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本文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罩笼试验评价天敌控害作用,分析生草模式对苹果园天敌及其控害功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地面植被控制绣线菊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面植被会影响苹果园天敌的种群发生数量;人工生草苹果园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园和清耕苹果园;直接调查法获得的天敌与绣线菊蚜的益害比差异不显著,黄板调查的结果显示,人工生草园益害比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园和清耕园,分别是其3.2倍和22.88倍;罩笼试验结果表明,第15 d罩网处理和开放处理间苹果绣线菊蚜的种群增长比率无显著差异,但清耕园苹果绣线菊蚜的种群增长比率显著高于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苹果园;三种处理苹果园生物控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果园生草能显著提高天敌的密度及益害比,在提高果园天敌数量和控害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北的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该地区果园地形复杂,地面植被丰富,生产上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清除杂草。果园植物的种类对果园昆虫多样性有明显影响,果园生物多样性指数维持较高水平时害虫不易成灾。严毓骅和段建军及王大平研究表明,在苹果园保留夏至草,或间作苜蓿、三叶草、白花草木犀、百脉根等可提高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有助于发挥天敌昆虫的作用。果园地面杂草覆盖度较高时,捕食性蜘蛛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也较高,可有效控制果园中的主要害虫。目前,关于黄土高原苹果园杂草多样性以及不同杂草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对陕西省黄陵县不同地形的苹果园地面植被进行系统调查,明确杂草种类及优势种,并对杂草群落与果园天敌昆虫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薛华 《植物医生》2012,(4):36-37
果树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分布广,为了更好地发挥天敌昆虫的作用,加强果园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虫植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迄今对16种捕食性和7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个体进行的毒性测定表明,转基因植物对天敌昆虫没有直接毒性;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猎物对大部分捕食性天敌昆虫个体无毒副作用。取食了转基因植物的寄主害虫如表现亚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无毒副作用,甚至对寄生蜂与抗虫作物间有增效作用;如寄主表现致死反应,则对寄生蜂个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转Bt基因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田中主要广谱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等于或显著高于常规田,生测中对普通草蛉的副作用并未使其大田种群受到不良的影响;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群数量除在个别Bt棉田中明显减少外,在其他Bt作物田中均等于或高于常见田,除个别棉田外,未发现Bt作物田中天敌群落受到不良影响,部分研究发现Bt作物田中某些非靶标刺吸口器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数量明显高于常规田,建议采用“三层次检测体系”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业集约化形成的农田景观格局影响鸟类和天敌昆虫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及其控害功能。为明确景观生境对玉米田鸟类和天敌昆虫及其玉米害虫种群的影响,本研究以5种不同生境比例的农田景观为对象,分析了不同生境比例下鸟类、天敌昆虫种群数量及其对主要害虫玉米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草蛉在非玉米田生境比例20%的农田景观中种群数量最多,而异色瓢虫在生境比例30%的农田景观中种群数量最多;生境比例为15%、20%、30%和40%的农田景观分别有利于涵养白头鹎和斑鸠、麻雀、喜鹊和家燕、戴胜;且玉米蚜累计数量以生境比例30%的农田景观最低。排除鸟类与天敌的笼罩试验发现,鸟类与天敌通过直接取食或者干扰生态位生境条件,对玉米蚜的控制效果明显,以非玉米生境比例为20%的农田景观可涵养更多的天敌昆虫和减少玉米蚜发生,提高农田景观对玉米害虫的生物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平托花生的种植对芒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其生境下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芒果园芒果膨大期,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间隔15d查1次,五点取样法)。对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分析,并与清耕生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托花生生境下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量约为清耕生境的2倍,个体数量为4倍,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均高于清耕生境,在天敌亚群落方面也表现出相似趋势。而害虫亚群落方面,清耕生境害虫数量约为平托花生生境2倍。综合分析表明,芒果园种植平托花生有利于提高群落稳定性,增加天敌的个体数量,抑制害虫的暴发,便于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防控害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保护天敌是无公害果树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果园的生态环境比较稳定,果树生长长期遭受多种害虫危害,但捕杀害虫的天敌种类也很多,它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若害虫一旦失去天敌的控制,将会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保护天敌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理解为不使用农药就是保护天敌的惟一措施。保护天敌的措施,首先要查明本果园害虫与天敌之间的主要种类和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新疆南部地区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展棉田害虫生态控制,于2004年5~8月系统调查了新疆阿克苏棉区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结果表明:该地区捕食性天敌种类多数量大,有7目15科28种以上,高峰期天敌虫量平均达到8.86头/株;无干扰情况下能建立稳定的自然种群,对棉田发生的害虫基本上可有效控制;不同天敌田间消长动态存在差异,瓢虫和草蛉为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9.
