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虾、鱼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常需要大量的轮虫作为幼苗饵料。但在大面积培养轮虫的过程中,又经常遇到轮虫饵料——藻类供应不上的问题,我们试验采用发酵面粉作为轮虾饵料,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试验条件 培养池为室外水泥池,面积为10×10(m~2),池底有排水管。 培养用水是经沙池过滤的海水,用水调节比重,控制盐度在15~25‰之间。 培养品种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发酵面粉用市售面粉,在使用前一天发酵,投放前每500克加入15升水,搅拌10分钟,用筛绢过滤。 二、试验过程 培养前用百万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池。清池后,放进50cm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培养轮虫的饵料之一,与酵母悬液相比,小球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的特点,其不仅可以被许多海洋生物直接摄食,用其培养的轮虫亦可直接作为鱼类幼苗的开口饵料,而不用经过再次的强化;用小球藻投喂轮虫不易造成水质的恶化,这让小球藻在中小规模的轮虫培育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以培养小球藻作为轮虫饵料为目的,列举了培养小球藻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培养方法根据小球藻液的总量及培育轮虫的规模,可  相似文献   

3.
<正>轮虫属袋行动物门、轮虫纲,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过程作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生物饵料而被广泛使用。笔者多次尝试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下全过程利用小球藻高度浓缩藻液作为轮虫饵料进行超高密度培养试验,结果都获得较好成品轮虫收益,现将培养方法总结如下。一、养殖基本情况养殖容器为圆锥形孵化桶,养殖水体容积为  相似文献   

4.
轮虫营养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水产动物的优良开口饵料,轮虫具有个体小、游泳速度慢、营养丰富等特点,因而在水产育苗中具有重要地位。轮虫以微藻为饵料,而微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轮虫的规模化培养。酵母培养技术的长足发展,大大地促进了轮虫的规模化培养,进而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酵母培养的轮虫在用于真鲷、条石鲷、牙鲆等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配合面包酵母与藻粉培养轮虫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面包酵母与一定量螺旋藻粉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过程中,添加光合细菌液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作为辅助性饵料,对轮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特殊的促进作用。4组实验显示:投喂适宜量光合细菌轮虫增殖明显加快,但与光合细菌添加量的增加不完全呈正比关系;投喂光合细菌新鲜培养液与老培养液轮虫增殖效果相近;投喂光合细菌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当配合酵母、藻粉培育轮虫时,3者在饵料上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褶皱臂尾轮虫的室内规模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河北渔业》2006,(2):59-60
轮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工微粒饵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作为生物活饵料,轮虫在控制水质、提高幼体成活率等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日本轮虫培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日本是水产种苗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国家,而作为重要支持的是饲养的36种鱼种初期饵料———轮虫的研究和应用。从1960年日本伊藤将L型轮虫海水驯化成功起,日本关于轮虫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先后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有400多篇,在基础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应用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成果,特别是添加了维生素B12的小球藻作为轮虫饵料的普及应用,实现了高密度、长期稳定、高增殖率的轮虫培养工业化,最近轮虫超高密度培养的系统装置也已研究成功。工厂化养鱼将成为我国21世纪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鱼种饵料研究肯定会成为今后水产科…  相似文献   

8.
在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的培养中,已使用了数种饵料。其中,海水戮化小球藻(以下简称小球藻)是最普遍采用的,因为培养方便,而且饲养经验证实小球藻轮虫(即用小球藻培养的轮虫,以下凡用酵母培养的轮虫也依次类推称之)的饵料价值高,最近也由鱼贝类幼体营养需求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轮虫是一些水生动物或其幼体的良好食饵,其大量培养供应的技术,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报告一种海水和咸淡水种——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的繁殖生态条件和大量培养技术的实验结果。此种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2—50‰的盐度范围内生长繁殖,但其适宜的繁殖盐度为10—30‰,而尤以15—25‰为最适宜。休眠卵子能在1.5—35‰的盐度范围内孵化,但以15—20‰为最适宜;最高的孵化率为10.47%。在5—35℃的温度范围内,休眠卵子都能孵化,但孵化时间则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5℃,时间短,孵化率高;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变温似较恒温对孵化更有利。最高的孵化率为17.53%。在5—40℃的实验温度范围内,此种轮虫都能繁殖生长。但以高温者繁殖快,低温者很慢。较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5—40℃,而以30—35℃条件下繁殖最快。在温度超越30℃时,轮虫的个体显著变小,这种体形变异是可逆的。实验证实:小新月摄氏菱形硅藻、亚心形扁藻,衣藻和小球藻都是此种轮虫的好饵料;而从大量培养角度看,以扁藻为饵则尤为适宜。较适宜的饵料密度为:扁藻1—15万个/毫升;硅藻5—100万个/毫升。而以扁藻2.5—5万个/毫升左右和硅藻50万个/毫升左右为最适宜的饵料密度。轮虫分布密度小者,其繁殖速度快;分布密度大者,繁殖慢。大量培养中兼顾繁殖速度和数量的关系,以每升培养基中含有1,000个轮虫的接种密度较为适宜。在饵料条件突变、过多或过缺的情况下,轮虫即进行有性生殖,形成休眠卵子。培养中利用此特点,突然停止给饵,一般在二、三日内即可采收得休眠卵子。在大玻璃交瓶、水族箱、水泥池和土池中都能进行不同规模的大量培养,实验中都已取得培养效果。大量培养中最重要的问题为饵料条件,要维持适宜且经常的饵料密度,才能保证轮虫及时、迅速地繁殖生长。在大量培养中,在饵料培养基(或轮虫和饵料混同培养基)中加入2—5‰的人尿,则培养效果更好。培养中最高密度达到324,000个/升的活体轮虫,在培养容器的水底腐渣中最高达到1,400,000个/升的个体很小的褶皱臂尾轮虫。在饵料与轮虫同池培养时,如作高密度培养,则必须另外备有可以补充的饵料来源,以防突然饵料不足,影响轮虫大量培养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投喂鸡粪浆的方法培养轮虫,并与5种微藻培养轮虫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鸡粪轮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HUFA含量达25.9%,仅次于小球藻轮虫和新月菱形藻轮虫,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11.2%和4.4%;在5种微藻培养的轮虫中,用小球藻、新月菱形藻和球等鞭金藻培养的轮虫营养价值较高,而用微绿球藻和衣藻培养的轮虫营养价值相对较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受饵料影响显著,但又不完全取决于饵料。  相似文献   

