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南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成为危害赣南桉树枝叶的主要害虫,已进入爆发阶段,严重威胁着赣南桉树产业的发展,选育优良的桉树抗性品种(系)是防治该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以目前江西赣南推广面积较大的7个桉树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幼苗接虫抗性鉴定等方法,选取样枝平均虫瘿数、有虫瘿株率、丛枝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这些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姖小蜂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不同,7个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从高到低顺序为:柠檬桉巨尾桉GL9赤桉大叶桉≥巨桉窿缘桉巨园桉DH201-2,其中柠檬桉为高抗虫品种,林间调查未发现有虫瘿,巨尾桉GL9属中抗品系,受害较轻,而巨园桉DH201-2为高感虫品系,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对桉属的13个样本(11个种、1个人工杂交种和1个优良无性系) 的trnH-psbA基因间隔区 的序列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13个桉属样本的trnH-psbA长度范围为538~576 bp, 序列排序的一致性长度为590 bp。共检测出了52个变异性状, 其中46个变异性状为碱基置换, 6个性状为插入或缺失。同时, 对桉属11个样本的rpl2-trnH基因间隔区(大单拷贝与反向重复接头) 区域进行了序列分析, 分析表明, 11个桉属样本的rpl2-trnH长度范围为79~149 bp, 序列排序的一致性长度为154 bp。共检测出了19个变异性状, 其中4个性状为插入或缺失, 15个变异性状为碱基置换。尾叶桉优良无性系的trnH-psbA和rpl2-trnH序列与尾叶桉仅1个位点的碱基置换; 与巨尾桉、巨桉进行比较, 尾叶桉优良无性系的trnH-psbA序列有27 bp 的插入, 以上4 个近缘样本在rpl2-trnH 区域的序列差异为12 个碱基置换。研究表明, 通过两个cpDNA基因位点序列不仅可以将桉属不同种进行区分, 而且也可以区分尾叶桉优良无性系与尾叶桉。因此, 本研究涉及的两个叶绿体基因组位点序列在建立桉树植物种间鉴定的DNA条形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 值。  相似文献   

3.
郭秀丽  廖仁财 《现代园艺》2023,(2):22-23+28
为探寻桉树组培苗最佳的施肥方式,以巨尾桉DH3229组培苗为试验对象,设置5个不同处理,测定尾巨桉苗木株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生理特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有效提升桉树组培苗株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及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增强叶片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抗坏血酸过氧化酶活性,不同施肥处理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桉专用肥与腐殖酸的配合施入可更好地促进尾巨桉苗木生长,提高其抗逆性,以桉专用肥与泥炭腐殖酸组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与全国桉树联盟合作,开展了桉树无性系抗风性研究,本次试验共种植了18个无性系进行种植对比,在相同的种植方式和管护条件下,其生长量相差无几。至2014年7月,桉树种植已达2年,经受强台风"威马逊"后,试验地周边桉树及本试验中的大部分无性系均遭受严重损失,只有尾赤桉518较好保存,保存率达76%。试验表明,尾赤桉518较适合沿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是世界著名速生树种,永安市自1991年以来引种桉树面积2000hm2。本试验利用永安市三个主栽核树品种(尾巨按、尾叶桉、巨桉)的间伐木材,进行鲍鱼菇、茶树菇、否鲍菇的栽培,选用食用菌优质木材米槠作对照。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①木屑:分别将尾巨桉、巨桉、尾叶桉、米槠4个单一树种用筛片孔径4mm一次性粉碎加工而成。②供试品种:所有供试品种引自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鲍鱼菇8120、茶树菇-3、杏鲍菇。③配方:木屑50%,棉子壳25%,麸皮23%,糖1%,轻钙1%。料水比1:1…  相似文献   

6.
巨尾桉是桃金娘科,人工控制授粉杂交成功的桉树杂种,原产巴西,它材质良好,用途宽广,速生,适合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造林的优良树种,具有广阔的前景.笔者利用加工后的巨尾桉木屑栽培金针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尾巨桉组培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梯度下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了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生物量、单位面积总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会对桉树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在考虑桉树生长、种植成本的情况下,桉树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种植密度1250kg/hm2、施肥量0.5kg/株。  相似文献   

