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分析了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的气候对大豆播种、出苗和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后期大豆田间管理技术,即防治大豆灰斑病、大豆菌核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蚜虫、红蜘蛛和叶面喷肥,拔除田间大草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金陵教授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金陵教授一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在大豆育种和相关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选育出东农4号、东农36等具有突破性的大豆优良品种,在品种选育的同时还进行大豆遗传和育种方法研究,创建了混合个体选择法。他强调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他的大豆生态育种理论对我国大豆品种改良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十分注重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并在基础研究方面如大豆的演化,分类及起源研究中提出很有建树的观点。他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作物研究尤其从事大豆研究的科技人才,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3.
吴晶 《大豆科技》2009,(5):9-11
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在加强大豆育种优势学科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大豆育种为中心,整合栽培、植物病理、杂草防除、土壤肥料等学科资源,协同攻关大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创新技术,完善措施,为大豆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优良大豆种子。  相似文献   

4.
关于稳定和发展黑龙江大豆生产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在黑龙江农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正面临着危机。做大做强是黑龙江大豆的主要出路。所以必须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其中以提高单产为关键。论述了影响黑龙江大豆面积稳定和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是大豆重迎茬及大豆胞囊线虫病,建议要稳定和发展黑龙江大豆生产,必须解决大豆胞囊线虫问题,介绍了控制大豆胞囊线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线虫品种的培育及应用,也提出了加强针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病育种、应用及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锰、硼对大豆几种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硼、锰对大豆各生育期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锰或硼能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大豆叶片的呼吸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且锰和硼适量同施作用更显著,表明适量锰和硼在大豆体内呈相互促进作用。在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上,适量施锰较适量施硼处理的作用更大,在大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上,适量施硼处理较适量施锰处理作用更大。而高浓度的锰或硼处理对大豆叶片上述生理效应产生相反的效果,且高浓度的硼的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锰更大,表明5mg/L的硼处理已对大豆产生了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刊首寄语     
《大豆科学》2007,26(1):F0002-F0002
桃李竞芳菲,绿柳迎春归。新年伊始,《大豆科学》迎来了26岁生日。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豆科学》编辑部谨向一直关注和支持本刊发展的新老读者,向辛勤耕耘在大豆科研战线的广大同仁,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多年来,《大豆科学》始终秉承以科技期刊引导知识潮流为宗旨,在努力创办精品期刊的同时,更加注重期刊的前沿性和时效性。特别是《大豆科学》编委会汇集了我国大豆研究领域的精英,为《大豆科学》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编委们始终以不辞辛苦、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大豆科学》撰稿、审稿、推荐优秀论文。正是由于编委和编…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品质现状及提高商品大豆等级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速了我国大豆的品种品质现状,分析了商品大豆等级较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商品大豆品质的对策建议。我国大豆内在质量和品种水平与国外差距不大,由于生产中品种混杂,造成商品大豆蛋白质、脂肪单项含量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低;加之长期重、迎茬种植,虫蚀粒、病斑粒、未熟粒增多,外观等级差。应在合理轮作,选择适宜的早熟品种,发展专用品种大豆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商品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北方大豆育种协作网成立大会于2008年6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来自20家育种单位的30位大豆专家参加了会议。北方大豆育种协作网涵盖了我国大豆主产区最强大的育种机构和组织,代表着我国大豆育种的最高水平,它的成立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大豆育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15至16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2005年国家大豆品种区试年会。有关省(区、市)种子管理站(局)和国家大豆品种区试主持单位的代表,以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国内知名的大豆专家,共计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5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展示和示范工作,制定了2006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展示和示范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克山大豆种质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山大豆种质自1934年始创于前克山农事试验场,至今已形成了独具物色的种质体系。育种单位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克山大豆种质,选育出了很多大面积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全省以有性杂交方式选育的119个大豆品种中,含有克山大豆种质的品种就有92个,占77.3%。为了进一步发挥克山大豆种质在育种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改造和利用克山大豆种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酸性红壤的立培条件下,16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磷积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施磷处理,品种间磷积累量最高的比最低的增加48.3%;施磷处理则增加33.9%。施磷后品种间磷积累量增加15.75~21.97mg/株,磷肥利用率为10.9%~15.6%。大豆磷积累量与品种生育期相关性不显著,但不施磷条件下与苗期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是显著正相关。不施磷时,品种间籽粒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143.73mg/mgP,生物学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406.78mg/mgP;施磷时,分别相差64.51mg/mgP和110.95mg/mgP。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分别以夏播和春播大豆为材料,研究大豆不同抗旱品种根系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大豆抗旱品种根系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并在开花结荚期出现高峰。根细胞的基态渗透浓度较大,渗透吸水能力较强.根系的伤流液较多,伤流液的电导率也较高。抗旱品种叶片含水量多,水势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吲哚丁酸钾(IBA-K)在减轻干旱对大豆根系的伤害中的作用,以垦丰16(干旱敏感型)和合丰50(耐旱型)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IBA-K拌种对两个品种大豆在正常供水、干旱和复水条件下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而IBA-K处理后,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形态建成、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均高于其干旱对照,膜受损程度减轻。IBA-K处理下,大豆根系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干旱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干旱对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其干旱对照。IBA-K处理下的两个品种大豆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POD活性和CAT活性在复水条件下分别高于其干旱对照,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复水后,IBA-K处理下的垦丰16根干重和总根长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了3.13%和24.51%,合丰50根干重和总根长较其干旱对照未达到显著性差异。IBA-K处理下的合丰50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降低11.80%和15.09%,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14.90%和3.94%,垦丰16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其干旱对照未达到显著性差异。IBA-K处理下的两个品种大豆根系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其干旱对照显著增加了10.62%和10.70%。IBA-K处理和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两个品种大豆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无明显调控作用。综上,IBA-K通过提高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轻干旱胁迫对苗期大豆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大豆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君  孟良 《大豆科学》1991,10(1):46-52
本文分析了大豆复叶、真叶、子叶和发育子叶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的组成、配比以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中主要有六种脂肪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还有少量的月桂酸和花生酸和一种未标记的脂肪酸。干旱胁迫不改变大豆不同叶类组织原生质膜和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的组成,但配比和组分含量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脂肪酸组分中变化最显著的是亚麻酸,其次是亚油酸和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耐旱型品种(庆选101)膜脂对干旱的反应,为脂肪酸的饱和化作用较慢,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耐旱品种(黑农11)。同一品种不同叶类对干旱的抗性表现的顺序为:复叶>真叶>发育子叶>子叶。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水平下聚天冬氨酸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肥料增效剂聚天冬氨酸对玉米苗期肥料吸收以及生长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聚天冬氨酸可以使玉米幼苗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光合速率加快进而加速光合产物的积累,聚天冬氨酸有利于玉米干物重积累,尤其在养分较为充足条件下,单株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分别增加19%和16%。施用聚天冬氨酸有利于促进玉米幼苗对氮、钾的吸收,在养分较充足条件下,植株氮、钾吸收量分别增加27%和19%。  相似文献   

