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凌示范区农业劳动力现状及合理利用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调查资料,估计出目前杨凌示范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提出4点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措施;(1)增加农业投入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大力发展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和旅游农业;(3)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4)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论坛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论坛,最近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重点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同时评估政府相关政策,并提出建议。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等领导和专家、有关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外方代表有福特基金会CookSarah女士、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副局长王纪元先生等专家学者、驻华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负责人。 本次国际论坛是由福特基金资助召开的。…  相似文献   

3.
4.
计划经济体制是用计划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可避免地要实行计划配置.我国在建国初期用行政手段干预劳动力市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统一行政计划调配和调剂劳动力就业、实施统一工资制、排斥农村劳动力及固定工用工制度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体系;劳动力计划配置必然导致用人单位冗员,引致劳动者的低效劳动,并通过限制制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配置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也必定市场化,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体系.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输出是实现中原崛起、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变劳动力输出大省为高素质劳动力输出强省.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吕德彬.吕副省长就全省劳动力输出等有关政策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随着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文章从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和原因两个方面对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六方面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德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24-2726
为充分利用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良性方向转移日益得到重视。但现实情况,却出现了民工无序流动和区域缺口现象,这种缺口的实质并非是劳动力的超额需求所致,主要是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从政策上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改善劳动力供给,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数量。  相似文献   

9.
《当代农业》2011,(18):53-53
江苏省丰县常店镇读者杨某来电:本村一事一议筹劳.要求全村所有劳动力都出工。请问:一事一议筹劳是否每个劳动力都必须参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角度着手,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此次出现的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在国民经济高速扩张的宏观背景下,二元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完善的结果。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向劳动力市场较为完善的地区流动,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完善的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或加剧本已短缺的程度,而这又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会泽县是云南省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大县,有49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富余劳动力20余万,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为加快劳务输出步伐,该县成立了农村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外引内联,组织输出劳务,广泛收集发布省内外用工信息,组织劳动交流活动,促使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对接。  相似文献   

12.
国外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雷锡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有1亿多农村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和进入城镇,但目前全国仍有农业富余劳动力1亿人左右,大体相当于美、日、德、英、法、意、加、俄、韩、泰等国家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总和。因此,为...  相似文献   

13.
为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任务,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通州区内农业劳动力结构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实证抽样调查,包括务农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总务农时间等内容;通州区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并面临务农劳动力数大幅度下降并短缺的趋势。同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劳动力比例也很大。这种状况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状况的严峻性,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防止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14.
欧盟、美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多年来实行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政策。基于本区域发展现状和特点,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政策方面各有侧重。欧盟对于外籍农业劳动力工作许可的有效期限较短,注重外籍农业劳动力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培训。美国赋予外籍农业劳动力弹性入境期限,引进过程体现雇主主导、政府监督配合的自下而上型特征。韩国向外籍农业劳动力提供的签证种类多样且具有互补性,且因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引进过程呈现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型特征。此外,相较于欧盟和美国,韩国在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数量方面配额特征明显,对申请条件规定得更为具体且明确。鉴于此,本文建议在农业“用工荒”警报拉响前做好引进外籍农业劳动力的政策制度设计,同时构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统计监测体系有效辅助相关政策制定和落实,并充分利用人文及地理优势条件实现农业劳动力优化配置,以缓解中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实现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劳动力流动规律、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大类对国内外劳动力流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以作为今后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逐渐升温,为了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2004年国家启动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就近八年内关于阳光工程培训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分布特征作了统计分析,针对阳光工程研究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从人口素质的视角审视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洁  王礼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51-1752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教育、科技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状况,分析农村劳动力人口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多方面影响,并对此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小  金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58-1759
对1990~2011年安徽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趋势明显,最少的2009年有586.58万,2010~2011年又有所增加,至616.66万。针对安徽基本省情,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仁船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23-9926
综合运用人口组合预测法以及其他经济预测方法,预测2011~2025年安徽省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是安徽省劳动力供求变化的转折点,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并首次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提出安徽省应该从经济结构升级、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参与率调节3个方面着手,及早应对即将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