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的产量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经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汕优晚3相当,12项稻米品质检测除垩白米率(14%)外,其余11项指标均达农业部颁优质稻米标准二级以上,并具有香味。生育期比对照晚熟2d左右。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杨聚宝博士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该组合适应性广,在福建稻区可作中稻、再生稻和晚稻,在闽南,华南可作早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中稻。生育期比汕优63短3~5天。其优良特性有:优质经中国水稻研究所米质检测中心鉴定,主要指标达国家一级米标准,蛋白质含量高达11%。高产、早熟1998、1999年福建省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汕优63增产5.85%。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种,全生育期在127~139天,比两优培九早熟7天左右,结实率达85%以上。大部分地区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均在600公斤以上。纯度高、抗逆性强1997~2…  相似文献   

3.
准两优527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准S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引进在我县有代表性的棠口、熙岭,本所三个点进行试验、示范,平均产量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10.5%、11.6%、12.8%,是目前我县的接班品种之一,现将有关栽培技术阐述如下:一、产量表现2004年该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表现为:棠口点专业户陆坚示范种1亩,单产677.7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产10.5%,达显著水平;熙岭点专业户张和试种1.2亩,平均产量692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产11.6%,本所试验收割测产平均产量718千克/亩,比汕优63(ck)增…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50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64S为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500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头季比汕优63生育期短4d,产量相当;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63长7d,增产1倍左右;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6.
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好.2001年在莘口镇曹源村(海拔180米)进行双季晚稻栽培,平均产量8085公斤/公顷,比汕优63增产13%.中村乡杜水村(海拔530米)作中稻栽培,平均产量8520公斤/公顷,比汕优63增产14.3%.1999年在湖北襄樊作中稻栽培,产量高达10455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7.
育成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金农2A和恢复系金恢3号,组配成杂交稻金农2优3号,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福建省2007年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7%.2008年继续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3%.2009年生产试验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9%.(2)稻米品质.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米的品质标准,直链淀粉含量15.70%.(3)抗病性.中感稻瘟病.(4)全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2.3 d.  相似文献   

8.
利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蜀光612S与蜀恢881配组成两优681,经试验、示范表明,比对照汕优63具有早熟、丰产、抗稻瘟病、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清市示范和推广的晚稻后备品种,从福州市种子管理站引进10个晚稻新品种,以谷优527和汕优63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优765比两个对照品种增产,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显著水平;金农2优1和Y两优708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显著水平,上述3个组合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适宜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贵州省杂交稻区试对照威优64,汕优64,汕优晚3和汕优63的生育期。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组合对照种生育期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海拔每上升100m,生育期约延长2-3d,威优64,汕优64和汕优晚3的生育期比迟熟对照汕优63分别早熟13.1,6.6和5.9d;在5个相同试点,比汕优63分别早熟18.1,14.1和11.4d,结合误差确定威优64比汕优63早熟19.4d。由此提出了参试组合熟期类型划分指标,经检验证明适用。  相似文献   

11.
新两优6号     
新两优6号是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5010460)。一、产量表现新两优6号具有很好的高产性、稳产性。2003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试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3%,居参  相似文献   

12.
对特异株型恢复系R456配组的杂交稻两优456和汕优456两个组合在高海拔地区抽穗期的气候、结实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两个组合的抗寒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汕优456的平均产量达512.53kg/667m^2。平均结实率为70.07%;两优456的平均产量达490.5kg/667m^2,平均结实率为75.33%,均比对照汕优63(产量为321.2kg/667m^2,结实率为64.3%)高,在日均温低于20.0℃的条件下,这两个杂交组合仍有较高的结实率。表明,用特异株型恢复系R456配组的两个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1985年至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新恢复系559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559。该组合参加2000至200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9.6t/hm^2,比三系对照组汕优63增产5.3%;全生育期135.4d,比对照短3.2d;抗稻瘟病;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并易于制种。2002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梁承业科研组(邮码:510650,电话:020-85232626)培育的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23“,近日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   “中优223“是感温型中迟熟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在广东省区试中表现良好,每667平方米产量为500.89公斤,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5.97%,全生育期128~130天,比汕优63早熟2天.   米质达一级,饭味口感佳,且具有……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以来两系杂交香稻两优363在河南省南召县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产量为7.70~8.66 t/hm2,最高产量9.39 t/hm2。米质优,米饭软香,出米率高。生育期153 d左右,比Ⅱ优838早熟15~20 d。其稻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介绍了优质杂交香稻两优363在河南省南召县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Ⅱ优1223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用Ⅱ-32A与金恢1223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2003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1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差异达极显著;2004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2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两优6785是由用两系不育系885S为母本、黔恢785为父本配组的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的两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经2010-2011年贵州省杂交水稻迟熟组2a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25 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59 t/hm2,比对照增产10.30%;全生育期158.9 d,比Ⅱ优838早熟0.9 d;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04号)。  相似文献   

18.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宜香208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本所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9.87t/hm2.比汕优63增产13.6%;2003年参加多点试验,平均产量8.67t/hm2,比汕优63增产9.1%;2004年参加四川省优米B2组,平均产量8.523t/hm2,比汕优63增产3.0%。参加全国区试长江上游筛选试验.平均产量8.081t/hm2,比汕优63增产2.0%。2004-2005年参加陕西省晚熟区试,平均产量9.788t/hm2.比汕优63增产7.55%。该组合有稳产、丰产、质优、香型、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广泛适应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