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00S是一个甘蓝型油菜新型温敏核不育系。利用油菜2个自交系(09157和09254)、3个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和Z094S)和4个隐性核不育系(402AB、104AB、209AB和127AB)与之测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0S的育性受2对隐性不育基因和2对主效温敏基因及微效基因的共同调控,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基因等位性分析表明,100S与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Z09S的育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调控,它们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同时100S的温敏基因对其他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不起调控作用,且其他不育系的温敏基因对100S的不育基因也不起调控作用。100S的不育基因与隐性核不育系127A的不育基因为等位基因,且100S的温敏基因对127A的育性具有调控作用。继续用100S与127B进行测交,其后代的育性调查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2.
黔油4AB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芥酸不育系S45A与油研2号测交,再经回交和连续兄妹交保持,进行定向培育而成的黔油4AB,属双低高蛋白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其育性分明、不育性稳定而彻底;不育性靠兄妹交保持,不育株保持后代不育株率为50%左右;不育性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该不育系具有恢复源广,植株综合性状优良;芥酸含量(0.43%)和硫甙含量(29.2μmol/g)较低,蛋白质合量(26.29%)和含油量(39.00%)较高等优点。是开展油菜杂优育种的优良不育系。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三高(高产、高蛋白、高油)两低(低芥酸、低硫式)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18A的发现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以在黄籽双低常规品系5862R中发现的核不育株与常规品种广泛杂交,个别特殊组合分离后代进行系内和系间测交、自交,通过4年6代成功育成了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纯合两型系118AB、临时保持系118C及其全不育系118CA。经遗传验证,该不育系为隐性核不育,且与117A、S45A不育基因不等位。除具备双低优质特性外,还具有恢复源广,易选配强优势组合;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不育率100%,使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变得更为简便易行,利于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4.
温敏核不育是雄性育性可受温度调节的一种不育类型.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从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材料"05S"中同时选育得到一个温敏核不育系"K121S"和一个不具温敏性的核不育两型系"116A".遗传试验表明,它们的雄性不育基因等位,不育性由核内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对温度敏感与否与另一对同不育基因互作的抑制基因有关,携带隐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K121S),低温条件下其不育基因的作用被抑制而表现可育,高温条件下抑制基因作用失活,不育系仍表现雄性不育;携带显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116A)其育性则不受温度影响.因此,在油菜温敏核不育"K121S"中,隐性抑制基因作用的温敏性导致了不育性的温敏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利用不育系,对优质油菜(B.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的微量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不育系微量花粉对不育系植株及杂种后代的长势、花器大小及农艺性状等有较大影响。随着不育系不育程度的增大,不育系和杂种生长渐弱,且花变小,角果变短,种子数变少,农艺性状变差,提出利用较多微量花粉的不育系异地制种,是兼顾油菜“三系”杂种纯度和杂种优势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3238A属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不育度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特点,是培育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的优良不育系。本文阐述了不育系3238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探讨在应用油菜不育系选育杂交种过程中借助分子标记筛选理想恢复系的可行性。利用分布在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上的66个分子标记对2个不育系(湘油15A和MSL72A)和26个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而分析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发现,66个分子标记共获得25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系)的区域特性相一致,26个材料被清晰地划分为4个类群: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区,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杂交种双亲间遗传距离与超父本优势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湘油15A和MSL72A配制的F1杂种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647**和0.622**;此外,父本产量与杂种产量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和0.615**。总之,与不育系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分属不同群组的恢复系容易配制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恢复系,可以提高选育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从核不育基因源、核不育基因受体和低世代核不育系的筛选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几个水稻早熟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同时对新选育的几个早熟核不育系GD-4S、GD-5S和GD-9S的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5d日均温22.7℃人控降温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水稻(Oryzasativa L.)核不育系YW-2S、广占63S、1103S、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对陡降温反应的程度和时间不同,籼型重组型光温敏核不育系YW-2S和籼型光敏核不育系1103S育性波动较小。平均花粉不育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但花粉不育率较低的不育系自交结实率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0.
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1A进行遗传分析,以核不育两用系S1AB,S 45AB,15AB,117AB互相杂交,结果表明,S1A核不育受隐性基因控制,S 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等位,但S1A与S 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不等位,S1A可能是1个新的隐性核不育突变体.  相似文献   

