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油是一种干性油脂,在水、酸、碱或光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异。本研究采用活性炭脱色精炼工艺进行桐油精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0.17℃、脱色时间90.71 min、脱色剂用量3.49%,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92.48%;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桐油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顺,反,反-9,11,13-十八碳三烯酸,含量高达70.31%;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比对脱色前后桐油特征官能团吸收峰的差异化程度,发现该工艺能够很好的保障桐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湘西桐油中脂肪酸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检测出湘西各地区桐油中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据此来判断湘西桐油的品质特性。采用的方法是将湘西各地的桐油与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发生质酯交换反应,进行衍生甲酯化,使符合气相色谱法的检测要求,在适合的检测条件下进行气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发现湘西桐油的主要组分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α-桐酸、β-桐酸,其中影响桐油品质的成分桐酸的含量达到了73%~80%,其中α-桐酸含量远远大于β-桐酸的含量。这说明湘西的桐油具有优良的品质,特别是张家界市永定区的桐油样品中β-桐酸的含量非常低,只有2.01%,这不仅有利于桐油的长时间的保存及运输,而且使湘西桐油具有良好干性油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edes Linn.)油的最大得率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同时,为了得到游离酸含量和水分及挥发物较低的优质沙棘油,采用二级分离的方法分离沙棘油,通过分析、比较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所得沙棘油物理指标,认为二级沙棘油分离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陕南不同地区产桐油及相同地区不同季节产桐油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由此判定原料桐油品质是否达到后期合成复合材料对其中桐油酸含量的要求。测试结果表明,每种桐油中主要都含5种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和桐油酸,其中影响桐油酸品质的桐油酸含量在几种桐油中分别占91.9%、80.3%和52.1%,说明产地和气候对桐油中桐油酸含量均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桐油酸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桐油皂化制备桐油酸的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桐油酸含量,对影响桐油酸含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并得出桐油酸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70℃、回流时间1.5h、pH值3.0。  相似文献   

6.
通过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桐油中的脂肪酸进行酯交换反应甲酯化,采用GC‐M S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甲酯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了桐油中α‐桐酸、β‐桐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等13种桐油脂肪酸组分。通过比较各产地桐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油中桐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桐酸含量介于70.03%~82.00%之间;不同产地桐油中α‐桐酸、β‐桐酸、油酸、亚油酸等单个组分的脂肪酸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不同桐油中脂肪酸含量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征。  相似文献   

7.
初步研究了桐油酸的保存方法,以α-桐油酸含量为指标,将桐油酸与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桐油酸含量,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结构.研究了容器材质、温度、保存条件对桐油酸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抗氧化剂种类、用量及温度等对桐油酸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剂及其用量、冷藏温度对桐油酸含量影响较小,因此桐油酸在真空包装、温度低于25℃条件下保存为宜.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杨梅仁中杨梅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L9(34)正交表,探讨各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杨梅仁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杨梅仁油品质好,在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30 L/h、分离温度30 ℃时效果最佳,得率高达33.52%;杨梅仁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是一种质量很好的保健油.  相似文献   

9.
以十五烷酸甲酯为内标物,建立了通过气相色谱仪定量分析桐油中6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湖北金丝、景阳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脂肪酸甲酯工作曲线线性相关性R2在0.979以上,回收率为98.9%~104.5%,RSD值为4.6%~7.3%;2种品种桐油中都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α-桐酸,其中金丝桐油中含量分别为0.018、0.019、0.071、0.069、0.003、0.729 g/g,景阳桐油中含量分别为0.021、0.022、0.054、0.070、0.002、0.585 g/g,金丝桐油中α-桐酸含量高于景阳桐油。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山苍子的资源化利用率,本文以山苍子提取精油后的加工副产物山苍子核仁为原料,开展了不同制油工艺对其内油脂萃取效果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山苍子核仁含油率为35.7%,压榨毛油得率为26.2%,而采用石油醚浸提后残粕内几乎不含油,提取率高。此外,采用GC-MS分析法测定山苍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对照结果发现浸提法能实现油脂的高效萃取,所得核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少于机械压榨制备的核仁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近40%;而月桂酸(十二烷酸)含量为34.83%,比压榨法得到的月桂酸含量46%低,这些关键数据为提高山苍子核仁的资源化利用率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