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苦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规律,为苦竹良好形态建成的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苦竹林2年生立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苦竹立竹胸径先升高后下降,立竹全高、枝下高和冠长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冠幅和枝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立竹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且高密度竹林立竹全高、冠长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竹林,枝盘数则相反。立竹分枝数、枝长和枝分角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枝夹角则相反,枝长和枝夹角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低、中密度竹林分枝数和枝分角显著高于高密度竹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中密度苦竹林立竹表型特征综合得分最高。研究表明,苦竹秆形、冠形和枝形存在明显的林分密度效应,林分密度增大苦竹高生长增加,冠形径向扩展受抑而趋于紧缩,枝形趋于稀疏,中密度苦竹林具有最大的立竹胸径、较长分枝与开张的角度,是试验区苦竹林立竹良好形态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2.
以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受灾前毛竹林经营密度和灾后救护措施的灾后恢复效应。究结果表明:灾前经营密度、施肥量和抚育措施对灾后恢复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竹林经营密度的增加,灾后毛林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秆重也增加,3 000株·hm~(-2)是一个较适宜的经营密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鲜重逐渐增多,施肥量750 kg·hm~(-2)时,灾后竹林的恢复效果最好;合理的抚育措施能提高出笋量和成竹量,其中以深翻+施肥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最大。  相似文献   

3.
垦复与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霍山县开展了林地垦复和砍灌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和竹林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连续3年监测结果表明:垦复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8 cm、9.96 cm、44.30%、2 918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67%、5.29%、8.45%、450株/hm2;砍灌处理的林分平均胸径、1~2年生竹胸径、1~2年生竹比例、立竹度等指标分别为9.82 cm、10.67 cm、27.26%、3 293株/hm2,分别比对照提高3.81%、6.17%、23.29%、475株/hm2。研究表明,抚育措施可促进毛竹林生长,优化竹林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3年来对朝北的山坡或山岙地的笋竹两用林林分采取增加竹林密度和选粗壮的竹笋留养新竹的技术培育毛竹大径竹材,结果表明:新竹平均胸径达11.76 cm,比实施前提高了0.93 cm;胸径≥12 cm立竹株数达55.8%,比实施前提高了近18百分点;林分立竹竹材产量比实施前增加34.3%;胸径≥12 cm立竹竹材产量提高了14.8%;每度新竹立竹产值比实施前增加36.6%.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覆盖雷竹林高产稳产,于2011~2015年,在湖北省崇阳县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密度、不同竹龄留养母竹的竹笋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竹林立竹密度应控制在12 000~15 000株/hm~2,竹笋平均产量达22 381 kg/hm~2;1~3年生竹各占25%,4年生竹占20%,5年生竹占5%的竹龄结构最好,竹林平均单笋质量达172.6 g,平均母竹发笋数达10.2支/株,产笋量达23 850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N,P,K 3因素3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N,P,K肥配施对福建省沙县毛竹林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施用量范围内的N,P,K肥组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毛竹林新竹的生长,9个施肥处理与对照(未施肥)比较,各处理之间除新竹胸径差异不显著以外,新竹竹高、株数、产量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N3P1K3(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的新竹胸径生长达最大(10.8 cm),比对照增长14.9%;N3P3K2(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1 3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的新竹竹高达最大,比对照增长11.3%;选择施肥后新竹产量作为评价施肥效应的综合指标,极差分析认为,施用均衡且适当的N肥(尿素750 kg/hm~2)、P肥(过磷酸钙900 kg/hm~2)、K肥(硫酸钾150 kg/hm~2),其新竹产量为25.8 t/hm~2,比对照增长79.2%,能为新竹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1 300±100株·hm~(-2)(D1)、1 900±100株·hm~(-2)(D2)、2 500±100株·hm~(-2)(D3)及3 100±100株·hm~(-2)(D4))毛竹林分内对其主要生长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以研究毛竹林分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对退笋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毛竹的出笋率和成竹率有显著影响,二者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毛竹林叶面积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18~7.10),不同密度毛竹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胸径在10.75~11.75 cm,不同密度毛竹胸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毛竹林分平均竹高在12.96~13.33 m,不同密度毛竹竹高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株数按径级分布与株数按树高级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材用林竹腔施用毛竹增产剂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毛竹增产剂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经营水平的竹林中,施肥区新竹数比对照区新竹数增长达65.3%;施肥区新竹胸径均有较大的提高,与同林分2007年竹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6.4%;施肥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1.3%。  相似文献   

9.
历时10年对大径级毛竹林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大径级毛竹林发笋率、成竹率和大径级新竹数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30倍、1.31倍和16.07倍,大径级新竹数量占成竹总株数平均值为62.8%;大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分别为12.28 cm、17.03 cm,平均枝下高和最大枝下高分别为8.95 m、13.0 m,立竹密度平均达到4 705株/hm2。大径级毛竹林中,产材量和各解析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均随大径级毛竹比重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径级越大其增长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苦竹是川南地区优良的笋用竹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年龄结构、胸径结构,以及林分密度3个因子下苦竹的产笋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年龄结构、林分平均胸径、立竹度对苦竹鲜笋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胸径整齐度对苦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1年生+2年生+3年生竹龄主导型的竹林产笋能力最好,鲜笋产量达4 770 kg·hm~(-2),发笋数达13 900个·hm~(-2);平均胸径6 cm的竹林鲜笋产量最高,达到4 580 hm~2;立竹度10 000~12 000株·hm~(-2)的竹林产笋能力最好,鲜笋产量达4 700 hm~2,发笋数达1 550 hm~2。结合各因子来看,以1、2、3年生竹竹龄主导型+中大的林分平均胸径(4~6 cm)+中等立竹度(10 000~12 000株·hm~(-2))的苦竹林鲜笋产量最高,是比较理想的苦竹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