11.
生物饵料对黑鲷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增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近年来在鱼类种苗培育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日本在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和轮虫作为仔鱼的主要饵料。我国大部份也是采用单细胞藻和轮虫培育仔鱼,同时也用一些个体较小的  相似文献   

12.
轮虫(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一种小型浮游动物,具有广盐广温性、生长繁殖快、培育成本低、营养丰富等优点,是海水鱼、虾蟹育苗中最理想的开口饵料和早期生物饵料。宁波市鄞州区有虾蟹育苗基地2000多亩,以前普遍以蛋黄、豆浆作为开口饵料,这样的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活率也较低。近两年来,进行了土池培育轮虫试验,作为虾蟹育苗的开口饵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轮虫土池高产培育技术及效益核算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海产动物幼体的优质生物饵料,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等特点,尤其在海产鱼类苗种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如何稳定地大规模培养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工厂化生产中首要的问题。在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时,仅以一般的海产单胞藻投喂远不能满足轮虫的日摄食需求,在日本、韩国现多采用浓缩小球藻代替面包干酵母进行生产性高密度轮虫培养,效果良好。现国内多以面包干酵母作为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可行,缺点是易污染水质且容易导致培养失败。目前国内已有关于小球藻浓缩方法及保存效果的相关报道,但尚未见有浓缩小球藻产品出售,也未见浓缩小球藻培养轮虫的相关报道。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清江基地育苗室玻璃钢水槽  相似文献   

14.
轮虫强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轮虫是海水鱼虾类苗种生产中的重要开口饵料。目前使用的轮虫主要有Brachionusplicatilis(L型 )和B .rotundcformis (S型 )两种。由于海产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的繁殖速度小于轮虫的摄食量 ,在大规模轮虫培养中单胞藻不能满足需要 ,制约了轮虫的生产。用酵母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的人工饵料是替代单胞藻最常用的办法〔1、2〕,但其必需脂肪酸 (EFA)缺乏或不足 ,用作轮虫的饵料前需进行EFA的强化〔3〕。目前 ,轮虫培养在EFA强化、替代饵料、高密度培养、冷冻藻保存利用和休眠卵利用等…  相似文献   

15.
宋月林  王伟洪 《河北渔业》2012,(10):55-56,66
综述了国内有关轮虫高密度培养方面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轮虫高密度培养过程中轮虫种类的选择、饵料种类的选择、培养条件的设置,培养的方式方法和营养强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6种不同饵料组合对孵化14d上浮开口细鳞鲑仔鱼进行开口饵料试验研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经10d投喂试验,结果表明:细鳞鲑仔鱼体长增长及成活率依次为轮虫+枝角类幼体组轮虫组颗粒饵料组螺旋藻组酵母及蛋黄组;经饲养10d后最高体长增加0.45cm,仔鱼成活率最高达98%。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在该内河水面水产试验场中,目前当生产若鹭鱼、鲫鱼等苗种时,作为初期培养饵料生物的方法来说,是在养鱼池中施有机肥料,期望轮虫类、鳃足甲壳类、桡足亚纲类等浮游生物的自然繁殖,即采用粗放的方法。 但是,我们认为粗放培养方法的现状是饵料生物的繁殖量每个鱼池都有差异,鱼苗的产量不稳定,为了进行稳定的苗种生产,特别需要有计划地开发培养所需淡水轮虫的技术,作为养鱼初期的饵料生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寒地区早繁鱼苗基地建设的迅速发展,在低温季节对鲜活饵料的需求十分迫切。而轮虫作为鱼苗的活性开口饵料,其温幅广的种类,如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等,适宜在低温下大量培养。为了探索“低温条件下轮虫敞池培育技术”在高寒地区应用的可行性,1993年至1995年连续三年在绥化市鱼类良种温室孵化场进行试验和推广,利用低温敝池培养轮虫,温室培育水花,解决了高寒地区早繁鱼苗的开口饵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云斑尖塘鳢仔鱼饵料动物的非纯化培养及摄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塘泥和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种源,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 oratus)仔鱼的饵料动物进行非纯化培养并做了仔鱼的摄食试验。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各类饵料动物组成1~8 d以轮虫类占绝对优势,比例达到50%以上,9~10 d以枝角类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占优势,比例达到30%以上;各类饵料动物密度变化曲线呈倒“V”字型,其中饵料动物总密度、轮虫类和枝角类密度均在第7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7.6个/mL、29.5个/mL和16.5个/mL。从仔鱼对饵料的摄食比率看,大小范围为50~100μm的饵料动物仅适合9日龄以下的仔鱼摄食,随着仔鱼的发育,趋向于摄食较大个体的饵料动物。  相似文献   

20.
轮虫的营养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轮虫的营养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是生活在海水中的微小滤食性生物,轮虫对饵料的种类无选择性,只是对饵料颗粒的大小有所选择,它的营养成分主要由所能摄食到的饵料中获得。根据轮虫的这种生活习性,可以选用营养全面的饵料或专门的强化剂来对轮虫的营养进行调整。完全用海洋微藻培养的轮虫一般营养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