16.
夏大豆光合速率与叶龄及水肥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8年在本所防雨网室内,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夏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龄及水、肥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大豆主茎叶片的叶龄于12日左右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每株施复合化肥(N:P_2O_5:K_2O=15:15:15)19.5g左右,每株每次供水1.8kg左右时,主茎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小于或大干这三个数值时,光合速率都将迅速减小。得出了表达夏大豆光合速率与叶龄和水、肥用量关系的曲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外源海藻糖对糯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玉糯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海藻糖对糯玉米幼苗根系和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喷施外源海藻糖后这两类物质含量增加。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海藻糖增加玉米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强糯玉米幼苗根系和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丙二醛(MDA)等含量。外源海藻糖处理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和GSH含量增加幅度大于根系,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降幅大于根系。表明喷施外源海藻糖缓解干旱胁迫对叶片伤害效果大于根系。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海藻糖能够增强糯玉米抗旱能力,减小干旱伤害。  相似文献   

18.
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20个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为试材对叶部形态、生理性状及解剖特征进行了测定,加以相关和通径分析,并首次对10个叶部光合性状进行主成份分析。研究表明:(1)叶形指数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表现为很小的负效应。(2)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全N含量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为正效应。(3)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表现为极小的正效应,且通过叶片厚度的间接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4)叶片厚度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正效应。(5)栅栏细胞数目与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较高的正效应。(6)栅栏、海绵组织厚度与光合速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但均表现为负效应。分析表明:通径分析与主成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进行光合速率综合的间接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宋英淑  李学湛 《大豆科学》1990,9(4):317-322
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际促生细菌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根际促生菌蜡状芽孢杆菌F06菌株对不同干旱胁迫下水稻汕优63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水稻汕优63为种植材料,研究了轻度(LD)、中度(MD)、重度(SD)3个干旱强度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F06对水稻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与正常水分管理相比,干旱胁迫(DS)下水稻叶片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而干旱胁迫下接种F06可显著减缓Pngs下降,与不接种(NP)处理相比,Pngs分别增加7.67%、12.97%、18.14%和11.51%、16.63%、17.07%,且呈现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提高,增幅增大的趋势。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初始荧光(Fo)、非荧光淬灭系数(NPQ)显著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而干旱胁迫下接种F06可显著抑制FoNPQ升高和Fv/FmqP降低,明显改善水稻叶片光能转换效率。干旱胁迫下接种F06虽然不能改变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趋势,但可以有效降低其变幅。正常水分处理下接种F06虽然没有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但干旱环境下显著抑制了光合色素的分解或降低。干旱显著降低了水稻叶片和根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增加了叶片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接种F06可显著提高叶片和根系中CTK的含量。【结论】由此可见,干旱生境下接种F06,可调节植物体内的激素含量,减少干旱胁迫下光合色素的分解或流失,提高光合速率,增强水稻在干旱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