二代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南平对炼山和不炼山的第2代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处理杉木平均胸径年均生长量均在1.70 cm以上,平均树高年均生长量均在1.00 m以上;炼山处理杉木的生长量略高于不炼山,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炼山营造杉木与木荷混交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初期的两年内,由于炼山林地增加速效灰分,所以比不炼山林分树高超出13.1%。第4年不炼山林分生长量开始微弱超出炼山的林分;8年后不炼山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超出炼山的林分,其中不炼山杉木平均胸径比炼山增长25.3%;调查还发现炼山比不炼山林分植物种类少了12种,仅为不炼山的76.6%。实践还表明,采用不炼山比炼山造林的前两年,每公顷可节约造林与管理投资1000多元。不炼山造林不仅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