11.
以欧新A为母本,贵州地方品种资源为父本,通过测交、回交及定向选择等育种方法,培育出了G098A、G043A等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这类不育系不但具备欧新A的不育性,而且其丰产性状、抗性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欧新A。此外,还选育出了恢复系G193,该恢复系的恢复育性程度较高、配合力强、经济性状和抗性较好,属于早熟类型。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与甘蓝型油菜、甘蓝远缘杂交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白菜为母本,甘蓝型油菜、甘蓝为父本进行人工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菜×甘蓝型油菜的亲和程度较高,大白菜×甘蓝的亲和程度很差,二者有效结实指数分别为0.35-4.29和0.01-0.58,真杂种率分别为36%-100%和0;杂交的败育可分为胚败和芽败;产生大量假杂种的原因是去雄不尽,花粉污染和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13.
从日本引进青花菜杂种19份,通过秋季田间经济性状和翌年春季开花习性鉴定,筛选出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用甘蓝类蔬菜自交系分别与其杂交,后代鉴定结果表明该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为优良的胞质雄性不育材料.2000年以青花菜胞质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甘蓝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5代,育成6个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植株生长健壮,苗期低温无叶片黄化现象,花瓣完全开放,雌蕊发育较正常,蜜腺较发达,雄蕊完全退化,杂交结实正常.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试验鉴定,筛选出5个优良杂交组合,通过进一步试验、示范,育成甘蓝新品种夏华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赣两优二号"是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恢复系"C-189"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两系杂优组合。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制种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新育成的红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Eru-3、Eru-5和16个父本材料配制的32个杂交组合进行主要矿质元素Ca、Mg、Fe、Zn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Eru-5和父本D、E、F和H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提高杂种一代矿质元素含量的理想亲本;组合Eru-5×G、Eru-5×H和Eru-3×L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是矿质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良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Ca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Mg、Zn的遗传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控制,Fe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  相似文献   

16.
优质早籼不育系“99A”的选育及其配组优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504”(赣早籼49号)作母本,“IR58025B”作父本进行杂交,在F2代中选择优良早熟单株与野败型不育系“G4A”进行测交并回交,经10代回交转育,育成了优质籼型不育系“99A”。2006年3月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99A”不育性稳定,不育率高,农艺性状、异交结实率、稻米品质、抗性和配合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实用不育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Exploitation of novel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is a main approach for widening the cytoplasmic genetic background of hybrid oilseed rape and avoiding epidemic risk in oilseed rape production.In this study,symmetric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Brassicanapus var.Zhongshuang4 and Sinapis arvensis(Yeyou18)were produced by protoplast fusion.Two of the six established hybrids were male sterile showing trace or no pollen release upon flowering with non-or slightly extended stamens.Using Zhongshuang4 as a recurrent parent to pollinate the male sterile plants,the ratio of male sterile plants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backcrosses.As early as in BC3 generation,most of the sterile families had nearly 100%sterile plants.Up to BC4 generation,the male sterility became stable and no fertility segregation was observed.All F1 progenies from tested crosses using restorer and maintainer lines of Polima CMS were 100%sterile,indicating that the established CMS by somatic hybridization is different from Polima CMS.The origin of the cytoplasm and potential use of this hovel CMS in oilseed rape breeding were discussed.Key wotds:Oilseed rape,Protoplast fusion,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Sinapis arvensis  相似文献   

18.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20.
对4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在湛江地区进行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各不育系的育性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不育株率随播期推迟而上升.其中不育系466a-1、中油杂2号A在9月10日播种,可以在3月下旬收获,不会影响早稻移栽;而不育系325a-6、油研a-10同在9月10日播种,但成熟期仍在4月上旬,与早稻移栽的时间相隔过短,因此在湛江制种时应当推迟早稻移栽期.试验结果还表明,各不育系在9月10日播种,不育株率很低,始花期育性指数也偏高,因此4个不育系在自交繁殖时都需加以提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