天敌昆虫的扩繁及其利用是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手段之一。农业生产的精品化、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对天敌昆虫产品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国际上天敌昆虫扩繁、商品化的生产成就极其显著。规模较大的天敌公司已发展到 80余家 ,其中欧洲 2 6家、北美 10家。北美已经商品化生产的天敌昆虫有 130余种 ,主要种类为赤眼蜂、丽蚜小蜂、草蛉、瓢虫、中华螳螂、小花蝽、捕食螨等 ,经销商 14 3家 ;英国的 BCP天敌公司年创汇 10 0万英镑 ;荷兰 Koppert公司生产的天敌昆虫商品已占据欧洲大部分市场 ,广泛应用于果园、大田、温室以及园艺作物。我国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0.
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苹果和桃的重要产区.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黄色粘虫板调查烟台地区果园中主要害虫和其他常见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中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小绿叶蝉在两个果园中的年发生总量存在一定差异,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年诱捕量为545.8头/诱捕器,显著高于桃园年诱捕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害虫管理措施梨园的天敌群落结构。调查发现了主要天敌6目,18科,25种,树冠捕食性天敌多,而地表寄生性天敌多。梨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种类分别为76%和24%。整个生育期喷施农药3次的试验梨园树冠优势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大于喷药次数超过8次的常规梨园,试验梨园地表寄生性天敌数量略大于或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试验梨园中天敌总个体数是常规梨园1倍以上,化学药剂施用次数与梨园天敌个体数量呈负相关。分析显示,试验梨园树冠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而天敌群落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提倡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梨园天敌提供了部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实蝇粘虫板对天敌的诱杀作用,完善实蝇粘虫板在果园的使用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橘园、桃园、梨园悬挂实蝇粘虫板,调查其诱杀的橘小实蝇、其他害虫和天敌数量。结果表明,橘园、梨园和桃园共诱杀到15个种、4个科和9个类群,包括靶标害虫橘小实蝇、其他害虫和天敌。3种果园中粘虫板诱杀的昆虫种、科或类群数量有差异,其中梨园中诱杀的昆虫总数最多,为13 653头,其次是桃园,橘园中诱杀的昆虫总数最少。在橘园、梨园和桃园中,橘小实蝇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5.90%、23.45%和21.73%,最早出现时间均为6月;在橘园中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下半年天敌诱杀量高峰期略滞后于橘小实蝇的诱杀量高峰期,在梨园和桃园中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橘小实蝇诱杀量高峰期与天敌诱杀量高峰期无明显相关性;3种果园中粘虫板诱杀的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寄生蜂,桃园和梨园中诱杀的草蛉较多,橘园中诱杀的瓢虫和寄生蜂较多。应用实蝇粘虫板防控橘小实蝇时,梨园和桃园应从6月上旬开始悬挂,橘园应从8月上旬开始悬挂,先少量悬挂,根据诱杀橘小实蝇数量,再逐渐增加粘虫板。  相似文献   

13.
