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鸭曲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是由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器官,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并形成肉芽肿结节。鸭感染本病以雏鸭多发,呈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在10%~50%之间。成年鸭多呈慢性和散发。近年来,笔者在生产中发现,鸭群中曲霉菌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调查鸭群35个,其中19个鸭群不同程度的发病,平均发病率为45%,死亡率20%~30%。  相似文献   

2.
鸭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鸭群均有易感性。雏鸭发病率可高达100%,其他日龄鸭群发病率为20%~90%,死亡率一般为10%~80%。本病各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多变的冬春为主要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10多年前在尤溪县就有零星发生,一直持续不断,而且最近几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鸭群一旦发病,2~5周龄雏鸭的死亡率可达20%~70%,目前该病已成为尤溪县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鸭传染病,主要感染2~3周龄雏鸭,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现将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目前在本地区和国内各大养鸭场广泛流行、危害严重的小鸭急性烈性传染病。在疫区,发病的鸭群比例在90%以上,病雏鸭死亡率在75%以上。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鸭发生脑炎(扭头、抽搐、脑膜充血、出血)、鼻窦炎(鼻窦部肿大)、胫跗关节炎(跗关节肿胀)及纤维素性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腹膜炎。本病感染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脚蹼。一年四季均有流行,但以春秋季节高温多雨天气流行最为严重。水域不洁、运动场地面粗糙、环境卫生恶劣的场地鸭群发病率更高。目前本病虽主要侵害小鸭,但临床检验表明,小鹅亦…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 (也叫鸭疫里氏杆菌病 ) ,是鸭、火鸡、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绿色下痢、神经失调等为主要症状 ,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典型病变。我国于1 982年有报道本病的发生 ,目前各养鸭省区均有发生。鸭群一旦感染本病 ,在其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5月中旬 ,苏北某个体户从江苏六合购进樱桃谷肉鸭 1 65 0只。饲养至 1 4日龄时 ,开始有鸭发病 ,表现精神呆滞、下痢、食欲不佳。两天后有病鸭开始死亡。发病率 30 % ,死亡率达 45 %。2 临床症状多数病…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也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家鸭、野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感染鸭多出现食欲废绝、精神不振、站立不稳等神经症状,严重阻碍病鸭的生长。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其中尤以10~30日龄的雏鸭最为易感,近年来随着我国鸭饲养量的不断增加,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一旦感染鸭群发病率可高达70%,死亡率可高达80%,因此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当前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肃宁县肉鸭养殖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近几年鸭传染性浆膜炎在鸭群中发生较多.其中2008年上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尤其严重,这期间调查鸭群约500群,本病平均发病率为10%左右,死亡率为3%左右。有的鸭群发病率高达30%左右,死亡率10%以上。正一细菌分离培养及免疫试验1细菌的分离无菌采取病料分别接种于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营养琼脂平板,于10%CO_2浓度环境中培养48小时,挑取只在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的单个圆形细菌菌落,经镜检证明为纯培养物后,将其接种于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进行扩繁培养。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即鸭疫里默氏菌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软腿等。鸭群一旦感染此病,其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将1例番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是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这两种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给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1流行特点这两种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凡是目前有这两种病流行的地区,大多数鸭群都存在两种病的混合感染。2-5周龄幼鸭多发,自然感染发病率20%-40%,有的鸭群感染率达90%,死亡率5%-80%,这取决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及应激因素。一般新饲养的场地和在流动水域饲养的鸭很少发病,然而,连续饲养几批之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有所提高,特别是旱地养鸭,每批均于2-3周发病。不少鸭群随着饲养批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冬至 2 0 0 2年秋 ,笔者在禽病门诊部诊疗工作中发现 ,普宁市各养鸭业主送来诊治的病鸭 ,70 %以上是感染里氏杆菌病 (鸭传染性浆膜炎 )。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临床诊疗 ,以及在预防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作一总结 ,为养鸭业主防制本病提供参考。1 流行特点①本病全年均有发生 ,但多发于寒冷的季节和气候突变时。②鸭群发病呈急性暴发流行 ,发病突然 ,传播快 ,有的鸭群发病率高达 80 %以上。③患本病的鸭群有的并发或继发鸭霍乱、鸭大肠杆菌病。凡有并发或继发感染的鸭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  相似文献   

11.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疗邬向东,湛南辉(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南昌330045)1993年10~11月,南昌市郊区某村养鸭专业户的三棚鸭群发生一种输卵管卵巢炎、腹膜炎、产蛋量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不高,而因产蛋量下降显著,造成...  相似文献   

12.
鸭群放牧饲养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性病,主要感染鸭、鸭,也可感染火鸡及其他家禽和野禽。感染鸭群剖检特征性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部分鸭群出现结膜炎、关节炎、干酪样输卵管炎,该病不仅会引起鸭群死亡率升高,还会导致鸭群生产性能降低,是危害当前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从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及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户提供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家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曾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以困倦、眼和鼻孔有分泌物,绿色稀便,共济失调和抽搐等神经症状为特征。慢性经过常出现斜颈现象,其病理变化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目前,鸭群中均有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属于危害养鸭行业中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最急性表现为突发性和无症状性特点,急性型表现为高热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1流行特点本病对各种鸡、鸭、鹅等家禽、野禽类均有易感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其中,鹅群易感性较差,鸭群中常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在鸡群中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产蛋鸡群易感性较强,多发生于成年鸡。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势头,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最急性表现为突发性和无症状性特点,急性型表现为高热下痢和败血症,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1流行特点本病对各种鸡、鸭、鹅等家禽、野禽类均有易感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其中,鹅群易感性较差,鸭群中常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在鸡群中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产蛋鸡群易感性较强,多发生于成年鸡。病  相似文献   

18.
鸭群采取放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死亡原因(一)中毒在鸭群放牧中,中毒死亡是鸭群发病最多的一种疾病,其危害最大,中毒的主要特征则表现为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多,来势猛。1.农药中毒:由于在放牧前,事先未进行调查,也没有试放…  相似文献   

19.
鸭群采取放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年年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了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冶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邢攸荷 《水禽世界》2005,(11):35-36
鸭群放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风险小的养鸭途径.但近年来,由于放牧地、水源等不断遭受农药、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致使鸭群放牧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势头,从而给养鸭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鸭业的发展和挫伤养鸭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现将鸭群放牧出现死亡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