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西晋中地区植物病原镰刀菌(Fusarium)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采自山西晋中地区57种不同罹病植物上的镰刀菌进行分离筛选,采用保湿分离和单孢子分离共得到46株镰刀菌菌株,其中34株有大小型分生孢子,12株只有小型分生孢子。运用传统镰刀菌分类鉴定方法对这34株有大小型生孢子的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12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8株尖孢镰刀菌、5株茄病镰刀菌、4株半裸镰刀菌、3株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3株串珠镰刀菌、2株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2株锐顶镰刀菌、1株禾谷镰刀菌、1株接骨木镰刀菌、1株镰状镰刀菌、1株束梗镰刀菌、1株黄色镰刀菌、1株木贼镰刀菌和1株砖红镰刀菌。  相似文献   

2.
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已知引起植物萎蔫病的轮枝菌有5个“种”,本研究旨在澄清在中国引起棉花黄萎病的轮枝菌的“种”类。【方法】从中国12个省84个县分离获得310个轮枝菌菌株,采用生物学性状观察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种”的鉴定。【结果】298株均产生黑色微菌核和轮枝状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大丽轮枝菌,另有12个菌株培养性状较为特殊(不产生微菌核,出现黑色菌丝或厚壁孢子),经温度敏感试验、PCR特异扩增及ITS序列进一步鉴定,2株被确定为变黑轮枝菌,其它10株被确定为大丽轮枝菌,没有出现黑白轮枝菌。【结论】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黄萎病主要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但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均分离到1株变黑轮枝菌,其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大丽轮枝菌的互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辽南肉鸡场的病死鸡体内分离到5种不同菌株的病原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确定这5种菌株中有1株为兽疫链球菌、2株为禽链球菌、3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实验表明2株链球菌呈β溶血,1株呈α溶血,呈α、β溶血的菌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为100%。将5种菌株单独进行药敏试验时抗生素对这些菌有较好的效果,并且选择药物范围较广。而用混合菌进行药敏试验时药物敏感效果均不显著。临床肉鸡两种菌混合感染时病程轻,则能治愈,重症鸡极少有治愈,需要淘汰,对肉鸡的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邱索平  凌华枢  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30-10731
[目的]为志贺氏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3岁的健康食蟹猴的230份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可疑菌株,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氧化酶实验、血清型分型和生化实验。[结果]从230份食蟹猴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出3株可疑菌株,阳性检出率为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实验和血清学检测,3株可疑菌株均被鉴定为志贺氏菌B群,其中2株血清型为2α型,1株血清型为Y变种,属于主要流行菌群。3株可疑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志贺氏菌的生化反应特点。[结论]该研究可保证出口试验猴无感染志贺氏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传统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从一株蓝果树科植物的根、枝、叶片上分离得到16株内生真菌;通过对峙抑菌试验筛选得到2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编号为G-1、G-4,并对这2株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对发酵液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此2株内生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酸菜是东北地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因其独特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酸菜中的乳酸菌对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酸菜中分离筛选2株菌,经API50CH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并对2株菌的耐人工胃胰液能力、耐胆盐特性、胆固醇吸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株植物乳酸杆菌都能够耐受pH3.0的人工胃液(3h活菌数为4.16、4.49 logcfu/mL)、pH8.0的人工胰液和10g/L胆盐(4h活菌数为6.97、.1 log cfu/mL)。该菌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活性,3g/L胆盐浓度下胆固醇的去除量最高。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功能性益生菌的筛选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海南海口地区自然发病火龙果 ( Hylocereus undatus )果实上分离得到采后病原菌,同时采用抑菌圈法筛选对该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结合实验室已有拮抗菌进行正交实验验证两种抑菌方式的组合效果。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将2株病原菌HL-R1、HL-I1分别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香蕉皮、石榴皮、柑橘皮、火龙果皮、黄皮皮、生姜和大蒜植物提取物中筛选得到了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黄皮皮和生姜两种植物混合提取物。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对2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可达到62.50 g·L?1,抑菌圈直径≥22.35 mm。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抑菌方式处理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到59.19%,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到53.11%。  相似文献   

8.
