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人工控制手段,促使红色斑点叉尾鮰与黑色斑点叉尾鮰自行配对、产卵、收集受精卵集中孵化,获得浅黑色的鱼苗;要获得稳定的红鮰鱼苗,必须采取红色斑点叉尾鮰自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控制手段,促使红色斑点叉尾鮰与黑色斑点叉尾鮰自行配对、产卵、收集受精卵集中孵化,获得浅黑色的鱼苗;要获得稳定的红鮰鱼苗,必须采取红色斑点叉尾鮰自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省今年孵化鲤鱼苗工作动手较早,至4月上旬统计,全省已孵出鲤鱼苗130亿尾,给今、明两年成鱼生产奠定的极为有利的基础。但有些群众有重家鱼轻鲤鱼的思想,忽视鲤鱼苗饲养管理工作,以  相似文献   

4.
<正> 1985年和1986年在本所试验场鲤鱼繁殖期间,发生程度不同的鲤鱼苗气泡病。我们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了鲤鱼苗的大量死亡。具体作法是:当发现在流水孵化桶中已出膜的鱼苗,由于吞噬水泡而仰浮于水面堆集时,及时围网下塘,调换鱼苗水域环境。但由于鱼苗体质还很弱,过早下塘也引起一定数量的鱼苗死亡。所以我们同时采用食盐溶液泼洒治疗,浓度从0.3~0.9%的溶液在2~3小时内,可使鱼苗体内气泡变小直至消失。气泡病的先兆址鱼苗出膜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淡水鱼生产,正以一个空前未有的规模,在全省各地普遍开展。发展淡水养鱼的基本条件——鱼种,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到五月底止,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孵化鲤鱼苗三十多亿尾,成活十亿多尾。从来没有孵化过鲤鱼苗的连江、长乐、宁德、福安等县的群众,在打破保守思想,大胆地进行试验取得成功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孵化成活的鲤鱼苗四千多万尾。南平  相似文献   

6.
在往年的鲤鱼人工繁殖生产中,我们通常采用池塘孵化鲤鱼卵。生产实践表明,此种孵化方法存在着孵化率高低差异较大、不便于防病管理和鱼苗放养量不准等问题。去年我们采用网箱孵化鲤鱼卵,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网箱中共放鲤受精卵205万粒,孵出鱼苗160万尾,孵化率达78%。一、孵化方法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培育鲤鱼苗一般采取肥料与饲料相结合的方法。鱼苗的放养密度,水深0.65—1米的培育池,一般每亩放养12万尾左右,以稀养为宜,使鱼苗生长快,规格较均匀。在孵化孵出的鲤苗能取食时,就须立即饲喂,最好先用揉细的蛋黄带水泼喂1—2次,一般每10万尾鱼苗每次喂蛋黄一个。以后可用豆浆泼喂,一般每0.6亩孵化池每次喂豆浆12公斤左右(按3公斤黄豆出50公斤浆计算),泼浆要均匀,沿池边要多泼些浆,鱼苗在孵化池喂养2—4天,即可出苗计数后放入鱼苗池培  相似文献   

8.
红白鲫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鱼用LRH-A2催产剂,体腔注射法催情红白鲫亲鱼,使其同步产卵,经池塘孵化、鱼苗培育可以获得批量红白鲫鱼苗。  相似文献   

