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职涉农专业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回顾中外高职教育发展新趋势、深入系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涉农专业人才需求和高职涉农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涉农复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实施该模式的主要保障机制,以破解高职涉农专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涉农高职院校完成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涉农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为服务“三农”提供优质资源、助力国家优化农业人才配置、加快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梳理了涉农高职院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与乡村人才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乡村产业布局不平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乡村振兴理念不契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产教融合发展新要求,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厚植服务“三农”情怀;搭建校地教学平台,健全激励保障体系4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推动涉农高职院校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高职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其建设质量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专业教学质量与办学特色.需要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以及就业工作岗位对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需求,对涉农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状况进行评价,以促进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依据校内实训...  相似文献   

4.
刘瑞龙农业教育思想深刻内涵为:“以农为本”,积极服务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农业教育的出发点;产学研相结合,是搞好农业教育的切入点;一支理念新、技术精、德才兼备的农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是搞好农业教育的支撑点.刘瑞龙农业教育思想对涉农专业开放教育的启示:涉农专业开放教育发展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育、生产、科学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探索涉农专业开放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不断创新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好涉农专业开放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开放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和高素质的涉农专业开放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为载体,基于浙江省农业行业自主创业环境和涉农专业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多年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构建农业自主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树立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归纳出了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率的创业教育模式,即面向农业行业,扎根农业产业,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双层次多平台创业教育模式,进而从创业意识模块、创业素质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教育实践模块细分了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郭益红  汤璇芷 《河南农业》2023,(3):14-15+18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重要,基于涉农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指出其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整体规划不够完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协同、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等现实困境,提出要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团队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思政案例库等思政教育实践对策,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实训基地是农业高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过程中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场所。针对传统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与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对农业高职教育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实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生产、科研项目为载体,探索并实践了"实训示范园"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涉农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能够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农”色不浓、特色不突出,体制机制僵化、实践教学欠缺以及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等问题,应通过特色培育、机制完善、加强创业实践教育等手段,促进涉农高职院校打造具有典型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涉农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涉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对策:首先是明确涉农专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改善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的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此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探讨了未来涉农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走向: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涉农专业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依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揭示会计人才供需矛盾;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框架下,厘清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探索"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最终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该模式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立国之本,在人民生活中起重要的物质基础支撑,同时,现代化的发展也为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思路和机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农业发展的服务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功能。从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从高职生的观念意识、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政策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71-273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重大战略部署,其关键是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人才.涉农高职院校作为提供农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应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通过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困境和实践进行探索,旨在为促进涉农院校人才培养、实现新的更大突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植物保护专业高职生就业市场调查和近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高职植保专业的市场定位、课程体系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构建了植物保护专业“六段交替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从高职教育特色、就业岗位群动态调整、校企合作互动等方面改革实施“六段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高职"3 2"人才培养模式是中、高职教育的一种衔接模式,具有能够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双方积极性,有利于终身学习观念形成和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等多方优势。辽宁农业职业学院从2004年开始以经贸类专业为主,与多所中职学校进行了中、高职"3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出实际运行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职教育弥补了人才培养“高技能”的空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目标定位模糊,教学质量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簿弱等问题,急需要从学校定位模糊,课程建设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高素质”、“应用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勇  邢承华  田晓军  罗军  胡繁荣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187-187,151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应用性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社会对涉农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高职教学的实践经验,对高职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技能培养途径、"双师"教师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涉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为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趋势,涉农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职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和革新。总结了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举措,以期为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清思路、完善理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人才建设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新农科建设提出高职教育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要求,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化"课程模式、创建非正式课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5个方面对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教育质量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努力进行适合高职院校课堂、课余和社会化"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林高校普遍存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设置趋同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农林高校的学科优势,导致人才供给与农村需求严重脱节,涉农领域就业率偏低。在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与涉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间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涉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定位,通过优化涉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组织保障体系,制定校内、校外优势资源协同育人机制,多途径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夯实涉农法律人才的供给基础,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