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鼻疽杆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类疽杆菌在不同温度,PH,湿度及不同类型土壤和水中的存活试验,类鼻疽杆菌与水、土壤分离菌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类鼻疽杆菌对温度,湿度,紫外线较为敏感,而其他外界条件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对营养要求较低,因此该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在自然中只要满足其基本需求即为广泛,长期生存而形成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对鼻疽杆菌M27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株超声波粉碎后的可溶性抗原作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2D_4与所有实验菌株都有反应,在M27、H4、H103、H146、H152中都有1条分子量为107000的抗原蛋白带,为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共同抗原带;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3A_1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分子量为28000的类鼻疽杆菌特异抗原带起反应,不与鼻疽杆菌的抗原带反应.尽管SDS—PAGE中显示M27与H4有多条分子量相同条带,但缺少3A_1对应的特异蛋白带.  相似文献   

3.
类鼻疽快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实验感染类鼻疽杆菌的豚鼠,以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证实,类鼻疽杆菌外毒素抗体于感染后4d即可测得,16~32d达高峰;而类鼻疽杆菌脂多糖抗体出现较慢,但维持时间长。用测定外毒素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对7例细菌分离阳性患者进行测试,以血清滴度≥1∶80为临界值,其敏感性达100%;对708名健康者测试,其特异性达99%。在疫区,从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类鼻疽患者,测定外毒素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于本试验的酵母样菌共12株。实验证明,这些菌与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在免疫学上存在明显的交叉反应关系。为了便于感染这些菌的病例的鉴别诊断,根据形态特征、培养和生化特性以及血清反应等对这些酵母样菌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5.
试验目的,单阳性鼻疽马大部分是自愈或治愈了的,体内已经不存有鼻疽杆菌,但是,还有少部分单阳性鼻疽马并未自愈或未治愈,其体内某些部位尚存有鼻疽杆菌,这部分体内存有鼻疽杆菌的单阳性鼻疽马是危险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基础试验和测定健马LAI正常值的基础上,应用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对鼻疽杆菌接种马及不同类型自然感染鼻疽马进行了检测,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鼻疽和类鼻疽杆菌全细胞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裂解气相色谱法和全细胞脂肪酸毛细管气相色谱图形法鉴别44株类鼻疽杆菌和3株马鼻疽杆菌的实验结果。借助电子计算机用聚类分析法对细菌的裂解气相色谱化学指纹图进行解析,所得树状谱显示了各实验菌株间的关系。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全细胞脂肪酸色谱图中的某些组分,发现马鼻疽杆菌细胞脂肪酸中的不饱和十八碳酸含量为类鼻疽杆菌的三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自从应用鼻疽菌素诊断鼻疽马骡以来,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期间,不少学者都曾发现它的非特异反应性。某些阳性反应马骡经病理学、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不能确证其就是鼻疽病马。1912年就发现了类鼻疽杆菌与鼻疽病马血清有交叉反应,等证实了鼻疽和类鼻疽菌细胞膜上的脂多糖为共同抗原。 李普霖等的研究否认了我国某岛相当多的鼻疽菌素阳性反应马骡为鼻疽病;他并在其肺脏病灶中发现有酵母样真菌。杨、郑等人成功地从病灶材料分离到白色球拟  相似文献   

9.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2个类鼻疽菌的McAbs。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McAb仅同类鼻疽菌反应,而与包括鼻疽菌在内的其它细菌不发生反应。应用其中的一个McAb—3Al,以ELISA抑制试验检测了49份鼻疽血清和16份类鼻疽血清,结果发现,McAb 3Al的类似抗体是类鼻疽血清的特异性抗体,以此可使两病的血清学诊断得到明确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动物体内类鼻疽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杆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地处热带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家畜中羊、猪和马都有爆发流行报告,人的临床病例报道也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