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负水头供液决策的温室作物自动灌溉施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温室作物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供给不易精量控制、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负水头供液的决策方法和系统,采用温室基质栽培番茄负水头耗液量作为精量决策指标,通过自动化滴灌系统对同期内番茄常规基质栽培行进行3~4h的错时灌溉,以定时定量供液方法的番茄栽培行为对照,研究了系统的运行状况、番茄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等问题。结果表明,基于负水头供液决策的自动灌溉系统比定时定量供液系统的单株产量提高了6.70%,水、肥量均节省28.13%。通过试验得出该系统运行良好,可根据番茄日需水规律适量、及时、精准地供给营养液。  相似文献   

2.
针对设施番茄采摘存在用工难、用工贵、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温室番茄采摘机器人。该番茄采摘机器人主要由视觉系统、末端执行器、机械臂、底盘和辅助照明机构等组成,并基于各设计结构完成温室番茄采摘的工作流程设计。该采摘机器人通过ZED 2i双目立体相机对番茄果实进行识别与定位后,机械臂引导末端执行器完成番茄果实的采摘。试验结果表明,视觉系统与各模块之间运行良好,单果采摘耗时约为18 s,采摘成功率达88%。  相似文献   

3.
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番茄种植中常见的2种主要病害,温室和露地种植均可受害。此类病害流行时间长,对番茄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应及时加以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空间电场对温室中番茄促生防病的效果,在番茄温室中采用双排电极线布设方法布置3DFC-450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在番茄生育期调查空间电场温室与空白对照温室番茄不同园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空间电场能够促使番茄植株生长,提高番茄产量13%。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温室番茄光环境的自适应调控,设计了基于RF-GSO(随机森林-萤火虫)模型的温室番茄自适应调光系统,实现温室中温度、CO_2浓度、光照强度的实时采集,同时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将信息传输到温室番茄自适应调光系统软件平台上,该平台可动态显示实时环境参数,并能实现补光灯远程调控。采用RF-GSO算法对温室内番茄理想光照强度进行动态计算,并将其与传感器实测光照强度间的差值作为调控参数,实现温室内番茄光环境的自适应调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检测的光照强度与温室调光目标值的决定系数R~2为0. 955,均方根误差为2. 168μmol/(m~2·s),系统丢包率为0. 417%,说明基于RF-GSO的温室番茄自适应调光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番茄是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为此,以温室番茄的干重作为温室环境控制的目标进行优化,为温室作物生长提供经济适宜的环境参数和生长条件;重点研究了温室内番茄生长的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对番茄干重的影响规律和温室环境系统最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其较优组合是温度为31℃、相对湿度为69%、光照强度为71klx.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的田间危害症状进行描述,提出应采取科学用药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措施,制定温室番茄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方案,以求为高品质番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Meta分析研究温室番茄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对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试图找到提高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以2000-2015年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国各地研究温室番茄种植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纳入研究的4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室番茄高产和高水分生产力的灌溉量范围为3 500~4 500 m~3/hm~2,最佳灌溉方式为管灌。该结果与其他田间试验研究结论具有可比性,为区域温室番茄选择灌溉用水和灌溉方式,提高温室番茄的种植水平、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番茄温室风口开关时间,进一步实现温室智能控制,以人工控制为对照结合番茄不同生长时期,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温室风口打开/关闭时的基础温度与室内外温度、昼夜温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时期下温室风口打开/关闭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为理想,番茄开花坐果期风口打开/关闭时间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836 6和0.981 4,结果期风口打开/关闭时间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911 3和0.951 3,各RMSE值均小于0.95。番茄开花坐果期,与人工控制相对比模型控制下室内温度优化42.86%,同时保证了昼夜温差更加符合番茄根茎叶中相关物质的积累要求。番茄结果期,与人工控制相对比模型控制有效调整了室内温度变化范围、提升昼夜温差的合理性,为番茄果实中营养物质的积累提供条件。综上所述,番茄不同生长时期下回归模型能较好地解决温室风口开关时间的控制问题,解放劳动生产力,提升番茄经济效益,也为番茄温室的综合调控分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季宇寒  李婷  张漫  沙莎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S1):201-207
