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市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外地花卉蔬菜苗木等大量引进,导致烟粉虱在我市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特别是2007年,发生面积广,为害作物多,发生数量大,防治措施不力,局部造成严重危害。为了顺利扎实开展烟粉虱防控工作,实现烟粉虱可持续绿色治理,开展冬季,防控,打围歼战,能有效地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减轻全年棉花经济、蔬菜等多种作物上烟粉虱的防治压力。为此,我们在马家店街道办事处腾家河村开展了冬春烟粉虱防控示范。  相似文献   

2.
噻虫嗪对B型烟粉虱抗性种群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类全球广泛分布的农业害虫,由至少24个生物型组成,其中B和Q型烟粉虱入侵性最强、为害最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烟粉虱的主要手段,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因杀虫效果好、持效期长而成为防治该虫的重要药剂。但是大量持续使用药剂易导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褚栋  张友军 《植物保护》2018,44(5):51-55
烟粉虱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近10年来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呈现以下特点:烟粉虱的优势生物型/隐种由B型更替为Q型;传播植物病毒(如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成为了烟粉虱重要的为害方式;烟粉虱抗药性问题逐渐突出;化学农药尤其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是Q型烟粉虱取代B型烟粉虱的关键因素。烟粉虱的综合防控措施日益完善,抗药性治理与非化学防控措施受到重视,但是依靠农药的现状并未完全改变。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烟粉虱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面的概况,探讨了今后烟粉虱防控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烟粉虱综合防治角度对鲜切花非洲菊上烟粉虱发生与为害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系统观察记录,在摸清烟粉虱为害非洲菊特点的基础上,制订了一套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集市蔬菜田的粉虱,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群是温室白粉虱,2000年后烟粉虱成为优势种群.近几年中烟粉虱给本市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一直发生数量较大,为害较严重,目测1 m3气流有虫10头,大白菜单叶虫量达30~50头,为害损失一般达10%~30%.为此,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烟粉虱进行了监测调查和防治试验,初步摸清了该虫的发生规律,总结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以来,山东省 8月中旬至 9月中旬烟粉虱连续大暴发,可持续为害到 10月中旬,后迁入日光温室为害并越冬.烟粉虱的连续大暴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其中受害较重的有棉花、绿菜花、番茄、萝卜、大白菜等.当前的防治措施中,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而且防治频率极高,有时防治间隔期仅 2~ 3 d,但防效差,这主要与烟粉虱的生活习性有关.蔬菜频繁使用化学防治加重了产品的污染程度,易产生安全隐患.秋季绿菜花生长过程中,烟粉虱是主要害虫之一,在有机栽培 (人工合成的农药及转基因生物和产品被排除在防治法之外 )的条件下,笔者于 2002~ 2003年 2 a的秋季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自2001年在敦煌市发现后,因该虫酷似温室白粉虱而被忽视。近2年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特别是2004年在本市部分棉田严重发生,形成大暴发局面。发生面积750.9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5.3%,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据9月上旬测产,烟粉虱重发棉田平均籽棉产量损失51.5%。其中因单株结铃数减少减产26.5%,因铃重下降减产25.0%,严重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其为害损失之严重,为本市植棉史上所罕见。为经济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为害,2004~2005年我们采取定时、定点观测,大田调查,黄板诱杀,化学农药筛选等措施,对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08,(3):59-71
1问:“绿颖”防治烟粉虱在番茄上登记了,对棉花上的烟粉虱是否有效? 答:烟粉虱食性杂,几乎为害所有农作物和杂草,寄主广(有63科、201属之多),棉花是烟粉虱最喜食的作物之一。番茄收获后迁入棉花,棉花收获后为害大棚番茄。是同样一种害虫。  相似文献   