西花蓟马天敌种类及主要种类的控害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该虫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农作物、园林园艺植物的危害日趋加重,发挥天敌对该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和记述了西花蓟马的天敌种类及其主要种类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西花蓟马的天敌约有60种,其中天敌昆虫50种,昆虫病原线虫5种,虫生真菌5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小花蝽、昆虫病原线虫和虫生真菌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寄生及控制潜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业集约化生产引起的非作物生境减少和农业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减弱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显花植物可以为害虫天敌提供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本文综述了显花植物对天敌种群的促进作用及其在果园、蔬菜和粮食作物等害虫防治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进一步利用显花植物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黄色黏虫板在3种果园对蚜虫及其天敌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减少黄色黏虫板(简称黄板)对果园害虫天敌的影响,明确黄板在果园中的使用方法,于2014年5月4日至9月30日在山西省太谷县的苹果、梨、桃园中进行了黄板诱集蚜虫及其天敌的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3种果园黄板可以诱集8目32科的昆虫,主要类群为蚜虫、叶蝉、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蚜茧蜂等。在苹果园和桃园中诱蚜量呈双峰谷线状,在梨园中呈三峰状;各果园寄生性天敌的数量变化趋势与蚜虫一致且有跟随效应,但苹果园和梨园诱集的捕食性天敌均在8月下旬至8月底出现高峰期,而桃园中捕食性天敌水平一直较高。3个果园在花期至幼果期即5月4日至6月22日益害比最小,苹果园仅为1:202.8,而在其它时段的益害比均大于1:150,甚至最高可达1:19.4,表明在果园中使用黄板的害处大于益处,建议在果园中慎用黄板诱蚜。  相似文献   

16.
不同颜色色板对梨园昆虫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梨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选用黄色、红色、绿色、紫色、蓝色、灰色、白色和黑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梨园内昆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害虫种类8科10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7科7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半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诱集数量最多,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黄板和绿板对梨园天敌有一定影响,在梨园使用时应适时适量选择性使用。本研究为利用粘虫板在梨园进行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北京杏主产区延庆县鲜食杏园为例,系统调查了3次用药模式下天敌与害虫的主要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并确定两者的生态位及其宽度以及灰色关联度,为减少杏园用药次数,保护和利用天敌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杏树树冠的优势天敌为捕食性蜘蛛、大草蛉、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寄生蜂和龟纹瓢虫;主要害虫(螨)为山楂叶螨、桃蚜和小绿叶蝉,其中山楂叶螨全年为害,桃蚜为害盛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小绿叶蝉主要在8月为害。通过生态位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异色瓢虫和大灰食蚜蝇与山楂叶螨和桃蚜同域性和同步性强,寄生蜂和小绿叶蝉的同域性和同步性强。由此认为,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寄生蜂为鲜食杏园优势害虫的主要控制性天敌,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苹果园混合覆盖植物对害螨和东亚小花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园种植紫花苜蓿,为捕食性天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补充猎物,使苹果园天敌数量增加,叶螨种群下降。夏至草是苹果园杂草的优势种,该杂草可提供天敌生存所需的花粉、花蜜和猎物,使东亚小花蝽发生时间提早,发育速度加快。在6月中旬前,东亚小花蝽可在夏至草上完成2代,在紫花苜蓿上完成1代。夏至草与紫花苜蓿的比例变化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当混合植被中夏至草的覆盖度大于25%时,对覆盖植物和苹果树冠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最为有利。夏至草与紫花苜蓿混合(1∶4),比单一紫花苜蓿上天敌的数量增加2~3倍,苹果树冠天敌数量增加70%,苹果叶螨种群数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19.
Within entomophagous insects, hymenopterous parasitoids are important regulators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insects including pests. Pesticide treatments are largely used in orchards for economic reasons. These treatments allow for greater productivity, but they may also impact upon non-target insect populations. Drosophila and their hymenopterous parasitoids are abundant in orchards and are not direct targets of pesticide treatments. In this work, natural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and their parasitoids were monitored from June to November, and their abundance was reported from two types of orchards. One type was under conventional pesticide treatments, mostly fungicides (“Treated plot”), and the other was under low-input treatments (“Low-input plot”). Five Drosophila species and five parasitoid species were present in both types of orchards. A time effect on abundance was found with two peaks of abundance, one in August and the other in autumn (October), corresponding to a fluctuation of numbers depending on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When comparing insect abunda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plots, the abundance in the Treated plot was found to be lower than or equal to that in the Low-input plot. Furthermor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bundance of two scarce parasitoid species (Leptopilina heterotoma and Asobara tabida) that could lead to their disappearance was also observe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verse lethal and sub-lethal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insects and their importance as natural enem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