8.
尾巨桉优良无性系萌芽更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巨桉具有较强的萌芽力,萌芽林能保持前一代林分的速生丰产等优良特性,第2代萌芽林投资少,生长量可接近或达到第1代林分,经济效益好。桉树萌芽更新作业法是桉树营林特点之一,是由采伐后的桉树保留伐根,从根基部位的休眠芽或不定芽萌发生长起来的萌芽植株,经过培育长成树林以达到经营人工用材林目的的作业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尾巨按优良无性系萌芽更新技术,为社会上的造林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念单一经营原木产品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需要。借签多地实践的成功经验,根据尾叶桉及其他桉树优良特性,提出开发利用鹿寨林场桉树林潜在丰富资源,发挥多种效能的对策与建议,对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必有重要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福建漳州等地桉树木屑储备量非常丰富,开展尾巨桉木屑和豆粕栽培白背毛木耳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新型基质栽培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和杂10,不仅可以节省原料成本,还可以提高木耳产量,经济效益好,该技术具有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桉树糠、桉树皮培养基栽培平菇和灵芝,并以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分析平菇和灵芝的含水量、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桉树糠、桉树皮具有更好的持水性,作为主料时能明显提高平菇、灵芝的蛋白质含量;桉树皮培养料能明显提高灵芝的总糖含量,桉树糠培养料能明显提高平菇的总糖含量;粗脂肪方面桉树糠、桉树皮与棉子壳的效果相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分析了桉树病虫害问题,包括桉树病害和虫害,随后介绍了桉树病害防治措施,包括针对焦枯病、青枯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措施,最后介绍了桉树虫害防治措施,包括针对大蟋蟀、蛴螬、金龟子、白蚁、桉蝙蛾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郝月群 《西南园艺》2012,(11):21-25
对福建省华安县公路建设项目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现状植被生态类型除农田耕地、茶园、竹林、果林和杉木林、巨尾桉林外,余为次生杂生性灌草植被,植物区系成分和群落类型均属广布性的种类与群落类型。根据调查,果林、竹林、杉木、巨尾桉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林下植物较少,一般灌木层较为稀疏。物种多样性指数表明,评价范围内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前,桉树作为一种新型树木,不但生长速度较快、其抗性也较强,是一种种植范围较广的树木。桉树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遭遇到病虫害的啃食,严重影响速生桉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桉树的产量,急需研究出预防病虫害侵袭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控制病虫害的发展状况。本文从几种普遍的桉树病虫害类型着手,分析出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5.
《花卉》2015,(17)
本文以巨尾桉为研究对象,通过四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轻度修枝、中度修枝、重度修枝和未修枝),探究巨尾桉的生长动态和单板质量。结果为:幼林巨尾桉的生长量受修枝强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树龄的增长,修枝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重度修枝可以增加单板单位的面积活节,并可提高单板质量等级。总之,巨尾桉生长量和单板质量等级的最适宜修枝强度是重度修枝。  相似文献   

16.
以巨尾桉无性系2月生培育苗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借助于不同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的模式,就巨尾桉无机养分平衡机制以及自身营养特性的基础上,以不同施肥处理下巨尾桉的生长跟生理差异性以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探究分析,并且对不同N、P肥配比下,巨尾桉生长生理的需肥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尾巨桉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材料与方法尾巨桉‘T13’(Eucalyptus uorphylla×E.grandis)是尾叶桉与巨桉的杂交种。作者对其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旨在为其广泛应用和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提供基础。于生长季节在福建省漳州市林业组培中心采穗圃取尾巨桉‘T13’的半木质化嫩枝,去除叶片,剪成单芽茎段,用自来  相似文献   

18.
贺勇 《现代园艺》2014,(6):23-24
随着云南省桉树种植热潮的掀起,芷村林场为改变两松一杉现状,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推广桉树种植。2004年从牟定成功引种史密斯桉后,更是推进了桉树产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全场桉树造林面积已达2925.4hm2。造林后受干旱、霜雪冻害、后期抚育管理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桉树出现枯梢、风倒、折断和生长停滞等现象。针对芷村林场桉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量的桉树皮,探讨桉树皮替代棉子壳栽培姬菇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桉树皮能替代部分棉子壳栽培姬菇,培养料中添加51%的桉树皮能显著提高姬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姬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95.93%。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桉树品种,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对澳大利亚的大花序桉、托里桉、柳桉、巨桉进行引种及早期试种试验。结果表明:二年生大花序桉平均高232.5cm,平均胸径1.975cm;巨按平均高660cm,平均胸径5.65cm;柳桉平均高670cm,平均胸径6.45cm;托里桉平均高507.5cm,平均胸径4.95cm。从树高、胸径差数及T值差异性看,柳桉、巨桉生长量明显优于对照,托里桉与对照生长量则无明显差异,大花序桉明显低于对照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