9.
7种杀虫剂对北京地区烟粉虱成虫毒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比较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北京地区烟粉虱成虫的毒力,以期为北京地区高毒农药淘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氟虫腈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值为2.98(g/mL;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对烟粉虱成虫的生物活性较好,LC50值分别为8.04(g/mL、7.49(g/mL,噻虫嗪对烟粉虱成虫毒力相对较差,LC50值仅为95.03(g/mL;烟粉虱成虫对马拉硫磷、异丙威和噻嗪酮3种杀虫剂不敏感。在北京地区,采用噻虫嗪、马拉硫磷、异丙威和噻嗪酮等杀虫剂,不能有效防治烟粉虱的成虫;氟虫腈、吡虫啉和啶虫脒可以用来防治烟粉虱成虫。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昆虫,是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虫。其寄主范围广、繁殖速度快、辗转为害能力强、为害持续时间长(周年为害),大发生可造成毁灭性灾害。2005年烟粉虱传人我区以来,近几年持续大发生,每年造成我地蔬菜、棉花、园林花卉主要寄主植物经济损失在30%以上。为了掌握其发生为害特点,更好地控制该害虫,近几年我们对其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烟粉虱的防治进行了多种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虫生真菌防治烟粉虱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虱Bemisia tabaci属世界性分布的大害虫。在一定条件下虫生真菌是控制烟粉虱种群的最有效天。本文就几种常见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Vericillium lecanii、座壳孢Aschersonia spp.、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防治烟粉虱的应用现状以及它们与其它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烟粉虱虫生真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张芝利  罗晨 《植物保护》2001,27(2):25-30
烟粉虱Bemisiatabaci (Gennadius)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 ,烟粉虱在我国已造成猖獗危害之势 ,致 2 0 0 0年全国性大发生。本文就烟粉虱在国内外的发生概况、生物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烟粉虱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寄主范围广,不但对大棚温室蔬菜严重为害,且对露地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四季豆、萝卜、红菜苔、大白菜、莴苣及棉花等作物造成极大危害.由于其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发生量大,以及迁移性强、为害时间长、抗药性强的特点,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难度.2006年湖北省的烟粉虱从蔬菜、棉花上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受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蔬菜上的烟粉虱发生十分严重,并向棉田扩展.特别是武汉市、仙桃、潜江、天门、汉川、鄂州、浠水、黄石等沿长江、汉江的蔬菜棉花混栽区,棉田烟粉虱大暴发.  相似文献   

14.
应用烟雾机防治大棚番茄烟粉虱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俗称小白蛾,可为害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花等多种作物.烟粉虱体被蜡质,寄主广泛,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易产生抗药性.常规药械喷洒药剂对其进行防治时,烟粉虱会迁移到未喷洒药剂的植株上,实际防治困难较大.  相似文献   

1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严重发生与烟粉虱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摸清了烟粉虱在北京市平谷区的发生与温度、蔬菜品种、管理措施有着密切联系.通过黄板诱杀、高效低毒农药等单项防治技术及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运用,可有效减轻其为害.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和河北局部地区Q型烟粉虱取代了B型烟粉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生物型和Q生物型mtDNA COⅠ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及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通用引物,对2009年采自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和河北廊坊市的蔬菜所3个基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同时以本实验室在温室内长期饲养的B型烟粉虱种群作为对照。结果表明,2009年在3个地区所采集的烟粉虱全部为Q型,而在2004年这3个基地发生为害的烟粉虱全部为B型,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取代了B型烟粉虱在这些地区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7.
金坛地区烟粉虱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坛地区尚处于烟粉虱侵入的初期。调查表明有由虫源地迅速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普查发现,全市所有乡镇均有烟粉虱发生为害,已调查记录到烟粉虱寄主植物10科16种。据系统观察,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在本市出现2个发生为害盛期。  相似文献   

18.
目前,烟粉虱Bemisia tabaci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与为害,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当前,对其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兼以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张晓明等,2018)。但该类害虫已经对包括新烟碱类等多类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这给烟粉虱的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Wang et al.,20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武汉、荆州、孝感、随州、武穴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生物型组成。[方法] 通过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mtCOI)为基础的PCR RFLP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湖北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地理种群的生物型组成,并分析5个地理种群与其他省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 Q型烟粉虱为湖北省棉花主产区的优势种群,而武汉温室种群则均为B型烟粉虱,土著生物型ZHJ1型在大田中略有分布;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湖北省棉花主产区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均与中国其他多个省的烟粉虱种群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湖北省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湖北植保》2007,(6):4-4
近几年来,烟粉虱已成为武汉市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它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营养汁液。寄主广,适应性强,世代重叠严重,繁殖快,喜飞善跳。在武汉地区基本可周年为害,可在棚室蔬菜、露地杂草及残体上安全越冬,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烟粉虱喜好高温干燥的气候环境,适宜温度为18℃~21℃。入秋以来,由于武汉市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十分有利于该虫繁殖为害,据调查,当前在园主栽蔬菜田间虫口基数,为害程度,世代重叠现象的较严重。如防治不力,将给武汉市冬春棚室蔬菜带来极大隐患。由于本地小气候温暖环境所致,烟粉虱可安全越冬。特别防范露地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