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世界农业从现在到下一世纪的走向如何,是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学家、农业管理专家、农业政策决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总的来讲,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悲观论,另一种是乐观论。争论的焦点是农业潜力到底有多大,农业能否养活下一个世纪80亿人口,农业能否支撑下一世纪大厦和日益扩大的城市大厦。一种典型事例是第一次历史革命的反思,英国、奥大利亚科学家认为,第一次历史革命尽管使粮食总量猛增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贸与市场阿拉伯国家粮食进口猛增1995年阿拉伯粮食进口额增加了近10亿美元。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世界各地实行的保护主义,农产品不足的问题将日益恶化。阿拉伯联盟主要的农业组织阿拉伯农业投资和发展机构称,1995年有22个成员国的阿拉伯联盟,小麦、...  相似文献   

3.
一、引子1994年美国J&#183;布朗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敲响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警钟,引起了不少中外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农业部认为,今后的几十年内中国进口粮食会越来越多。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将达到6.97亿吨,粮食进口将增多。我国的陈锡康、黄季琨、李思恒和康晓光等学者研究表明,未来中国粮食基本可以实现自给,但是将从结构性短缺转为战略性短缺,  相似文献   

4.
直到六十年代中期,匈牙利粮食还不能自给,每年需要进口几十万吨粮食。而仅仅过了十几年匈牙利已成为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每年出口成百万吨粮食和几十万吨肉和肉制品。主要原因是匈牙利实行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稳健的农业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自留地经济和辅助经济以及其他农业小规模经济的发展。(匈牙利  相似文献   

5.
198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提出两份研究报告:一是《生存与发展》——关于中国农村长期发展几个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的系统分析,一是《生态赤字:未来民族生存的最大危机》——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从人口、资源、粮食、生态环境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系统分析和提出了我国农业和经济建设面临的各种矛盾及对策。攸我们第一次比较全面地看清了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紧迫性,对我国农业任务的艰巨性也有了新的认识。我是在研究了报告并参加讨论后,引起一些新思考的。特结合纪念《农业现代化研究》创刊十周年,草成此文。  相似文献   

6.
主编速递     
《农业展望》2014,(6):3-3
<正>近年来几大主粮的进口增速高于国内产出增速,中国已进入粮食产品全面净进口时代,粮食问题仍十分严峻。《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需有效利用贸易,统筹兼顾立足国内和适当进口两个原则,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量分析》认为,虚拟耕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的局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但中国虚拟耕地贸易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需加强农业保护,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足,适度进口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读者热线     
主持人古燕飞河南读者李伟新来信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吗?答:从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有关粮食市场准人的三个方面(关税减让、进口配额、进口配额经营)来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会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大的冲击。“人世”后,国外一些低价优质的粮食必然涌入我国市场,从而使进口粮食增加。如1999年4月10日中美两国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放弃数量控制,让市场来决定两国的粮食贸易量。根据粮农组织等预测,由于发达国家在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中削弱了农业补贴,过去被压低的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主要是粮食价格)将呈上涨趋势。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因人口多,每年的粮食进口量也很大,“入世”后由于市场的开发,粮食的进口量增加本身就会增加外汇负担,而国际市场粮食价上涨会使这种负担过重。1999年4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后,美国小麦市价有反应,美国西北小麦的主要交易场所——波特兰谷物交易市场的小麦每蒲式耳上涨了20美分。这样,“入世”后中国粮食市场的开放,使外国粮食涌入国内市场,将增加中国进口粮食的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储备压力。但是,这种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不会对我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进口国。从供给总量来看,近年来通过实行强有力的农业支持政策,中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谷物基本实现供求平衡,但不同品种的供求格局存在明显差异。从贸易形势来看,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快速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粮食贸易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总结入世以来中国粮食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粮食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未来粮食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盘点今年农业话题,粮食问题的一个"悖论"现象恐怕会入选。说它是个悖论,是人们看到: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但进口却越来越大。中国粮食究竟怎么了?今年5月,在2015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达了农业面临的三个增长的困惑:一是这十一年粮食产量年年在增长,二是进入新世纪,尤其2010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在逐步增长,三是全社会粮食总库存也在迅猛增长。既然十一连增了,干嘛还要进口那么多粮食?这是社会普遍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0.
林梅 《世界农业》2000,(9):12-13
一、粮食生产状况越南是个农业国 ,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5%,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 %。在第二次大战以前 ,越南曾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 ,后来由于长期战争、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 ,越南逐渐由大米出口国变成大米进口国。直到80年代实行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后 ,农业生产开始逐渐增长 ,特别是1986年越南“六大”召开后 ,政府更加重视农业 ,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1988年越南粮食产量达1900万t,是越南独立后第一次实现粮食自给 ,结束了多年进口…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而是农产品竞争力太低。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一连增"、"十二连增"。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也认为,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说粮食多了,一方面中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量却不断增加。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  相似文献   