CO 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合理增施可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为实现温室CO 2气肥的精细管理,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温室CO 2气肥调控系统。该系统由监控节点、智能网关和远程管理软件组成,其中监控节点能够自动实时监测温室环境信息(CO 2浓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温湿度),并控制CO 2增施气阀的开关;智能网关不仅能实现监控节点与远程管理软件之间的通信,还可在本地实现对温室环境信息的显示与存储,以及CO 2增施调控等操作;远程管理软件除了具备基本的数据接收、存储和查询功能外,还可通过建立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对CO 2气肥实现远程自动调控。本文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开发的系统实时获取环境信息,使用LI-6400XT光合速率仪获取单叶净光合速率,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番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为了提高预测模型的通用性,实验将苗后期番茄在4个CO 2浓度梯度进行培育,其中C1、C2、C3分别进行700、 1 000 、1 300 μmol/mol浓度的CO 2增施,CK为对照组(CO 2浓度约为450 μmol/mol)。数据分析采用SVM算法,以多种环境信息作为输入变量,以单叶净光合速率作为输出变量,得到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经过测试与验证,CO 2浓度调控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采集温室环境信息,适合应用在温室环境中;光合速率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81 5,均方根误差为1.092 5 μmol/(m 2 ·s),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温室番茄CO 2定量增施调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病虫害防治是日光温室彩椒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日光温室彩椒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策略,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面阐述彩椒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做好日光温室彩椒的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番茄病虫害是引起番茄减产的重要因素。精确识别病虫害种类是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之一,有助于及时有效采取针对性的病虫防治办法,减少和避免因番茄减产导致的经济损失。针对传统虫害识别方法存在效率和精确率低的问题,利用Kaggle网站上的Tomato数据集,构建基于压缩和激励(SE)模块的深度残差网络模型(ResNet),优化番茄病虫害识别方法。结果表明:通过Pytorch框架下的迁移学习,改进后的网络模型对番茄病虫害图像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7.96%;基于SE模块的ResNet网络模型有助于增强特征区分能力,增加模型的通用性和鲁棒性。研究结果对番茄病虫害的及时监测和处理、提高番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应生 《农业工程》2015,5(2):95-97
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仍然是我国农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做好病虫害的治理工作,进而为农作物的生产保驾护航,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在分析农作物病虫害治理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番茄病虫害是引起番茄减产的重要因素。精确识别病虫害种类是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之一,有助于及时有效的采取针对性的病虫防治办法,减少和避免因番茄减产导致的经济上的损失。本文针对传统虫害识别方法存在的效率和精确率低的问题,利用Kaggle网站上的Tomato数据集,构建基于压缩和激励(Squeeze-and-Excitation,SE)模块的深度残差网络模型(ResNet),优化番茄病虫害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通过Pytorch框架下的迁移学习,改进后的网络模型对番茄病虫害图像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7.96%;(2)基于SE模块的ResNet网络模型有助于增强特征区分能力,增加了模型的通用性和鲁棒性。本文研究结果对番茄病虫害的及时监测和处理、提高番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如民 《农业工程》2018,8(5):128-130
病虫害是大棚蔬菜种植的重要问题。病虫害的防治可有效提高大棚蔬菜农作物的生产率。生物技术可有效降低传统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大棚内土地的污染,保证蔬菜绿色和健康。主要分析了生物技术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并积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病虫害防治是设施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分析北方日光温室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总结现有几种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展望未来日光温室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以期为提高日光温室作物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晓川 《湖南农机》2016,(1):161-162
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农业丰产丰收的大敌,其防治措施一直是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农药控制和生物防治,通过化学农药控制的方式会因为农药残留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而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18.
阜新地区春季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栽植大棚优质早产葡萄。总结阜新地区大棚葡萄种植技术,从品种选择、栽培形式、整枝修剪、温湿度管理、土肥水管理、新梢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技术要点。大棚栽植葡萄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是我国棉花种植与销售的主要基地.根据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棉花种植现状及棉花病虫害防治经验,对棉花病虫害防治提倡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麦病虫害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产量的巨大损失,病虫害防治农药的过度使用也会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有毒残留的风险,而传统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具有主观性和滞后性。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技术可实现快速、实时无损的监测,从而有针对性的提早防治病虫害。介绍作物病虫害光谱响应生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从不同平台的角度入手概述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目前遥感监测小麦病虫害尚存的问题,如对病虫害光谱特征的专属性认识不足、缺乏多种小麦病虫害危害类型的比较研究及病虫害监测模型普适性较差等,并探讨遥感在监测小麦病虫害方面的发展趋势,建议通过综合多时相遥感数据、建立小麦病虫害光谱库、构建全国性病虫害遥感监测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来进一步开展小麦病虫害的研究,从而实现小麦病虫害大面积、实时、科学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