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2种抗病类型。分析了影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表明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外,还受到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播期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玉米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三年来在聊城,玉米小斑病比弯孢霉叶斑病发生重,其发病程度主要受到7月和8月份总降雨量的影响.发病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且其抗病性越弱病情增加越明显,但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小斑病发病程度的影响比对弯孢霉叶斑病重.  相似文献   

3.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降雨日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4.
对4个玉米品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聊城市玉米小斑病比弯孢霉叶斑病发生早且重,发生弯孢霉叶斑病的叶片常从中下部开始,而发生小斑病的叶片基本上是从下部1~3片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抗病品种从病害始发期至生育后期流行曲线平缓,感病品种的病情发展快,流行曲线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夏玉米品种对6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是限制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筛选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河南省作为玉米主产区,筛选多抗性品种可以为该区玉米品种的推广及抗病育种奠定基础。2015—2017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针对河南省6种玉米主要病害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抗性表现相对稳定,中抗品种占主要地位,比率分别为49.22%、52.00%、46.45%,抗性品种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抗性品种极少;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抗病品种鉴定中,不同年份间品种抗病表现变化较大,2015年高抗性品种比率最高,为35.16%;在玉米南方锈病抗病品种鉴定中,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总体较少,抗性类型品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玉米镰孢茎腐病抗性种质资源相对较多,抗病品种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玉米瘤黑粉病抗病品种鉴定结果在不同年份中差异较大,2015年和2016年以感病品种为主,2017年以中抗品种为主;玉米镰孢穗腐病高抗性品种较少,抗性品种比率逐年上升,中抗品种比率相对稳定,在40%左右。结合3 a的筛选和鉴定结果,共获得中抗以上的多抗性品种23个。综上所述,近年河南省选育的玉米品种中,对镰孢茎腐病、弯孢霉叶斑病和瘤黑粉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的品种比例较高,而小斑病、南方锈病和镰孢穗腐病的高抗性品种相对较为缺乏,应进一步加强这3种病害的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6年和2007年人工接种鉴定云南省区域试验42份新品种对灰斑病、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NLB)、小斑病southem leaf blight,SLB)、弯孢霉叶斑病(Curvtdaria/leaf spot,CLS)、纹枯病(sheath blight,SB)、茎腐病(stem rot,SR)、穗腐病(ear rot,ER)、丝黑穗病(head smut,HS)、锈病(rust)等9种玉米病害的抗性,仅 海97-4能兼抗7种病害,占2.38%.7个品种兼抗6种病害,占16.67%.13份品种兼抗5种病害,占30.96%.能兼抗5种以上病害的品种共20份,占总数的47.62%.采用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esistance stance gene analogue.RGA)分析,可把这42份品种划分为6个类群.第1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丝黑穗病表现出抗性;第2类群.对灰斑病、丝黑穗病表现抗性;第3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表现抗性;第4类群,对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表现抗性;第5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病表现抗性;第6类群对大斑病、小斑病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7.
商丘市主推玉米品种对4种玉米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2年对商丘市主推的61份玉米品种进行抗锈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粗缩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茎腐病的品种有13个,抗茎腐病的品种有9个,中抗茎腐病的品种有25个,中感的有3个,感的有7个,高感的有4个;高抗小斑病的品种有0个,抗小斑病的品种有10个,中抗小斑病的品种有18个,中感的有25个,感的有8个,高感的有0个;高抗弯孢菌叶斑病的品种有1个,抗弯孢菌叶斑病的品种有8个,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的品种有21个,中感的有13个,感的有9个,高感的有9个;高抗粗缩病的品种有31个,抗粗缩病的品种有9个,中抗粗缩病的品种有9个,中感的有4个,感的有5个,高感的有3个。  相似文献   

8.
用2%”科瀚98”抗旱保水剂拌种法处理对弯孢菌叶斑病有不同抗病性的供试玉米品种,于出苗期、5-6叶、7-8叶及成熟后期调查玉米长势,并在自然发病情况下,分析经济产量。实验表明,保水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并提出了自然发病田的经济产量。5-6叶期人工接种弯孢菌叶斑病实验表明,保水剂在常规抗旱抗减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抗病能力。本文明确了保水剂处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抗主米弯孢菌中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玉米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玉米品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不同遗传来源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品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筛选出一批抗弯孢病菌的品种和自交系,为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综合感病指数评价品种资源抗病性模型对106份玉米品种资源进行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选出高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资源57份,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资源14份。  相似文献   

11.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建军  杨书成  王燕  王富荣  石秀清  赵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3-21104,21230
[目的]评价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4个类型的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鉴定的238份材料中,高抗型占0.8%,抗型占20.6%,中抗型占44.1%,感型占24.8%,高感型占9.7%。不同类型品种中,抗性差异较明显,其中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中青贮玉米较多,占87.8%;高油玉米和糯玉米分别占73.3%和61.3%;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表现抗性,占审定总数的53.3%。[结论]为选育和种植抗大斑病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玉米品种资源抗大斑病组分测定和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引起病害发生的重要因子,组建利用综合感病指数评价品种抗性模型,即:综合感病指数=单株病斑数(侵染几率)×相对产孢量×病斑大小。根据该公式,综合病指值越大,表示该品种感病越重,抗病性越弱;反之,表示该品种感病越轻,抗病性越强。利用这种方法对100余份国内和引自美国的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抗大斑病组份测定和抗性评价,选出对大斑病免疫或高抗玉米品种74份,既可用于农业生产,又可用于抗病育种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发生期,在田间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大斑病进行处理,并测定其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施药处理对玉米大斑病均有一定防效,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450g/hm2喷药1次、30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2次、45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1次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5%,68.45%,82.63%,74.33%;试验剂量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生长安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强致病力菌的抗病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8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强致病力菌株接种,鉴定了其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小斑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28个玉米品种中大多数玉米品种属于抗或者高抗水平;只有冀玉12号、鲁单9056、郑单958和先玉335属于中抗品种,而这些品种推广面积较大,是玉米主产区的主流品种,建议严密监测小斑病菌的致病性,尽快筛选对强致病力菌株抗性好的高产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抗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性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进行了丝黑穗病及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四单158、登海1、登海9、丹638、农大108、吉单209、吉单156、垦粘1、掖单19、吉单141、吉单306等较感染丝黑穗病。多数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及褐斑病。对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抗性均较好的品种为“吉单180”。  相似文献   

17.
特早熟玉米夏播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 和1998 年对特早熟玉米进行了夏播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适宜山西省中北部地区麦茬夏播的玉米品种,生育期为80 ~85d ,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特性。特早熟玉米同一品种夏播比春播生育期缩短8 ~9d ,杂交种比其亲本( 自交系) 早熟3 ~4d 。夏播时由于温差大,玉米子粒饱满,千粒重高,子粒产量比春播时高  相似文献   

18.
 192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发现玉米圆斑病,现已蔓延至30多个国家。该病由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G.L. Stout)Shoemaker(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carbonum R.R. Nelson)]侵染引起。玉米圆斑病菌属异宗配合菌,其有性过程受交配型基因控制,有性态可在实验室内诱导产生,并可与玉米小斑病菌和燕麦枯萎病菌发生种间杂交。除侵染叶片外,还可侵染果穗、苞叶和叶鞘等部位。病原菌在种子、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为翌年的侵染源,以后借气流、雨水传播。品种抗性、气候和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有较大影响。但国内对病害的抗病育种、病害流行和防治方面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