12.
5月28日,全国首届青年农业工程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我国老一辈农业科学家杨显东同志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他说: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是相当落后的,10亿人口靠8亿农民搞饭吃,每年还要进口稂食。美国五十年前农业人口是25%,现在是2%,可是它生产的粮食几乎50%供出口,每个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70人,我们一个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只能养3—4人;英国1.5%的农业人口生产的粮食,养活全英8500万人口还有富裕;日本五十年代初期农业人口占50%,现在占17%,还有一部分星期天农民,它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以来,智利农业发展曲折坎坷,前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土地高度集中,重工轻农,传统农业依靠国内市场,出口农业萎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虽经历两次土改,根除了大庄园制等弊端,但缺乏整体规划,农业投入少,实行农产品价格控制伤害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20世纪70年代初农业生产低于1936年水平,1965~1970年粮食年均进口1亿美元,1972年升至4.5亿美元,1973年高达6亿美元,农业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出口少于进口,国民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政府决心依靠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大批农业专家,进行经济改革,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但是,并不是农业强国,至今仍需从国外进口相当多的农产品。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人均占有农业资源紧缺有关。早在1957年时任总理的周恩来就指出:"我国人口跟可耕地面积比,平均每人不到一亩,要是五口人一家,就是1hm2,而人家总是1.5hm2或者2hm2,乃至于十几hm2。至于欧洲国家的人均耕地那就更多了!"当时中国人口6亿人,现在人口已成倍地翻番,人均耕地资源更为紧缺。我国之所以能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自己养活自己,全靠农业上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观点     
《中国农垦》2011,(10):1-2
陈锡文:农业农村形势很好矛盾困难问题很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在出席"2011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我国农业农村突出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和保障问题。尽管这几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但是部分品种的农产品进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去年大豆进口就达到了5480万吨,其数量差不多相当于国产粮食的10%,也就等  相似文献   

16.
从2002—2015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780%。如今,城市的扩张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开始减少。越来越多的进口粮涌入中国,引发了业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粮食问题始终是农业的基础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大基础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出现了粮食增产、库存增加、进口同时增多的新情况,同时又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新挑战。在分析我国粮食生产快速发展的原因、粮食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资传媒红红火火又一年,这一年里,充分发挥了交流行业成果,宣传行业信息,推动行业发展的阵地和窗口作用。2012年整体农业形势一片大好,粮食实现九连增。但我国农业也面临新问题,一方面是粮食增产,另一方面是油、豆、蛋、奶等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农业消费水平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正>适度进口的底线,是我国的粮食进口量,尤其是不影响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还要扩大农业国际合作,开展境外农业投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给,为全球粮食生产作出贡献。5月16日,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资源基金共同举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供给保障高层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说,关于粮食安全的讨论,时间不下20年。"适度进口"问题在会上被一  相似文献   

20.
正与工业领域不同,农业去库存一定要建立在稳定和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一旦市场有需求,就能及时产得出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我国粮食多了还是少了的问题又起争论,并影响到人们对去库存的理解。有丰收包袱论,认为增产的粮食收储是财政包袱,去库存就是简单调低粮食目标产量;有农业代价论,认为消耗资源换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