9.
鲤鱼人工繁殖技术,虽然早已普及,但在鱼苗从出膜至肠管形成期间,成活率很低,一般仅有30—40%。这是因为,鱼苗出膜到肠管形成这80多个小时内,需要经常依附鱼巢,若遇大风大雨,就会被冲离鱼巢下沉池底,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孵化鲤鱼苗最好使用0.1—0.3亩的小池,以便于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但是,这样小的水体,也容易引起水质恶化而致鱼苗死亡。另外,从孵化池向育种池搬运,操作中也会发生很多死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斑点叉尾■不同发育阶段鱼苗对盐度的急性耐受力,分别对其卵黄囊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和孵化后第30天鱼苗进行24、48、96 h急性盐度胁迫试验,研究3个发育阶段鱼苗的半致死盐度和安全盐度,并比较各发育阶段鱼苗的极限耐受盐度。试验结果显示:3个发育阶段斑点叉尾■鱼苗的24 h和48 h半致死盐度均为孵化后第30天鱼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卵黄囊苗,96 h半致死盐度为孵化后第30天鱼苗>卵黄囊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卵黄囊苗、孵化后第10天鱼苗和孵化后第30天鱼苗的极限耐受盐度分别为7.0、4.0和9.0。因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体质较弱,且仍需要经历孵化后第10天至孵化后第30天这一关键时期,故3个阶段鱼苗的放养水体盐度应分别控制在4.0、4.0和9.0以下。试验结果可为沿海滩涂地区斑点叉尾■鱼苗科学放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鲤鱼在我国不少地区作为养殖的重要鱼类之一,除在池塘或山塘水库中采取适当措施使其自行繁殖以及进行人工孵化培育鱼苗以外,还广泛采用从天然水域中收集自然繁殖的受精卵,携回养殖场地使其孵化来获得种苗的办法。但是要采集大量受精卵,需要从许多天然鲤鱼繁殖场收集,往往要延续多少天进行,这样,把不同时间采得的受精卵携回孵化,由于鱼卵发育参差不齐,孵化时间也先后不一,孵出的鱼苗形成了好多批,大小不同,势必影响苗种在今后放养中发育的不整齐,造成大鱼苗吞食小鱼苗的互相残害,降低鱼苗的成活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淋水处理的方法,抑制早采到的受精卵发育,使先后不同时间采获的卵子,使它同时孵化,统一了鱼苗的体长。虽然降低水温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在大面积水体中不易实行,用淋水办法就比较容易突施,而且还可以避免降温所经常出现的畸形鱼苗。现将实验结果,简略报道如下,深信在生产实践上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滩地一大型鱼苗繁殖场连年来鲤鱼繁育孵化销售鱼苗保持在4亿尾左右。2015年鲤鱼共孵化75槽,正常出苗销售15槽、共0.75亿尾,其余60槽水花几乎均在出膜的第4~5天死亡,损失鱼苗达3亿尾,给繁殖场及生产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鱼苗的大量死亡引起了各级技术部门的高度重视,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组织有关专家深入现场调研、做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3.
赵春光 《水产科学》1990,9(4):44-45
鲤鱼的人工孵化,是模拟自然生态人工控制水生环境以达到鲤鱼顺利孵出鱼苗的方法。我国人工孵化鲤鱼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可分为二大类。一是高密度水泥池,铁箱或家鱼孵化器流水孵化。二是池塘孵化。前者因设备投资大,孵化技术要求高,是一般养殖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14.
孵化缸中的死鱼苗和体质差、身上拖泥的鱼苗,统称“屑花”。在鱼苗孵化的过程中,由于寒潮侵袭,气温急剧变化,或由于连续阴雨,致使孵化缸中的水温偏低,有时低到17~18℃。这样延迟了孵化的时间,引起孵化后的部份鱼苗体质较差、身上拖泥,甚至会成为死鱼苗。用“做鱼”的方法,清除孵化缸中的“屑花”,效果很好。其方法是:在鱼苗显出眼点二、三个小时后,将孵化缸中的  相似文献   

15.
在池塘孵化鲤鱼苗,需设置鱼巢,收集鱼卵。以提高孵化率和鱼苗培育率。以往人们常用的鲤鱼巢有:棕片、树根、水草等,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用这些东西作鱼巢,手续较多,池内常掉落这些鱼巢的残物,在收  相似文献   

16.
孵化缸中的死鱼苗和体质差、身上拖泥的鱼苗,俗称孵化缸中的“屑花”。在鱼苗孵化过程中,由于寒潮侵袭,气温急剧变化,或连续阴雨,致使孵化缸中的水温偏低,有时低于17—18℃,这样延长了孵化时间,引起孵化后的鱼苗部分体质较差,身上拖泥甚至产生一些死鱼苗。此外,由于亲鱼的成熟度不够良好,产下后,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青海省渔业环境检测站在青海省黑泉水库利用库底深层流水进行了温棚高白鲑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经过90d孵化、培育,孵化率达到95%以上,培育率70%,达到了试验的要求,孵化出鱼苗480万尾,培育出鱼苗330万尾。2006年在东大滩水库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孵化鳜鱼苗不容易,但如果在装苗打包前杀虫消毒功夫不到家,很容易前功尽弃。阳春鳜鱼苗孵化大户胡大姐对此颇有体会。她说打包装前至少要提前2天在水池里对鱼苗进行杀虫消毒,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鱼苗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不同孵化水温对建鲤鱼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荷包红鲤为母本、沅江野鲤为父本,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及染色体工程等综合工艺育成的养殖鱼类杂交定向选育的、遗传性状稳定的鲤鱼优良品种。建鲤孵化过程中,水温是影响其鱼苗成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网箱养殖四年的红鳍东方鲀经过人工促熟、人工催产、人工采卵和人工授精,孵化后取 10万仔鱼进行人工培育试验,经 50d培育,培育出平均全长为40.69mm,平均体重为1.78g的鱼苗3万尾,成活率约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