拮抗放线菌LJ50和MJ52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常规方法从3种蔬菜地土壤中筛选出2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LJ50和MJ52,通过传统的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测定,这2株拮抗放线菌属链霉菌属的白孢类群.离体条件下这2株拈抗放线菌的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8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不同来源的19株蜜环菌的(Armillaria spp.)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对蜜环菌的rDNA-ITS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并对菌索分枝数、生物量和总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株蜜环菌中,12株为蜜环菌狭义种(A.mellea),2株为芥黄蜜环菌(A.sinapina),1株为头柄蜜环菌(A.cepistipes),1株为高卢蜜环菌(A.gallica),1株为奥氏蜜环菌(A.ostoyae);19株蜜环菌只有15株在PDA培养基上能形成菌索,其中,菌株MC1、MC8、MC4、MC7和MA2的菌索分枝较多,菌株MA2、MB1和MC7的生物量较大,菌株MC5的总萜含量最高。因此,19株蜜环菌通过rDNA-ITS序列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菌索的生长特征,MA2和MC7是较优良的菌株,而菌株MC5是提取总萜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从草莓健康植株中分离得到9株内生细菌,与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对峙试验,选出对这2种病原真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2种菌株BS-CM511-2和BA-CM11-1。通过形态及16S rRNA序列鉴定可知,菌株BS-CM511-2为枯草芽孢杆(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CM1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BA-CM11-1和BS-CM511-2这2株内生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的生长,抑菌半径分别为36.0、27.0、30.3、24.3 mm。这2株拮抗内生菌无菌发酵液稀释10倍下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75%和88.80%,稀释5倍下对腐皮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80%和69.2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10倍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5倍对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这2株内生菌可作为生防资源应用于草莓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以鸡鲍氏志贺菌、鸡白痢沙门菌和痢疾志贺菌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利用6条随机引物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条随机引物能较好地在这3种菌中检测到多态性分子标记.共扩增出了59个DNA片段,其中3个菌株共有的谱带有7条,而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52条,占88.1%.引物P6的扩增图谱可用于3株细菌的鉴别.在对3株细菌扩增中发现,鸡鲍氏志贺菌与人痢疾志贺菌的扩增条带相同率达67%,但各有自己的特征性谱带.鸡沙门菌与志贺菌的扩增谱带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志贺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5个随机引物对4种不同来源的志贺氏菌进行RAPD扩增,并对得到的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个随机引物中,引物S3、S5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引物S5的扩增图谱中,志贺氏菌属中各菌均有1条600 bp左右和1条1 000 bp左右的共同谱带,而利用该引物扩增其他属细菌,扩增谱带很少或没有。这说明引物S5对志贺氏菌属细菌是特异性的。根据引物5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8株志贺氏菌分成4个类群。除宋内氏志贺氏菌外,其他3种6株菌间的相似系数均为1.00,与传统的血清型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采用引物S5的RAPD反应可用于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76-10577
[目的]对未知的能够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挑取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可疑部分直接接种在麦康凯及XLD琼脂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培养后将可疑菌株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生化试验表明,该菌株符合福氏志贺氏菌特性,但抗原与鲍氏志贺氏菌有交叉凝集反应,药敏结果表明试验菌对庆大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呈高度敏感,对先霉素、红霉素、病特灵、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新霉素均不敏感.[结论]考虑到细菌与诊断血清的交叉凝集现象,通过系统的生化试验和血清稀释凝集试验进行验证和判定,根据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判定试验菌为志贺氏菌福氏2b血清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人源志贺氏菌是否可以传播给鸡,从而为志贺氏菌在人-禽传播中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用不同剂量的鸡源鲍氏志贺氏菌、人源鲍氏志贺氏菌和人源福氏志贺氏菌通过腹腔注射人工感染雏鸡。结果发现,各试验组雏鸡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发生,甚至出现死亡病例,且从雏鸡体内分别回收到原接种的3株细菌。这说明了鸡源志贺氏菌的可能来源及有发生人鸡互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琼脂稀释法,考察贵阳市猪肉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氏菌Shigella Castella-ni、空肠弯曲菌C.jejuni)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钠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其中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达到100.0%。志贺氏菌的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五重到七重之间,而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主要集中在七重至十重。说明贵阳市猪肉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6.
奶牛场蚊蝇体内细菌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奶牛场环境中蚊蝇体内携带细菌的情况,从贵阳市 4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蚊子和苍蝇各34只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从21只蚊子和33只苍蝇体内分离到细菌,检出率分别为 61.76%和97.1%;在分离的53株细菌中,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的有5株、克雷伯氏菌3株、志贺氏菌4株、肠杆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和未定种32株.结果可为奶牛场细菌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猪鸡致病菌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对分离的猪鸡致病菌,分别进行了?-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并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与抑制剂舒巴坦联用对非产酶菌、产?-内酰胺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3株分离菌的大多数可产生?-内酰胺酶,3株鸡志贺氏菌为ESBLs阳性菌株。30株分离产酶菌均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耐药(MIC≥32 ?g/ml),16株非产酶菌(标准菌株及分离株)中的15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敏感,只有一株非产酶分离菌耐药。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2∶1、4∶1配比联用时,其对分离产酶菌的MIC值分别降低10~40倍、10~20倍。临床致病菌对三代头孢均敏感,与舒巴坦以2∶1、4∶1配比联用时,三代头孢的MIC值不变。当头孢噻呋、头孢曲松与舒巴坦以2∶1配比联用时,其对产ESBLs菌的MIC值降低2~4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金钮扣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及2倍稀释法测定金钮扣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痢疾杆菌、白色葡萄球菌6种供试菌有抑制作用。②及③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痢疾杆菌6种供试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②及④对白色葡萄球菌有较弱的抑菌作用。[结论]金钮扣不同提取物对供试菌抑菌效果不同;②的抑菌效果优于①;而③及④是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是国家Ⅱ级保护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本试验对圈养高山兀鹫粪便细菌进行分离与培养、16S rRNA基因扩增与测序、细菌耐药性测试。经鉴定,分离出的菌株隶属于2门、8属、9种,分别是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太平洋芽孢杆菌(Bacillus pacific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豪氏变形杆菌(Proteus hauser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运动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obile)、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这9种菌株对3到11种不等的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其中,运动肉杆菌、粪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可耐受大多数的抗生素。福氏志贺氏菌可耐受的抗生素种类较少。本研究为圈养高山兀鹫的肠道微生物及其抗生素耐药性提供了相关数据,进一步为高山兀鹫的保护性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